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质学   32篇
海洋学   57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91.
Understanding the connectivity of fish among different typical habitats is important for conducting ecosystembased management, particularly when designing marine protected areas(MPA) or setting MPA networks. To clarify of connectivity among mangrove, seagrass beds, and coral reef habitats in Wenchang, Hainan Province,China, the fish community structure was studied in wet and dry seasons of 2018. Gill nets were placed across the three habitat types, and the number of species, individuals, and body size of individual fish were recorded. In total, 3 815 individuals belonging to 154 species of 57 families were collected. The highest number of individuals and species was documented in mangroves(117 species, 2 623 individuals), followed by coral reefs(61 species,438 individuals) and seagrass beds(46 species, 754 individuals). The similarity tests revealed high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three habitats. Approximately 23.4% species used two habitats and 11.0% species used three habitat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in habitat use among eight species(Mugil cephalus, Gerres oblongus, Siganus fuscescens, Terapon jarbua, Sillago maculata, Upeneus tragula, Lutjanus russellii, and Monacanthus chinensis) was detected, with a clear ontogenetic shift in habitat use from mangrove or seagrass beds to coral reefs. The similarity indices suggested that fish assemblage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large groups namely coral, seagrass, and mangrove habitat types.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connectivity exists between mangrove–seagrass–coral reef continuum in Wenchang area; therefore, we recommend that fish connectivity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designing MPAs or MPA network where possible.  相似文献   
92.
93.
渤海湾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分布与物源贡献估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依据渤海湾及其邻近海域163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总有机碳(TOC)和总氮(TN)的分析数据,探讨了渤海表层沉积物TOC的空间分布与物源贡献.结果显示,渤海湾TOC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TOC与粒度有一定的相关性且TOC高含量区与泥质区相吻合,表明TOC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受控于沉积动力环境.TOC和TN之间显著相关,在...  相似文献   
94.
在柴达木盆地西部红沟子的侏罗系中发育了一种特殊的软沉积变形构造,与类双重构造和双曲构造有些相似,但又明显不同,除了叠片外,还有软变形褶皱及微型断层,这三者构成了滑叠构造的主体,我们把这种构造称之为“滑叠构造”。滑叠构造的主体是叠片,多呈直片状,少数呈“Z”形,有的尾部发育了燕尾构造或变形结。叠片的平均倾向301.2°,平均倾角54.71°。滑叠构造与软斜歪变形褶皱、砂岩岩脉、包卷层理等十余种软沉积变形构造一道产出。滑叠构造产在一套河道细砾岩、河道间炭质泥岩(页岩)、浅水三角洲砂泥岩、浅湖钙质泥岩、滑积岩和浊积岩序列中,其底部为棕红色的浅湖钙质泥岩和炭质泥岩,顶部为滑积岩,其成因密切与滑动牵引有关。结合其它共生、伴生构造认为滑叠构造是由地震引起的三角洲前缘半固结性沉积物沿滨浅湖沉积底层强力滑动牵引形成。滑叠构造的产状经过校正后平均倾向358°,倾角48°,指示滑动方向是自北向南,与目前阿尔金山的位置关系很匹配,也说明了侏罗纪是阿尔金山(可能是古隆起)就已经存在了。阿尔金山的造山作用在持续加强,并常常伴随地震作用,是滑叠构造形成的主要诱发因素。 滑叠叠片主要为分选很差的长石岩屑杂砂岩,有微弱变质, 层面可以见到绢云母. 滑叠构造产在一套河道细砾岩、河道间炭质泥岩 (页岩) 、浅水三角洲砂泥岩、浅湖钙质泥岩、滑积岩和浊积岩序列中, 其底部为棕红色的浅湖钙质泥岩和炭质泥岩, 顶部为滑积岩, 其成因密切与滑动牵引有关. 结合其它共生、伴生构造认为滑叠构造是由地震引起的三角洲前缘半固结性沉积物沿滨浅湖沉积底层强力滑动牵引形成的. 从滑叠构造的产状推测, 滑动方向是自北西301.2°向南东121°, 与目前阿尔金山的位置关系很匹配, 也说明了侏罗纪是阿尔金山(可能是古隆起)就已经存在了.  相似文献   
95.
地震形成的软沉积变形构造是一种重要的沉积构造, 广泛分布于各个时代的各种地层中。近期在对宁夏固原市杨郎镇境内的寺口子下白垩统乃家河组剖面和北京南口林场中元古代剖面考察时发现了几种较特殊软沉积变形构造, 分别是: 软变形褶皱、软变形宽U形构造、软变形宽弧形构造、软变形平卧"V"形构造、软变形"Ω"形构造、球状枕状构造、软双重构造及软窗棂构造。这些构造的共同特征是: 1)大部是一种连续变形, 揭示它们是在未固结的塑性状态下形成的; 2)几何学特征具有突变性, 与正常的沉积构造极度不和谐, 无法从正常沉积和构造变形的角度得到合理解释; 3)都发生在粒度较细的岩层中; 4)整个岩层受扰动强烈, 显得很"杂乱"; 5)尺度相对较大; 6)一般都有一个或两个再作用面(或剪切面)。我们认为它们是被一种强烈的沉积后改造作用形成的, 与地震(诱发)密切相关, 是一种地震成因的软变形沉积构造。  相似文献   
96.
东海内陆架泥质区百年来黏土矿物组成变化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海内陆架泥质区是东海现代沉积的"汇",其中黏土组分是泥质区沉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组合是反映沉积区物质来源和搬运动力状况的良好指标。本文利用XRD方法分析了东海内陆架泥质区两根沉积物岩心中黏土矿物组成和含量变化,结合放射性年代标定,揭示了近百年来黏土矿物组成的演变特征,探讨了黏土矿物的来源及其含量变化的制约因素。结果表明:东海内陆架泥质区沉积物以长江来源物质为主,受黄河及瓯江等河流物质的影响;近百年来内陆架泥质区黏土矿物组合发生显著阶段性变化,它们是东亚季风强弱波动和长江入海悬沙减少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7.
福建湄洲湾海域营养状态趋势预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预测湄洲湾远期海水水质,同时采用营养指数和模糊数学两种方法对福建湄洲湾远期营养状态趋势进行预测。结果得出:湄洲湾在沿岸排海污水均处理达标及按规则排放口排放情况下,春营养状态基本上能维持在贫营养-中营养水平,但湾顶局部水域存在着发生富营养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8.
发生在云地之间的地闪对地面物体和人类构成的威胁是不言而喻的,其回击过程对地面输送大量电荷,产生极强的电流,因而也伴随产生了极强的电磁辐射,这就是本文所要涉及的雷电电磁脉冲(LEMP).  相似文献   
99.
于恩洪  陈彬  李国勋   《气象》1985,11(9):19-22
前言 开发利用海岸带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发展海水养殖业。渤海是中国对虾的故乡,沿海海岸线长,海滩面积大,气候条件适宜,又有天然饵料,养虾条件十分优越。 对虾是变温动物,其体温随环境温度—水温变化。水温高低决定了对虾新陈代谢过  相似文献   
100.
准噶尔盆地南缘四棵树剖面八道湾组扇三角洲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野外露头观察与实测的基础上,运用沉积学与层序地层的相关理论,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四棵树剖面八道湾组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该剖面八道湾组为扇三角洲沉积,扇三角洲平原与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均比较发育。运用层序地层学中基准面变化的原理,将八道湾组划分为2个长期旋回,并细分为3个中期旋回以及若干短期旋回。总结了露头区八道湾组A/S比值与地层叠加样式之间的响应关系:低A/S比值条件下,易形成连通性好的厚层叠加砂体,沉积微相类型较单一;中A/S比值条件下,易形成单层厚度较薄的、似毯状的、垂向上紧凑叠加的多层状砂体;高A/S比值条件下,泥岩更为发育,而砂体多呈孤立状,呈现厚层泥与薄层砂的沉积特点。通过详细解剖露头剖面八道湾组的沉积特征,最终建立了该区八道湾组扇三角洲沉积模式,为准噶尔盆地南缘扇三角洲油气储层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