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51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5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51.
行播作物以其独特的几何结构介于离散与连续植被之间。地面测量此类地物的双向反射系数(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Factor,BRF)特征,不可回避视场变化所引起的不确定性问题。在Kimes垄行结构模型中加入等效视场的概念,对视场进行分解,从而建立了一个行结构多角度地面测量的视场不确定性分析模型,为定量分析视场变化所引起的BRF测量误差提供了可能。利用该模型较为全面地模拟分析了视场变化对视场内四组分比例及冠层BRF的影响。结果表明:①BRF误差基本独立于植被—土壤光谱对比度。②误差与观测天顶角之间的关系复杂,前向观测表现得尤为明显。③垂直观测视场满1个垄周期后,四组分比例及冠层BRF的误差可保持较小且稳定的状态;满2个垄周期,误差达到局部最小值(局部指垂直视场含2.5个垄周期以下,不排除视场更大,误差更小的可能性)。④垂直视场若仅含0.5个垄周期,BRF误差最大值一般可高达67.8%,最小值亦可达38.7%;满1个垄周期后,BRF误差极大值降至20%以下,极小值可控制在6%以内。其中视场为1个整周期,误差范围为6%~12%;2个整周期,误差范围为0.6%~3.9%。⑤垂直视场大小为1~2...  相似文献   
52.
东莞市近地面臭氧质量浓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玲  夏冬  贾志宏  李菲  邓雪娇  谭浩波 《广东气象》2011,33(1):60-61,63
利用2007年11月~2008年10月臭氧连续自动监测数据,分析东莞市近地面臭氧质量浓度的频率分布、日变化、季变化等特征.结果表明,臭氧小时平均质量浓度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2级标准的频率仅为0.95%,说明目前东莞市的臭氧符合国家2级标准,达标率99.05%;臭氧质量浓度在1 d中呈明显的...  相似文献   
53.
马兵  陈玲  吴德金 《天文学报》2023,(3):35-233
与太阳射电爆发相比,通常认为频率较低的行星际射电爆发产生于远离低日冕的行星际空间.地球电离层的截止导致地基设备无法对其进行观测.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NASA)发射的帕克太阳探测器(Parker Solar Probe, PSP)是迄今为止距离太阳最近的空间探测器.其搭载的射电频谱仪能够对10 k Hz–19.17 MHz频段范围内的射电辐射进行观测. PSP能够靠近甚至可能穿越行星际III型射电爆发的辐射源区,因此使用PSP对行星际射电爆发进行观测具有前所未有的优势.简要介绍了目前为止使用PSP的射电观测数据对行星际III型射电爆发的多方面研究,包括爆发的发生率、偏振、散射、截止频率、可能的辐射机制和相关的辐射源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其未来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54.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flow rate on phytoplankton dynamics and related environment variables,a set of enclosure experiments with different fl ow rates were conducted in an artificial lake. We monitored nutrients,temperature,dissolved oxygen,p H,conductivity,turbidity,chlorophyll-a and phytoplankton levels. The lower biomass in all flowing enclosures showed that flow rate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phytoplankton. A critical flow rate occurred near 0.06 m/s,which was the lowest relative inhibitory rate. Changes in flow conditions affected algal competition for light,resulting in a dramatic shift in phytoplankton composition,from blue-green algae in still waters to green algae in flowing conditions.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critical flow rate can be useful in developing methods to reduce algal bloom occurrence. However,flow rat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inter-relationships among environmental variables,in particular by inducing higher water turbidity and vegetative reproduction of periphyton( Spirogyra). These changes were accompanied by a decrease in underwater light intensity,which consequently inhibited the photosynthetic intensity of phytoplankton. These results warn that a universal critical flow rate might not exist,because the effect of flow rate on phytoplankton is interlinked with many other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相似文献   
55.
近40 年来青藏高原典型高寒湿地系统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选择青藏高原长江源区、黄河源区以及若尔盖地区等典型高寒湿地分布区域, 利用1969、1986、2000 和2004 年多期航片和卫星遥感数据, 从湿地主要组分分布、空间格局以及水生态功能等方面, 分析了近40 年来典型高寒湿地系统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区域差异性。结果表明: 青藏高原典型高寒湿地退化具有普遍性, 湿地面积萎缩在10%以上。以长江源区的沼泽湿地退化最为严重, 退缩幅度达到29%, 同时大约有17.5%的长江源区内流小湖泊干涸消失, 黄河源区和若尔盖地区湿地系统空间分布格局的破碎化和岛屿化程度显著加剧。高寒 湿地系统退化使其水文功能发生变化, 表现在湿地退化较为强烈的长江源区与若尔盖地区枯 水期流量减少、稀遇较大流量径流发生频率增加而常遇流量发生频率减少、水涵养能力下降。湿地系统变化与区域气温显著升高有关, 在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区域增温幅度升高到过去40 年平均增温幅度的2.3 倍, 湿地系统退化程度也同步在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以后明显加剧。在降水量呈现增加以及冰川趋于消融的背景下, 高寒湿地退化是导致其流域径流持续递减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6.
出露于华北克拉通南缘泌阳春水及其附近的黄山、祖师顶和角子山三个花岗岩体主要侵位于汝阳群和新元古代花岗岩中,本文采用锆石LA-ICPMS U-Pb定年方法,获得三个岩体的主体岩性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岩浆锆石年龄分别为132.8±0.8Ma、131.9±1.1Ma和120.9±0.8Ma,代表岩体的结晶年龄.三个岩体的岩性虽有差异,但主体岩性均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主要矿物为微斜条纹长石,暗色矿物为黑云母.三个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均表现为高硅、高钾、贫Mg、贫Ca、高碱度率、高FeO*/MgO比,和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Ta、zr、Hf以及总体亏损不相容元素Ba、P、Sr、Ti和Nb等特征.SiO2含量较高且变化范围较宽,K2O/Na2O比较高,主要属高钾钙碱性系列,A/CNK在1.023~1.094之间,属弱过铝质,MgO和CaO含量较低.微量(包括稀土)元素特征总体相似,∑REE含量总体较低,LREE相对HREE元素富集.具弱.中等负铕异常,(La/Yb)N比9.32~42.43,Ga/Al(104Ga/Al)比、Nb/Ta比、Rb/Nb比均与A型花岗岩的类似;t2DM约为2.0Ga,εNd(t)值在-12.4~-13.5之间,与秦岭群负片麻岩的相似,(87Sr/86Sr);初始比值在0.70648~0.70823之间,表明物源来源于壳源.综合分析表明,三个岩体的花岗岩均为壳源铝质A2型(PA型)花岗岩,岩浆主要来源于早期俯冲进入华北克拉通南缘下部地壳中的北秦岭古老基底秦岭群负片麻岩的部分熔融以及分异作用,源岩熔融的热量主要由拆沉作用诱发的软流圈上涌物质的底侵作用提供.黄山、祖师顶和角子山三个花岗岩体形成于燕山期古太平洋板块对欧亚板块俯冲引起的岩石圈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57.
陈玲    马昌前    张金阳  刘园园  佘振兵  张超 《地质通报》2012,31(01):13-19
大别造山带侵入岩出露面积占该区总面积的50%左右,不同时代的侵入岩是重塑造山带演化历史的窗口。报道了新编绘的《大别造山带及邻区侵入岩地质图(1∶50万)》的编制过程及其意义。该图反映了大别造山带侵入岩的空间分布、侵位时代、岩石类型和地球化学特征。同时,为了方便查阅,对出露的侵入岩体进行了编号。研究表明,大别造山带及邻区的侵入岩侵位时代以早白垩世为主,并有少量晚侏罗世、新元古代和早古生代岩体。新元古代岩体主要呈岩株状产出于南大别和西大别红安地区,北淮阳地区亦有少量分布;早古生代侵入岩类规模较小,主要于奥陶纪—志留纪时期侵位,分别呈带状分布于造山带的南北两侧,形成双岩浆带;晚侏罗世岩体主要分布在大别山以南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白垩世侵入岩类分布广泛,面积约占整个大别造山带的47%。认为晚中生代岩浆活动与太平洋板块同期向北西方向的俯冲和随后的伸展事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8.
广西丹池成矿带五圩矿田三排洞矿床由早期Sb-Au矿化和晚期Pb-Zn-Sb矿化组成,而五圩矿田其它矿床则仅见Pb-Zn-Sb矿化。本文对比分析了三排洞矿床两类矿化控矿构造产状、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气液相组成、矿物组合、闪锌矿铁含量等差异,探讨两类矿化成因联系,论证其是否为复合成矿作用形成的矿床。早期Sb-Au矿化主要产于走向320°断裂带中,矿体倾向NE,倾角50°~60°,主要由辉锑矿、雄雌黄、辰砂及自然金组成(Au2×10-6),银含量低(20×10-6);Pb-ZnSb矿化产于走向350°断裂带中,矿脉倾向SWW,倾角70°~80°,主要由闪锌矿、脆硫锑铅矿、特硫锑铅矿、硫锑铅矿等组成,富银(100×10-6),贫金(0.1×10-6)。早期和晚期矿化脉中流体包裹体温度峰值分别在160~200℃和180~230℃之间,富CO_2包裹体数占总包裹体数分别约为8%和45%;早期和晚期矿化闪锌矿Fe含量分别为小于0.12%和在1.40%~3.65%之间;早期矿化锑矿物主要为辉锑矿,晚期矿化锑矿物则主要为脆硫锑铅矿、特硫锑铅矿及硫锑铅矿。上述差异表明早期矿化成矿热液具Sb-Au-As-Hg元素组合,相对贫CO_2及Fe,而晚期矿化成矿流体具Pb-Zn-Sb-Ag元素组合,富CO_2及Fe。据五圩矿田其它Pb-Zn-Sb矿床未发生Au成矿作用、三排洞矿床两期矿化受控于不同产状断裂构造、晚期矿化成矿温度高于早期矿化成矿温度、两期矿化成矿热液元素组成尤其是Au和Ag含量及CO_2含量的明显差异等,可以认为三排洞矿床早期Sb-Au和晚期Pb-Zn-Sb矿化为不同成矿作用的产物,两者没有成因联系,三排洞矿床发生了复合成矿作用。同一矿区不同成矿作用可形成不同元素组合矿体。  相似文献   
59.
利用东莞市板岭国家基本站EC9810B O3分析仪和常规气象观测数据,用逐步回归法建立回归方程预报臭氧浓度,预报检验结果表明:预报值能较好反映臭氧浓度的逐日和逐时变化趋势,其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标准差都较小,说明预报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对于极高和极低浓度值,或浓度值出现大幅度变化,预报值与实况值有一定的偏差。  相似文献   
60.
运用2017—2020年5—8月城市空气质量数据和地面气象数据,筛选出对O3日最大8 h滑动平均质量浓度(以下用C8h(O3)表示)影响较大的气象因子,建立了近地面C8h(O3)主要气象条件判定标准——高质量浓度O3潜势指数(IHPP),进一步拟合得到汾渭平原夏季C8h(O3)多元逐步回归预报方程,并进行效果检验。结果表明:汾渭平原IHPP由日最高气温(Tmax)、日均相对湿度(HR)、日照时数(t)、日主导风向(WD)和降水量(P)5个气象因子构成,其值介于-1~6之间,值越大则该日近地面O3超标可能性越大;经检验,C8h(O3)多元逐步回归方程预报结果与实况较吻合,汾河平原(特别是运城)预报效果总体较好,临汾、吕梁和西安等级预报效果有待改进;预报检验时段咸阳和晋中等级预报准确率较国家气象中心的指导预报分别上升79%和289%,说明预报方程具有一定的业务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