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55篇
海洋学   44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为了实现对板状构件的截面重建与缺陷检测,建立了X射线层析截面重建系统。对该系统的成像方法、重建精度、层析截面重建算法等进行研究。首先,提出并论述了采用特殊的成像方式获取X射线透视图像实现分层摄影功能的方法和层析截面重建原理。接着,对上述成像系统进行重建精度分析和运动系统校准。然后,根据上述成像方法获取已知形状检测工件的透视图像,并根据校准结果进行修正,对获取的图像按层析截面重建方法进行重建实验。最后,根据实验重建结果,进行仿真实验并优化重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探测器旋转步进角为0.5°时,重建图像伪影减小,使用S-L滤波器后,轮廓边缘更为清晰。该层析截面重建方法能有效重建X射线最大入射角内的信息,增大入射角并适当调整检测物角度,可获得清晰的截面图像。  相似文献   
132.
青海滑坡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青海是我国滑坡灾害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本文简要阐述了青海滑坡灾害的地质环境、类型、分布、影响因素等,并分析了滑坡灾害的发展趋势。对青海滑坡的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3.
高岭石与碱性驱替剂间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陈忠  沈明道 《岩石学报》1997,13(4):573-582
用Teflon惰性反应器在25℃、50℃、和75℃的条件下,以1g/20ml的固/液比,研究了高岭石与各三个浓度的两种碱性驱替剂间(Na2CO3和NaOH)的作用,反应时间为0~600h,对反应后液相中的硅、铝元素浓度参数和固相物质分别进行了分光光度法和X-射线衍射(XRD)检测,弄清了实验研究参数与液相参数和高岭石相变的关系,得出了高岭石在NaOH溶液中存在非一致性的溶蚀趋势。高岭石在碱液中会发生溶蚀,进而可生成方钠石。此研究增加了对碱驱的认识,对提高原油采收率是一项有意义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34.
黄土高原红粘土的风成成因已得到一致的认可,目前发现最早的红粘土出现在渐新世末中新世初,表明古近纪末中国西北内陆地区干旱化环境就已形成。黄土高原红粘土的粒度特征显示自北而南平均粒径逐渐减小,表明了初始的季风系统已经建立,冬季风对风尘物质的传输具有重要作用。红粘土的粒度分布曲线显示其有两个组分组成,其中粗粒(>20μm)代表了近地面风(冬季风)传输部分,而细粒(<5μm)代表了高空西风传输部分,粒度组成特征很好地记录了大气环流的发展变化。自渐新世末,六盘山以西的红粘土显示在21.3~20.2 Ma、16.0~13.3 Ma和8.7~6.9 Ma三个时期平均粒径增大,沉积速率升高,其可能与全球变冷和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有关,其中8.7~6.9 Ma主要受全球变冷控制。而六盘山以东的红粘土剖面,粒度变化特征显示在7.6~6.2 Ma,或至5.4 Ma粒径都较粗,表明冬季风较强;之后至3.6 Ma平均粒径较细,沉积速率较低,指示了冬季风发育较弱,为气候环境较好的阶段;从3.6~2.6 Ma,大多数剖面都显示平均粒径增大,沉积速率增加,冬夏季风同时增强,进入向第四纪冰期过渡的阶段。北极冰...  相似文献   
135.
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一般与人类活动有关, 但流域内自然来源的重金属影响也不容忽视。火成岩分布地区的地质高背景往往含有较高的过渡金属元素, 其中以Cr、Ni、Cu含量较高, 主要赋存在流域内的土壤和沉积物中, 其对流域生态环境会造成持续性危害。为了解火成岩地区土壤和沉积物的重金属元素的迁移富集规律, 为治理环境污染, 保护人类生活环境提供一定意义的科学认识和参考依据。本研究以云南腾冲火成岩分布地区的龙川江和沙河两个流域为研究对象, 系统采集基岩、土壤和沉积物样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两个流域内沉积物和土壤的矿物组成主要有石英、长石、黏土矿物及少量碳酸盐, 风化过程中随长石的减少, 黏土类矿物显著增加, 重金属元素也随黏土矿物的增加而富集, Cr、Ni在土壤中富集, 与总黏土矿物含量呈线性关系(Cr: R2=0.381 7; Ni: R2=0.579 7), 沉积物中Cr、Ni、Zn、Pb含量与高岭石、云母和伊利石混层的含量呈线性关系(R2=0.43~0.72)。重金属Cu、Zn、Pb在沉积物中富集, 其传质系数在龙川江沉积物中与高岭石、云母和伊利石混层的含量呈线性关系(R2=0.58~0.79)。黏土类矿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和迁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6.
对南海北部陆架琼东沿岸泥质区$20孔进行了岩性、粒度和常量元素分析,初步探讨了该泥质区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S20孔岩性较均一,主要为黏土质粉砂,研究区受相对单一而稳定的水动力条件控制.常量元素含量变化符合“元素的粒度控制律”,R型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因子P2O5,MnO,TiO2,A12O3,Fe2O3和K2O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