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80篇
测绘学   60篇
大气科学   181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117篇
海洋学   7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41.
442.
马艳  董海鹰  郝燕  郭丽娜  顾瑜 《山东气象》2021,41(1):109-118
利用中国台风年鉴资料、地面及探空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数据以及NERA-GOOS海温数据,首先分析了1949—2019年在青岛登陆的四个热带气旋特征,然后对1909号台风“利奇马”对山东半岛造成的降水强度差异进行对比研究。分析表明:1)1949年以来有4个台风于8月以登陆北上和登陆转向路径在青岛登陆,其在中高纬均是纬向环流占优的大尺度环流形势,副热带高压主体维持在我国东部沿海上空,中心强度较常年偏强,西伸脊线在30°~36°N之间摆动,青岛沿海海域表现为27 ℃以上的暖洋面特征。2)来自中高纬的冷空气和热带系统在青岛相互作用的差异,副热带高压强度和中心位置的不同是影响登陆台风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3)1909号台风“利奇马”对潍坊降水的影响主要发生在台风与西风槽相互作用过程中,对青岛则表现为台风低压环流前部东南气流的影响。4)台风过程中潍坊和青岛均具有较好的水汽条件和对流不稳定层结,但动力抬升条件差异明显:潍坊位于东北风和东南风辐合区以及水汽通量辐合大值区内,具有较强的水平风垂直切变和上升运动;青岛没有冷空气侵入,但低空和超低空强盛的东南风急流为青岛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供应和大气层结不稳定条件。  相似文献   
443.
湖北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基于SOA设计思想,采用数据、管理、服务和应用相分离的架构原则,在保持灵活性和扩展性的前提下,实现了地理信息资源数据的整合、管理和网络化共享的在线服务模式,实现了各政府部门业务应用系统与软件服务平台的集成,平台应用接口的综合应用与展现。  相似文献   
444.
445.
做好冰雹观测减免错情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丽娜 《贵州气象》2006,30(Z1):61-62
围绕如何避免或减少错情的发生这一中心,从4个方面提出应对措施。在实际工作中,观测员可按该文所述做1个的流程表或各种卡片,一旦遇到冰雹天气,照章去做,避免慌乱中出差错,从而可以避免或减少错情。  相似文献   
446.
新疆阿克苏市绿化树种滞尘能力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旱区城市绿化树种在截留沙尘、降低大气颗粒污染物浓度、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对新疆南部典型绿洲城市——阿克苏市不同功能区的法国梧桐(Platanus acerifolia)、新疆杨(Populus alba var.pyramidalis)、圆冠榆(Ulmus densa)和小叶白腊(Fraxinus sogdiana)的叶片平均滞尘量进行了对比,量化了叶片自身因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对单位滞尘量的影响程度,并对这3个因素对滞尘量的影响进行了权重分析。结果表明:对同一功能区而言,树种平均滞尘量次序为法国梧桐(5.54g·m-2)、新疆杨(2.93g·m-2)、圆冠榆(2.50g·m-2)、小叶白腊(1.36g·m-2)。对不同功能区而言,水泥厂绿化树种叶片平均滞尘量最大,其次为居民区、公园区、交通区、工业区、城郊防护林区。影响树种滞尘能力的3个因素中,人为因素权重最大,贡献率为0.89;自然因素其次,贡献率为0.45;而叶片自身因素的影响最低,贡献率为-0.13。可见,在防止沙尘污染时应尽量减轻人为活动所引起的二次扬尘。  相似文献   
447.
马艳  黄容  陈尚  郭丽娜 《气象科技》2015,43(5):925-931
基于2006—2012年青岛市区雾日数和同一时期市区8个环境监测站SO2、NO2及PM10 3种污染物浓度的监测资料,统计分析青岛市区雾日和空气质量特征,揭示青岛夏季海雾和冬季陆雾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差异。分析结果表明,青岛市区年平均雾日55天,海雾日数占总雾日数的58%,6、7月是海雾高发期。青岛市年平均污染日数为30天,空气污染主要出现在冬、春两季,首要污染物为PM10。随着城市化进程,NO2质量浓度呈明显递增趋势,SO2年平均浓度是逐年下降的趋势。雾天气背景下常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空气污染,冬季大雾天气3种污染物浓度均显著高于夏季海雾天气污染物浓度。  相似文献   
448.
采用桂平市1964~2013年的气温、降水、日照、气压观测资料,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桂平市近50a来的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汛期降水量、年日照平均和四季的变化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近50年气温整体呈上升的趋势,降水变化趋势不明显,日照的年变化和四季变化均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449.
利用常规高空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微波辐射计与ERA5再分析数据等多源资料,分析了2021年2月下旬黄河中下游两次暴雪过程的相态演变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两次过程的大尺度影响系统基本一致,只是影响系统的强度和位置不同导致两次过程存在些许差异。两次过程均存在相态转换,过程Ⅰ中存在相态逆转(由雨转雪再转雨),而过程Ⅱ中只存在雨转雪的转换。在太行山以西的山区,当地面2 m气温低于0.5 ℃时,降水相态以雪为主,在0.5~1 ℃之间时,多为雪或雨夹雪并存;在平原地区,当2 m气温为1~2 ℃时,降水相态为雨或雨夹雪,在0~1 ℃之间时,则为雪与雨夹雪并存,低于0 ℃时,降水相态为雪。在降雨阶段,双偏振雷达产品相关系数(CC)值约在0.98以下,差分反射率(ZDR)在0.6 dB以上,差分传播相移率(KDP)值约在0.2 (°)·km-1以上;在降雪阶段,CC值在0.98~0.99之间,ZDR值在0.2~0.8 dB之间,KDP 值约在0.2 (°)·km-1以下;但在降水相态由雨转雨夹雪时,ZDRCCKDP 值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50.
利用山东省122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的风速数据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提供的ERA- Interim再分析数据,采用小波分析、带通滤波等方法对2015年9月—2020年9月山东的大风天气及相应的低频大气环流形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几年山东的大风天气有増加的趋势,春季大风发生频次最多,秋季最少;山东半岛东部大风频次最多,鲁南地区最少;全年只有7月偏南大风站次较偏北大风多,其余月份多以偏北大风为主。山东大风具有显著的11~13 d与20~23 d的低频振荡周期。其中,春季大风以11~13 d的振荡周期为主,秋、冬季以20~23 d的振荡周期为主,夏季大风的振荡周期不明显。振荡周期的演变与大范围的大风过程有对应关系,大范围的大风过程大致发生在振荡的波峰处。春季偏北大风盛行时,多伴有经向风自北向南的传播。秋季大约以35°N为界,对流层中高层在35°N以北,经向风自南向北传播,35°N以南,则是自北向南传播,对流层中低层反之。山东春季大风产生之前,乌拉尔山东侧低频气旋与黄海上空低频反气旋同时出现并东移,之后衍生出华北低频反气旋与渤海低频气旋,这两个系统的加强促使华北上空偏北风加大,为山东大风的产生提供了可能。同时,华北地区经向风正距平逐渐被负距平所代替,是山东大风天气产生的又一先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