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48篇 |
免费 | 183篇 |
国内免费 | 27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73篇 |
大气科学 | 235篇 |
地球物理 | 134篇 |
地质学 | 489篇 |
海洋学 | 114篇 |
天文学 | 15篇 |
综合类 | 84篇 |
自然地理 | 5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34篇 |
2022年 | 46篇 |
2021年 | 34篇 |
2020年 | 37篇 |
2019年 | 48篇 |
2018年 | 48篇 |
2017年 | 44篇 |
2016年 | 37篇 |
2015年 | 43篇 |
2014年 | 65篇 |
2013年 | 54篇 |
2012年 | 67篇 |
2011年 | 48篇 |
2010年 | 47篇 |
2009年 | 52篇 |
2008年 | 54篇 |
2007年 | 67篇 |
2006年 | 44篇 |
2005年 | 56篇 |
2004年 | 42篇 |
2003年 | 34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23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5篇 |
1966年 | 3篇 |
1963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3篇 |
1956年 | 2篇 |
195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52.
李绣东 《沙漠与绿洲气象(新疆气象)》2011,(z1):1-3
统计分析了全国1999-2008年雷电灾害数量、分布及其与各因子的关系,六大区域雷灾数和平均闪电密度的年变化和日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雷电灾害发生及造成人员伤亡与当地闪电密度关系最大,全国年平均雷暴日数南方多于北方,山地多于平原,内陆多于沿海区域和江湖流域,潮湿区域多于干旱区域.全国雷灾发生较少月份是10月到翌年3月,6... 相似文献
53.
54.
青海高原牧区雪灾等级预警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根据层次分析法原理,在分析导致雪灾的因素及其预报的基础上,对雪灾进行等级划分,然后计算导致雪灾的各因子的隶属度和权重,最后通过判断矩阵及矩阵运算的数学方法,得出预警雪灾的等级。 相似文献
55.
2008年6月6日,受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委托,乌鲁木齐区域气象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在乌鲁木齐对由气候中心傅玮东高级工程师主持的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气候变化对天山北坡经济带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了验收。验收组专家由来自自治区党委农办、新疆石河子大学、自治区农科院、新疆气象局、乌鲁木齐气象卫星地面站、沙漠气象研究所等单位的7位专家组成。 相似文献
56.
57.
区域趋势控制协变量回归分析效果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根据区域趋势控制和气象-物理协变量相关设计了三套非随机化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评估方案,个例作用区域趋势对比双比分析评估方案,区域趋势相关回归分析评估方案和气象-物理协变量多元回归分析评估方案,对河南省实例评估计算表明,利用物理协变量作为控制因子,可以提高作业区自然水量估计值的准确度,从而能提高随机化作业的效果评估效率。 相似文献
58.
山东历史地震震害特点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了山东省自公元前70年以来的地震灾害情况,指出山东震灾的主要特点是强度大、频度低、人员伤亡惨重、建筑物破坏严重、地震造成的地面形变类型多种多样。分析了与地震灾害有关的因素,叙述了地震灾害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59.
冲任督三脉属于人体“奇经八脉”系统,冲任督一源三歧共同源自男子胞而前列腺癌病位在男子胞,故前列腺癌发病及病证与冲任督三脉关系密切。老年男子“冲脉衰少”的生理基础状态,加之后天调摄不当,水不涵木,土壅木郁,木郁土虚,先后天不资,是前列腺癌发病的关键。病理产物堆积于男子胞,使前列腺癌表现出独特的任、督病证,“任督涩滞,经脉虚损”是其主要病证特点。上述关于前列腺癌病机中对冲脉的干预和任督病证的预知符合“治未病”的理念,为中医学认识、防治前列腺癌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0.
根据对长江口水下三角洲31个表层样沉积物粒度、总有机碳(TOC)、总氮(TN)的测定,得出了粒度及有机质的分布特征,利用C/N比分析有机质来源及不同来源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 1)长江口水下三角洲表层沉积物平均粒径介于3~8Φ之间,存在由陆向海变细的趋势; 2)TOC含量在0.1% ~1.2% 之间,平均值为0.52%; TN含量介于0.02% ~0.08% 之间,平均值为0.057% 。TOC和TN含量的分布特征相似,具有自陆向海、由低至高的变化趋势,这主要是受到沉积物粒径的影响,但是TOC在崇明岛东侧和九段沙东侧有两个高值点,可能与人类活动或局地因素有关; 粒度校正之后,TOC含量在0.40% ~1.67% 之间,平均值为0.68%; TN的含量介于0.05% ~0.10% 之间,平均值为0.07% 。TOC含量在近岸地区略高,TN含量是北部地区略高于南部地区,并且TOC和TN都在崇明岛东侧和九段沙东侧有两个高值点; 3)C/N比值在6~16之间,平均值为9.6; 利用C/N比值估算得到的陆源有机碳含量在35% ~90% 之间,平均值为60% 。C/N比和陆源有机碳含量在长江口南支外围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较高,表明南支带来了大量的陆源有机质入海,并呈舌状向东北方向凸出; 而在长江北支附近其值相对较低,表明北支径流影响相对减弱,潮流作用相对增强。研究表明,长江南支是主要的陆源有机质入海通道,而进入水下三角洲之后陆源有机碳分布受到了河口混合过程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