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通过形态重构开闭算子构造了一个多尺度的目标提取和分割算法.首先用结构元素nB对影像分别作基于重构的Top-Hat和Bottom-Hat变换,得到所有不能放入nB的亮和暗的目标;然后再用结构元素(n-1)B对影像作开运算,消除所有不能放入该结构元素的目标.那么结果影像中就只剩下能同时放入nB和(n-1)B的目标.对不同尺度的结果影像进行处理,就可以得到不同尺度下的目标分割结果.重构是一个连通è区域算子,连通区域是运算的基本单位,所以不会改变影像中边缘的位置,同时不会有新的边缘和虚假的极值出现.  相似文献   
22.
郭鹏  陈晓玲  刘影 《湖泊科学》2006,18(5):458-463
对鄱阳湖流域三个主要控制站湖口、外洲和梅港多年(1955-2001年)水沙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利用滑动平均法,Spearman秩次相关检验、线性回归检验方法对三个测站的水沙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检验,结果表明,鄱阳湖泥沙出湖集中于长江大汛前的2-6月,在长江7-9月大汛期间,会出现长江泥沙倒灌鄱阳湖的情况.湖口站近期(1990-2001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变幅都非常大,同上世纪80年代相比,年均径流量增加255.3×10~8 m~3.年均减少沙量0.29×10~8 t;外洲站近期的输沙量明显减少,沙量分别为70年代前、70年代、80年代的49.6%、48.7%和52.3%;梅港站径流量略微增加沙量无明显变化趋势.从入湖径流来看,赣江和信江占52.4%,入湖泥沙量占了76.0%以上.从赣江和信江水沙总体变化趋势来看,赣江径流量变化趋势不明显,而输沙量具有明显减少的趋势;信江径流量增加趋势明显,输沙量基本无明显趋势.鄱阳湖流域水沙变化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和流域水利工程设施的修建极大地影响了流域水沙特征及其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3.
MERIS是2002年发射的在轨运行近10年的ENVISAT-1卫星上搭载的主要传感器之一,在波段设置和辐射灵敏度等方面有非常突出的优势,能够较好地运用于Ⅱ类水体叶绿素a浓度反演,但Ⅱ类水体的大气校正仍然是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以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为研究区域,采用FLAASH、6S、BEAM和QUAC共4种大气校正算法对2005和2011年具有同步实测光谱数据的鄱阳湖ENVISAT-1卫星MERIS影像进行大气校正处理,并对12种叶绿素a浓度反演模型的波段组合因子进行大气校正效果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4种大气校正中,大气校正结果精度由高到低表现为FLAASH6SBEAMQUAC,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31.13%、31.88%、69.48%和42.64%;决定系数(R2)分别为0.60、0.57、0.38和0.24;(2)在12种叶绿素a浓度反演模型的波段组合因子中,FLAASH得到的结果最优,其次是6S,BEAM和QUAC最差,在FLAASH算法中,由665、708和753 nm 3个波段遥感因子((Rrs(510)/[Rrs(443)/Rrs(560)])组成的模型精度最高,平均相对误差为25.12%,R2为0.74.建议采用FLAASH大气校正结果组成这个波段组合进行鄱阳湖叶绿素a浓度反演.  相似文献   
24.
考虑采砂影响的鄱阳湖丰水期悬浮泥沙浓度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受采砂活动影响显著的鄱阳湖高浑浊水体,结合数值模拟和遥感技术,利用已有的鄱阳湖采砂区遥感监测结果,在构建的鄱阳湖水动力-悬浮泥沙输移模型中添加泥沙点源,对2011年7月1-31日采砂影响下的鄱阳湖丰水期悬浮泥沙浓度进行数值模拟.利用悬浮泥沙浓度实测数据和MODIS影像反演结果对模拟结果的有效验证表明,考虑采砂影响后,悬浮泥沙浓度模拟值与实测值具有强相关关系,确定性系数为0.831,均方根误差为15.5 mg/L,悬浮泥沙浓度空间分布趋势与遥感反演结果基本一致.模拟结果显示,采砂活动对鄱阳湖南部主湖区、河流入湖口影响较小,其主要影响由南向北,经棠荫以西和松门山岛以北航道、入江水道延伸到湖口区域,是鄱阳湖北湖区高浑浊水体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5.
In recent years, land use/cover dynamic change has become a key subject that needs to be dealt with in the study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In this paper, remote sensing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are integrated to monitor, map, and quantify the land use/cover change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Iraq (Basrah Province was taken as a case) by using a 1:250 000 mapping scale. Remote sensing and GIS software were used to classify Landsat TM in 1990 and Landsat ETM+ in 2003 imagery into five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LULC) classes: vegetation, sand, urban area, unused land, and water bodies. 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and normalized difference build-up index (NDBI) were used respectively to retrieve its urban boundary. An accuracy assessment was performed on the 2003 LULC map to determin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map. Finally, GIS software was used to quantify and illustrate the various LULC conversions that took place over the 13-year span of tim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urban area had increased by the rate of 1.2% per year, with area expansion from 3 299.1 km2 in 1990 to 3 794.9 km2 in 2003. Large vegetation area in the north and southeast were converted into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The land use/cover changes of Basrah Province were mainly caused by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economy and population immigration from the countryside. In addition, the former government policy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transportation and huge expansion in military camps” was the major driving force for vegetation land change.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remote sensing and GIS can be used to create LULC maps. It also notes that the maps generated can be used to delineate the changes that take place over time. Supported by the Al-Basrah University, Iraq, the Geo-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am (No. IRT 0438)China).  相似文献   
26.
针对鄱阳湖流域湿地的多样性和时空复杂性的特点,采用先进的大型关系数据库Oracle9i和空间数据库引擎ArcSDE9建立包含DLG、DOM、DEM和专题数据的多尺度无缝空间数据库,并在ArcEngine组件库的基础上开发了基于C/S模式的鄱阳湖流域湿地管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27.
塔城地区1960-2005年高温天气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塔城地区各站1960—2005年5—9月的高温天气过程进行普查,分析了塔城地区各站高温天气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受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强度指数及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变化的影响,近46a塔城地区年高温总日数变化呈不显著增多的趋势,大体上以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为最高值或次高值,各站≥35℃高温过程时间分布基本一致,只是振幅有所不同。②塔城地区高温主要分布于7月,但对高温日数线性倾向率进行分析发现,近46a只有6月份塔城地区平均高温日数以1.275d/10a的速率增多,并通过了α=0.05的显著性检验,而7、8、9月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③以塔城、乌苏两站为代表站提出适合本地区预报高温天气的经验公式,两站实测最高温度值与使用经验公式求算出的预报值序列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0.65,并达到了α=0.0001、α=0.00001的极显著水平,表明经验公式对塔城地区高温天气有很强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28.
城市生态景观功能主要是绿色植物对人的视觉作用。绿视率被认为是一种比较好的衡量绿色空间视觉感受的描述因子。目前绿视率的估算主要基于静态的图像或者街景数据,而绿视率是一种动态的量,不同视点有不同的值,且植物是生长变化的。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数据和模型综合驱动的园林树木三维模拟景观的绿视率计算方法,其利用虚拟地理环境、虚拟植物等技术,通过道路、建筑物等硬质景观数据和树木模型驱动,建立城市园林树木三维景观;根据视觉成像原理,构建虚拟相机,模拟不同视点园林景观的视觉图像,然后识别表征植被信息的像素,从而计算绿视率。本文研发了园林树木景观三维模拟及绿视率估算原型系统,并以城市道路树木景观为例,模拟分析了机动车道中车辆乘客可获得的绿视率,与街景图像提取的绿视率值相近。该方法和系统可用于包含时间变量的不同生长阶段园林树木景观的绿视率评估,支持交互设置不同的视点参数,估算城市任意位置和任意方向的绿视率,评价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园林景观绿化质量,以人的视觉感知角度为城市绿地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网络中移动对象的2维时空数据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新的2维网络中移动对象的时空数据模型2-Dimensional Spatio-Temporal data model for Mov-ing Objects in Network(2DSTMON)。2DSTMON时空数据模型基于线性参考思想,将3维空间中的轨迹数据转换到2维空间中进行存储和管理,并采用运动矢量的数据更新方式,具有较小的数据量和较低的更新代价。最后,利用ESRI的ArcEngine实现并验证2DSTMON时空数据模型。  相似文献   
30.
分别于2008年10月、2009年10月和2011年7月对鄱阳湖地区开展三个航次的科学调查,在分析实测数据基础上,利用TSM浓度应用HJ卫星CCD传感器数据,提出一种TSMI遥感反演的新方法,并与传统基于实测光谱与TSM浓度建立的方法对比分析,模型反演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7.5%和20.01%。实验结果显示,利用TSMI指数方法反演结果较优,不仅可以提高TSM浓度遥感反演精度,而且有利于解决内陆浑浊水体遥感监测中水色大气校正算法研究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