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3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173篇
测绘学   99篇
大气科学   227篇
地球物理   107篇
地质学   225篇
海洋学   116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18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7篇
  1977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3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黄喉拟水龟体表溃疡病原菌SG_(24)的分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患溃疡的黄喉拟水龟病灶中分离到一株病原菌SG24。对菌株SG24进行了常规生理生化测定和ATBExpression半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并测定16S rRNA序列,分析其与相关细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构建了系统进化树。普通细菌学方法结果显示菌株SG24为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以沙雷氏菌属的16S rRNA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了菌株SG24大小约950 bp的16S rRNA部分基因片段,测序结果显示菌株SG24与黏质沙雷氏菌同类,与已登录的黏质沙雷氏菌(S.marcescensDQ207558)的16S rRNA同源性大于99%。综合以上分类鉴定结果,确定菌株SG24属于沙雷氏菌属的黏质沙雷氏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菌株SG24对链霉素、庆大霉素、壮观霉素、强力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和复方新诺明敏感。  相似文献   
992.
以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研究对象,基于实地调研与文献史料,系统分析了新疆非遗旅游活化发展现状、模式及存在的问题,并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探索新疆非遗的空间分布特征,借助SPSS软件探析了非遗与旅游发展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而归纳了非遗旅游活化发展的机制与模式。结果表明:(1) 新疆非遗资源类型结构、数量分布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化特征。新疆非遗旅游活化发展态势良好,且活化模式逐渐多元化。(2) 国家级非遗与自治区级非遗在省域空间层面以极核区、高度密集区、次级密集区和面状区域为主要分布特征,呈现出不均衡的集聚特征格局。(3) 不同地区的非遗资源丰裕度对旅游业发展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非遗资源密集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水平相对较好,而非遗资源稀缺地区的旅游发展相对缓慢。依据上述分析结果,提出新疆非遗旅游活化发展机制,以旅游为载体对文化遗产进行活化,推动非遗与旅游的良性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993.
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作为环渤海滨海湿地的一部分,具有海洋与河口交互性、海陆过渡性和生态脆弱性等特点,湿地面积广阔、资源丰富,是东北亚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及越冬、栖息和繁殖地。湿地总面积为1150.079km^2,湿地维管束植物区系包括维管束植物53科144属217种。近年来,在对滨海湿地的开发中,虾池、盐田等人工湿地面积不断扩大,造成自然湿地面积减小、植被退化、地貌和水文条件改变、生物多样性下降,改变了原始的滨海湿地自然景观,破坏了珍稀鸟类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994.
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当今全球亟待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磷是造成淡水湖库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因子,其过量输入不仅导致浮游藻类的异常增殖及湖水溶解氧和透明度的显著降低,而且衍生的藻毒素、嗅味物质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当湖库外源磷输入得到有效遏制后,水体与底泥中内负荷磷的污染控制直接决定着富营养化的治理成效。黏土矿物是一类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非金属矿藏资源,具备孔隙多、比表面积大、优良的表面吸附和离子交换等性能,近年来在生态环境修复与治理领域备受关注。简述黏土矿物的主要类型及其理化特性,归纳了典型黏土矿物的不同改性方法及其优缺点,概括了黏土矿物应用在富营养化水体和底泥磷污染控制中的最新研究成果,重点探讨了黏土矿物的除磷机理、关键影响因子以及潜在的生态环境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995.
国家生态特区构想及其科学基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首次提出了“国家生态特区”的概念及其科学基础。我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就是生态安全。但生态问题与贫困、区域发展道路和方向紧密联系,涉及因素多、复杂程度高,简单的工程性应对存在明显缺陷。我国西部存在战略重要、生态脆弱、贫困集聚的 “三位一体”地区。应给予其特殊政策,包括持续的生态补偿,变分散投资为集中投资、部门治理为综合规划,改变区域发展方向和衡量指标,实施生态战略及跨越式发展战略,走特区发展模式。在这类地区建立国家生态特区符合国家生态安全战略、能源安全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及扶贫攻坚战略,具有比较完备的政策基础。建立国家生态特区可以实现有限资源的优化组合,建立我国生态建设的示范基地及地区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可以有效地破解我国生态战略区的经济与生态困局,解决生态移民难题、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特别是消除国家生态安全隐患,奠定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金沙江下游地区近8万km2,约1000万人口,共30个县,其中22个为国家贫困县;计划修建的四大电站装机3800万瓩,超过两个三峡电站;在生态安全、能源、扶贫方面都具有国家战略意义,可以考虑作为第一个国家生态特区。建议重新定位它的发展模式,给予相应的国家政策,使其发展既符合地区发展目标又符合国家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996.
黄河三角洲沉积物的自然固结压实过程及其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对黄河三角洲及下伏沉积物的压实量和压实过程及其引起的地面沉降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认为,在厚度为15 m的新淤积的黄河三角洲沉积重压下,前三角洲粘土和下伏海相粘土总固结量可达约1.35 m,海湾或烂泥湾及前三角洲和海相粘土总压缩量为1.48 m。这些粘土层在亚三角洲建设时期就开始受压固结,但是在亚三角洲废弃后,仍要经过几十年自然固结才会基本完成。除去前10年的固结量,前三角洲粘土与下伏海相粘土叠加形成的14 m厚粘土在随后的27年内可能会压缩50 cm;而海湾或烂泥湾及前三角洲和海相粘土叠加成的20 m厚粘土在50年内可能会压缩86 cm,两者的年平均压缩速率都超过17 mm/a。固结量和速率与上负沉积物重量成正比,而亚三角洲沉积厚度从沉积中心向外围逐渐减少,所以下伏粘土固结量和速率也向周围逐渐降低。但从亚三角洲沉积厚度分布情况看,在大范围内,下伏粘土固结引起的地面沉降在几十年内都将比较明显,从而可能加重三角洲地区风暴潮和海岸侵蚀灾害,降低已有灾害防治工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7.
鲁北平原黄河古河道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祖陆 《地理学报》1990,45(4):457-466
鲁北平原黄河古河道可分为地面古河道(埋藏深度0—8m)和浅埋古河道(埋藏深度8—40m)。两类古河道部大致可分为三条古河道带,呈SW-NE向近平行展布,每带一般宽5—15km,最宽处可达20km。 古河道沉积层主要由细砂或粉砂组成,为古河床之曲流砂堤或天然堤沉积。各期古河道沉积层之顶、底板主要为粘土或亚粘土和淤泥层所构成,为古黄河泛滥相沉积物。 本区古河道按形成时间顺序可分为三期,下部第一期古河道大约形成于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早期,中部第二期古河道形成于全新世早—中期,上部第三期古河道形成于全新世中—晚期。  相似文献   
998.
讨论了动态信息的定义、研究意义及实现技术。具体包括动态界面、动态算法和动态菜单的实现原理、实现方法和实现过程,并利用“算符优先分析”技术对动态算法进行识别并执行。实践证明,该技术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实现能提高系统的通用性、可扩展性及适应环境的能力,当需求发生变化,无需对软件的设计进行修改,节省了大量的重新开发费用,延长了软件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对软件设计与软件开发人员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9.
文章尝试性地提出岩溶水生态系统的概念,从系统的特征、功能和面临的威胁三方面论述了其内涵,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综合考虑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叠加影响,构建了岩溶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用综合评价法确定岩溶水生态系统所处健康状态,并将其分为很健康、健康、亚健康、不健康和病态五级。并以晋祠泉域为例,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确定岩溶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等级。结果表明:泉域煤矿开采区处于不健康状态,东部平原区和中部径流区均处于亚健康状态,碳酸盐岩裸露区和汾河周边区域处于健康状态,分别占晋祠泉域总面积的29%、31%和40%。  相似文献   
1000.
土体静止侧压力系数K0随应力状态的变化规律对深入把握其力学性质非常重要。然而,由于适用于粗粒土K0试验仪器及方法较少,对粗粒土K0随应力状态变化规律的研究几乎是空白的。为研究加载和卸载过程中粗颗粒土静止侧压力系数K0随应力状态的变化规律,利用新近研制的大型K0试验仪对某砂卵砾石料和堆石料进行了不同应力状态下的K0试验。K0试验结果表明:颗粒形态、应力状态、级配都对粗粒土K0有一定影响,其中应力状态影响最为明显;加、卸载时粗粒土K0随竖向应力增大呈减小的趋势。通过对K0试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粗颗粒土在加载过程中K0与竖向应力的关系式,并进行了验证。在此式基础上,基于前人总结所得K0与OCR的关系式,总结了一个反映任意固结状态下粗颗粒土K0随应力状态变化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