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22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森林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了解凋落物分解过程有助于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养分平衡的机理。本研究以桂西南喀斯特季节性雨林凋落叶为研究对象, 将2018年全年收集的凋落叶混合均匀后采用分解袋法进行原位分解实验, 探讨桂西南喀斯特季节性雨林凋落物的分解特征。结果发现: 凋落叶在分解过程中整体失重模式呈现先快后慢的变化趋势, 且不同生境类型下凋落叶失重率为: 洼地>坡地>峰顶; 分解过程中C含量呈波动状态, 但总体表现为下降趋势, 而N含量呈无规则波动; 失重率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 并在分解初期和中后期与坡度呈显著负相关, C含量变化同海拔呈显著正相关, 而与其他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则随分解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桂西南喀斯特季节性雨林凋落叶分解速率低于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但与同类型的喀斯特森林退化区相当; 喀斯特季节性雨林不同生境类型代表的微环境因子对凋落叶的分解具有重要影响, 其中海拔引起的温度和湿度的差异是影响喀斯特季节性雨林凋落叶分解速率和C、N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2.
2017年9月4日河北临城发生ML4.4地震,这是邢台地区自2003年以来发生的唯一一次ML4以上地震.震后大量余震沿条带分布,揭示了一条前人未发现的隐伏断层(根据其经过的地点称之为齐家庄-东双井断裂).为研究该隐伏断层的几何形状和滑动性质,首先基于河北数字地震台网资料对地震序列进行精定位,利用精定位地震数据拟合发震断...  相似文献   
63.
基于商业网点POI数据,利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多层缓冲区分析等方法对哈尔滨市中心五区商业格局进行梳理,探索商业及其子行业空间分异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心五区商业网点集聚显著,呈“核心-外围”结构、东北—西南走向,峰值在距市中心2~3 km处。(2)子行业视角下,网点空间格局可分为单核心集聚、单核心分散、多核心集聚和多核心分散4类;方位角均在79°~95°;圈层结构上,家居建材倾向布局在城市外围,其余子行业峰值都在距市中心2~5 km处;均衡性上,与生活关系密切的商业均衡性强,专业性强的商业网点均衡性弱。(3)商业及其子行业集聚效应明显,近半数子行业间呈较强正向关联;通达性的提升能够增加地块商业活力与网点密度;商业网点整体布局与地价相差较小,子行业对地价敏感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4.
陈婷 《地图》2021,(4):76-89
古城遗迹布特林特、"千窗之城"培拉特、"两千阶梯之城"吉诺卡斯特……时间流淌,古城矗立,巴尔干半岛上的荒烟衰草和石头遗迹,都在无地述说着阿尔巴尼亚曾经的辉煌. 位于巴尔干半岛西南部的阿尔巴尼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曾经闪耀一时,如今归于平静.数千年来那些伟大帝国在此留下痕迹,从古城遗迹中,我们仍可探寻曾经属于这里的繁...  相似文献   
65.
新疆地区位于欧亚草原东端,是丝绸之路的必经区域与东西方文明交流互动的重要通道。研究新疆地区的古代生业经济能够为认识丝绸之路沿线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依据。以往从动物考古角度对新疆地区生业经济的研究主要关注史前社会,鲜有对历史时期城市动物资源利用方面的讨论。达勒特古城(44°46′18.6″N,82°20′43.4″E)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乐市达勒特镇破城子村北缘,是10~14世纪丝绸之路北道上的重要城镇。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古城进行了发掘,出土了丰富的陶、石、铁、铜、骨等遗物,为研究丝绸之路沿线历史时期城市的生业经济提供了重要材料。文章运用动物考古方法对达勒特古城2017年发掘出土的6834件动物骨骼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这批动物骨骼的可鉴定标本数(NISP)为3696,最小个体数(MNI)为220。家养动物的比例极高,其NISP在早、晚期动物骨骼中的占比分别为98.1%、 97.6%, MNI占比分别为85.0%、 87.2%。家养动物中羊(Ovis aries或Capra hircus)的数量最多,NISP的比重在早、晚期均超过五分之三;其次为马(Equus caballus)、黄牛(Bos taurus),早、晚期占比分别为12.4%、 17.7%和12.7%、 10.8%;骆驼(Camelus sp.)和狗(Canis familiaris)的比例分别为1.3%、 5.2%和8.5%、 1.9%;驴(Equus asinus)和猪(Sus scrofa domesticus)的比例最低。MNI的统计结果与NISP基本一致。达勒特古城不同发掘区域出土早、晚期动物骨骼种属和数量比例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的发展变化。对骨骼数量、年龄结构、病理现象等的综合分析表明达勒特古城居民对家畜的利用既有肉食资源,同时可能包括羊毛、大型动物的畜力等其他资源,体现出较为多样化的家畜利用特点。畜牧业和种植农业的发展为达勒特古城的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经济基础。该研究为探讨丝绸之路沿线古代城市的动物利用与城市变迁提供了新资料,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边疆地区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文化格局演进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6.
从火山灰中站起来 "冰岛",这个孤绝冷僻的名字让人无端感到一阵寒意,干百年来历经火山的不断雕琢,呈现出罕见的容貌,犹如一幅热烈的图画,有不同层次的绿,宝石般的蓝,明艳的黄,更多的则是看似单一却厚重的灰——这正是火山的颜色. 冰岛是个被火山包围的国家,在仅仅10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盘踞"着100多座火山,其中活火山20多座.2010年,冰岛第五大冰川——埃亚菲亚德拉(Eyjafjallj(o)kull)冰盖火山爆发,引起的那一场欧洲航空业"灾难"至今仍令人胆战心惊.  相似文献   
67.
另一种喷发 留尼汪属于法国的海外省,是印度洋上唯一的欧洲行政区.留尼汪有固定人类居住的历史不过240多年而已,是一座很"年轻"的小岛. 别看人类定居的历史短暂,留尼汪的"出世"可谓"惊天动地",它所在的马斯克林群岛(Mascareignes Islands)正是冈非洲板块在留尼汪热点上滑动所引起的一连串海底火山爆发而形成.50多万年前,一座火山从海底跃然而出:海拔3071米的内日峰(lePiton des Neiges,又称"雪峰")大喷发,形成了留尼汪岛的西北部分,再经过四次喷发之后,又形成了马法特(Mafate)、萨拉兹(Salazie)和斯劳(Cilaos)三大冰斗,后来在雪峰的西北坡又诞生了海拔2631米的寓尔奈斯火ll』(Piton de la Foumaise),最终形成面积2500平方公里的留尼汪岛.  相似文献   
68.
钢框架带悬臂梁拼接节点的抗水平地表变形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单层单跨带悬臂梁段拼接钢框架为研究对象,通过地表变形的物理相似模拟试验,研究了钢框架带悬臂梁段拼接节点在地表水平变形作用下的附加应力和变形规律。主要研究在水平拉伸和水平压缩作用下,拼接节点处腹板拼接板和上下翼缘拼接板内产生的附加内力及变形曲线,分析了上下翼缘拼接板和腹板拼接板中间位置点的变形值随着试验加载值的增加而变化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水平拉伸作用最为不利;拼接节点虽会产生附加变形,但在很大程度上仍处于弹性阶段,卸栽后可以恢复,表现出良好的抗变形性能。最后给出建议:在地表变形地区新建或加固改造钢结构建构筑物时,采用钢框架带悬臂梁段高强螺栓拼接连接,可以很好地吸收变形能。  相似文献   
69.
使用唐山地区2002年1月—2015年11月ML≥2.5地震的255个震源机制解, 采用构造应力场均匀性的分段方法对唐山地震序列的发震断层进行分段. 在已有唐山地区震源机制解分区特征的基础上, 给出了5个参考应力张量, 并通过差异显著性的z值检验计算将唐山地震序列的发震断层分为宁河、 唐山、 滦县和卢龙等4个子段, 进而分别对4个子段的应力场进行反演. 结果显示: 4个子段的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均呈近EW向, 且唐山、 宁河和卢龙子段的应力场均表现出较大的拉张分量; 唐山、 宁河子段的最佳应力张量与唐山主震对唐山断裂带两端点所产生的引张应力场的作用方式一致. 此外, 唐山子段的应力场符合基于接收函数给出的上地幔物质隆升模型, 滦县子段走滑型的应力状态反映了该区的共轭构造运动, 卢龙子段的最佳应力张量为正断兼右旋走滑. 从当前唐山地震序列发震断层分段的应力场特征可以推断, 现今唐山地区的地震活动具有继承性, 主要受区域构造应力场和该区深、 浅共存的断裂构造体系控制.   相似文献   
70.
近22年长江源区植被覆盖变化规律与成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GIMMS-NDVI遥感数据以及植被类型等专题信息,结合遥感图像处理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统计分析了1982—2003年长江源地区时间和空间上植被覆盖变化规律,并分析了植被覆盖变化的地形地貌因素与人为因素影响。结果表明:近22a,长江源植被覆盖呈总体增加趋势,而高寒草甸退化较严重,喜湿植被退化快于耐干旱植被,植被的生存环境趋于干旱化。研究结果表明,植被退化受到海拔、坡向、人类活动和地下水位的影响。海拔4400~4600m的较低海拔地带退化最强烈,主要为高寒草甸与高寒沼泽草甸受牧业影响较大;牧业影响半径为24km;道路的影响范围为24km,道路的修建加速了人类对高原植被的破坏作用;阳坡植被呈现趋于稳定和退化的趋势,阴坡植被表现为增长的趋势,降水量增加是源区植被,尤其是阴坡植被变好的重要原因,而太阳光照增强是导致阳坡干旱和植被趋于退化的潜在原因;近河床区地下水位埋深较浅,植被生长具有稳定的地下水源;在远离河床的一定区域内,地下水易于疏干,植被易于退化,河流影响范围为24k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