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45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63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31.
星载大气探测激光雷达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最早的星载激光雷达空间技术实验LITE出发,回顾了已成功发射的多颗星载激光雷达发展历程。详细阐述了LITE、CALIPSO等星载激光雷达在大气遥感领域,特别是气候环境变化和数值预报模式研究上所取得的成就。主要从全球气溶胶垂直结构及其辐射强迫、全球云垂直结构和特征、气溶胶-云-降水相互作用和气溶胶数据在雾-霾和沙尘天气预报中的应用等4个方面进行展开说明,并且深入分析了未来星载激光雷达在大气风场和大气成分探测方面所面临的需求和挑战。在大气风场探测需求方面,结合星载激光雷达探测优势从提高热带地区的天气预报准确率、提高非地转条件下中小尺度短时临近预报水平和填补卫星高/低空急流监测技术空白等3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在大气成分探测需求方面,与传统被动探测仪器相比较,突出激光雷达在信噪比、CO2垂直结构和夜间探测上的明显优势。最后,指出全球风场和大气成分探测将成为未来星载激光雷达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2.
陈林 《贵州气象》2003,27(3):43-43,46
1 准备 ①选一台性能较好,外接打印机和扫描仪的微机,并安装具有传真功能的调制解调器,确认调制解调器能正常使用。 ②安装“满意传真”或其他传真应用程序。如配有地面卫星接收站和农网设备的单位,在随机软件中带有“我的办公室”和“满意办公”等不同版本的应用程序,其中就含有传真小程序。  相似文献   
133.
利用由于海面摩擦造成的台风角动量的损失,推算出高风速下的海面阻力系数.高风速条件下的阻力系数迅速增大,与风速的平方成正比.此结论对于研究高风速下的海浪、风暴潮有着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4.
珠江口盆地西部文昌B凹陷晚始新-早渐新世构造沉积充填演化复杂,受珠三南断裂持续活动影响发育多期次、多点物源的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具有纵向频繁叠置、横向非均质性强的复杂特点。由构造-沉积演化历史研究入手,分析断裂活动时间和差异性对沉积格局、物源注入和储层展布的影响,从而与沉积内幕表现出的复杂性结合来分析垂向相序变化和平面储层展布规律,并开展低渗成因的定量化剖析与探讨,在此基础上对优质储层和有利勘探区带的预测促进了本区油气新发现,也进一步提升了中深层的评价价值。研究得出,文昌B凹陷在文昌组发育两大物源体系,分别形成陡坡带以酸性喷出岩为母岩的扇三角洲和缓坡带以花岗岩为母岩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且后者受母岩类型差异、牵引流为主的沉积机制以及构造挤压应力变弱等因素影响储层物性明显偏好。恩平组纵向上可识别出4期扇三角洲,自下而上呈现多期朵叶体频繁迁移摆动迹象,其中沉积水动力条件和南断裂带差异活动是影响平面储层非均质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厘定沉积机制和岩相变化为储层物性影响的先决条件这一认识背景下,最终确定以地震相差异与沉积相、岩相的细致对比分析为核心来多角度深入剖析沉积内幕与低渗成因机制应是适合本区中深层的技术体系,并进一步精准预测了"甜点"储层的探寻方向。而在此认识基础上的油气成藏条件再认识,能更成功地指导珠江口盆地西部油气勘探新层系的发现,坚定了文昌B凹陷中深层继续向北拓展勘探的信心。  相似文献   
135.
东河铂钯矿化超基性岩脉位于扬子陆块北缘房县东河地区,铂钯矿体产于超基性岩辉石岩脉中.LA-ICP-MS锆石U-Pb测年表明该超基性岩脉结晶侵位年龄为433.2±2.9 Ma,属于早志留世.地球化学特征上,岩石具有较低含量的SiO_2(39.73%~47.46%,均值为41.41%)、中等偏低的Mg#(46.98~67.37)和高铝(11.25%~15.46%)的特征,整体上属于高铝质超基性岩类.微量和稀土元素方面,岩石具有较高的稀土总量、轻稀土富集和无明显的Eu正异常特征(ΣREE=59.59×10-6~375.02×10-6,(LaN/YbN)=3.94~19.13,δEu=0.93~1.13),所有岩石富集Rb、Ba、Sr、Nb、Ti等元素,亏损K、Hf、P等元素,且具有显著不同于地壳的不相容元素组成.Sr、Nd、Hf同位素研究表明,东河超基性岩具有低的(87 Sr/86 Sr)i(0.703 26~0.704 15),正的εNd(t)(4.37~5.27)和正的εHf(t)(7.29~10.26).综合研究表明:东河超基性岩来自亏损的岩石圈地幔源区,可能有富集岩石圈地幔组分的加入,原始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地壳物质的混染不明显.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显示其形成于板内构造环境,通过分析表明东河地区在早志留世应处于被动大陆边缘,拉张伸展的状态,研究区出露的两期超基性岩床(脉)为岩石圈处于拉张状态下大陆裂谷早期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6.
比较在0、5、10、15、20、25、30(自然海水)、35、40、45、50等11个盐度梯度下,菊黄东方鲀(Takiugu flavidus)的受精卵发育和仔鱼生长情况,测定仔鱼的不投饵存活系数(SAI).结果表明:1)菊黄东方鲀受精卵在盐度0~50范围内均可孵化,最适盐度20~25.盐度(x)与孵化时间(y)呈正相关关系,表达式为:y=0.345 x+141.1,R2=0.956.2)实验盐度范围内,菊黄东方鲀仔鱼SAI值为1.55~30.10.3)在盐度5~45条件下,仔鱼皆可存活,存活率为3%~27%.其中,在10~30盐度下存活率较高,为20%~27%.经15 d的培育,仔鱼平均全长为6.28~7.34 mm.低盐度对菊黄东方鲀仔鱼生长更有利,在15~20盐度条件下,仔鱼生长较好,最终平均全长为7.30~7.34 mm.4)根据SAI值和生长状况,仔鱼生长和存活的适宜生长盐度为10~30,最适盐度范围为15~20.  相似文献   
137.
克拉通是稳定的大陆块体,形成于太古代,具有巨厚的岩石圈地幔根,其厚度多大于200 km.地幔热柱作用早期会显著减薄岩石圈地幔、降低岩石圈强度,现有地震和地幔捕虏体数据资料显示,克拉通经历过地幔柱作用后仍有超过150 km厚的稳定岩石圈地幔根,其岩石圈地幔根的主要物质成分是亏损的橄榄岩,岩石圈的强度仍旧保持高强度.这一现象具有全球效应,如北美Slave克拉通和非洲南部Kaapvaal克拉通均经历了这一过程.本文系统地归纳总结了地幔柱作用前后岩石圈典型特征,并结合相应阶段的构造响应发现:稳定的克拉通在地幔柱的作用下岩石圈会发生强烈的改造,伴随地表岩浆活动和克拉通岩石圈的减薄和弱化;而后亏损的地幔柱熔融残余物会重新加厚和增强岩石圈地幔.岩浆岩记录的地球化学资料显示,塔里木岩石圈在二叠纪时期经历了严重的改造过程;而岩石圈深部结构的地震、地热和大地电磁资料显示,现今塔里木岩石圈厚度约为150 km.塔里木岩石圈在新生代印度—欧亚大陆碰撞背景下仍旧表现出刚性的特征,塔里木岩石圈的增厚与增强是塔里木早二叠世地幔柱作用的结果.文章最后讨论了塔里木岩石圈减薄到再增厚的过程,并提出初步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8.
青藏高原作为地球“第三极”,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敏感。在季风与西风协同作用下,青藏高原在过去数千年中的年代际、百年时间尺度上存在南北相反的气候变化格局;但受限于青藏高原腹地缺少年代可靠的全新世高分辨率气候记录,千年时间尺度高原南北气候变化模态异同仍不明晰,更无从得知高原腹地湖泊及其流域的生态环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过程。本研究聚焦高原腹地沱沱河上游的开放湖泊班德湖(34.239°N,92.099°E;4583 m a.s.l),基于长115 cm的BDH19A沉积物岩芯的植物残体AMS14C年代建立了可靠的年代框架,通过粒度、元素、矿物、自生碳酸盐及其碳、氧同位素、有机质含量和正构烷烃等多指标,重建了过去10 ka以来青藏高原中部的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响应过程。结果显示,青藏高原腹地在全新世以来表现出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控制下夏季风降水逐渐减少的季风模式,导致流域和湖泊生产力持续降低,区域风沙活动整体增强。在千年时间尺度上,10~8.7 ka高原中部夏季风降水量最大,加之可能由于植物覆盖度较高,流域径流侵蚀减弱,风沙活动减少;7.7~5.2 ka和4~2 ka夏季风降水维持...  相似文献   
139.
邹书平  柯莉萍  黄钰  杨哲  曾勇  陈林 《气象科技》2024,52(1):90-103
本文选取了2017—2020年威宁县111个对流单体(35个冰雹云单体和76个雷雨云单体),着重分析了对流单体雷达回波在垂直指向上的分层结构特征,并结合双偏振雷达观测分析了对流云单体偏振参量和水凝物相态分布特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①威宁对流单体雷达回波典型特征量基本一致,对流单体生命史周期约为100 min,最大反射率因子主要位于与0 ℃层高度差±2.0 km的范围内;②当对流单体雷达回波强度从45 dBz发展到55 dBz以上时,冰雹云具有发展迅速且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冰雹大小则与强回波在融化层高度以上的扩展高度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高度越高、冰雹越大;③X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能够较好地反映降水粒子类型,基本符合粒子形状、大小和相态分布的特点,但应考虑降水相态粒子处于临界过渡区域的转化特点;④威宁多小冰雹主要与垂直风切变较弱、对流有效位能CAPE值不稳定能量偏低,且中小冰雹在下落过程中逐渐融化变小有关。  相似文献   
140.
地球微生物过程与潜在烃源岩的形成:钙质微生物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浩  王永标  陈林  董曼 《地球科学》2007,32(6):797-802
钙质微生物岩是各种微生物生命活动引起的特殊的碳酸盐建造, 主要集中发育在前寒武纪及显生宙等重大地质转折期, 在我国华北及华南地区有着广泛的分布.微生物岩中大量微生物化石的存在反映当时的海洋具有很高的初级生产力.明显偏低的钼同位素值显示在前寒武纪相当长的时期里, 海洋底部处于缺氧状态.Th/U值的急剧降低和黄铁矿在浅水台地区的广泛出现显示二叠纪大绝灭后, 海洋环境也同样呈现缺氧的还原状态.高生产力和还原的沉积环境为生物有机质的埋藏及烃源岩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前寒武纪及晚泥盆世微生物岩中沥青的发现, 进一步增加了钙质微生物岩作为潜在碳酸盐型烃源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