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28篇
自然地理   5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1.
人地系统科学及其在NSII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阎守邕 《遥感学报》2003,7(6):509-518
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NSII)建设为我国各级政府机构管理决策和人民大众日常生活起居服务,有力地推动着人地系统科学领域的诞生和发展。这个领域是一个对人类和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球所构成的矛盾对立统一系统(简称人地系统)及其矛盾双方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特征、演化过程、分布规律、调控效果等进行动态监测、分析研究、模拟试验和因势利导的新生、交叉学科领域,具有极大的实用性、包容性和综合性。人地系统科学的发展,反过来又指导和推动着我国NSII建设的健康发展,减少盲目性、避免失误和损失。这种互动关系是贯穿本文始终的一条主要线索。文中前半部分论述了:描述人地系统、子系统及其双方互动行为、内容、方式的概念模型;人地系统科学领域细分为区域、专题、实验和技术等四个人地系统学科分支的考虑以及人地系统科学的运作模式等内容。后半部分则具体说明了这个学科在解决我国NSII应用任务目标、工作边界圈定、数据共享途径以及组织分工协作等问题时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控制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疫情扩散与蔓延的大量科学实践活动基础上,从人地系统科学的理论和观点出发,提出了各种致病因子在人地互动过程中转移路径的逻辑模型,进而又提出了控制SARS疫情发展的人地互动逻辑模型。从后一个模型出发,把中国SARS疫情的发展规律归纳为5种传播模式,即异类病毒转移传播模式、家庭和社区接触传播模式、医院和门诊感染传播模式、市内随机扩散传播模式和飞点跳跃跨区传播模式。其中,跨区传播模式的影响最广泛、危害最巨大、控制起来最艰巨、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业统计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阎守邕  肖春生  田青  周艺  王世新 《遥感学报》1997,1(2):152-156,162
如何发展和供应足够的粮食,棉花,油料和肉类产品,是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问题,有效地提高各级政府,特别是中央和省部级政府部门的规划,管理和决策水平,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中国每年产生的县级农业统计数据,是唯一能够在县级水平上反映中国农业总体状况及年际变化的权威数据。因此,充分利用这种数据,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改善它们的质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此目的,作者研制了中国农业统计地理信息系统(CA  相似文献   
14.
阎守邕 《遥感学报》2009,13(S1):58-69
在回顾遥感科学技术内涵演化的基础上, 揭示出在其发展的历程中依次出现了两次巨大的飞跃:一次是在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 为非遥感数据以及有关应用模型的引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使遥感由静态应用阶段进入了动态应用阶段;一次是在进入21 世纪前后与数字互联网络技术的结合,使遥感技术、应用及其产品从实验室、院所里解放出来, 直接为众多企事业单位管理决策和广大民众日常生活服务, 形成了完整的现代遥感科学技术体系。通过系统分析方法, 论述了这个体系是由数据获取、信息挖掘、知识产生、共享服务等环节以及基础理论、技术系统、应用任务、商业产品等层次组成, 具有4×4 矩阵式结构特点的科学技术体系, 进而为该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在论述的过程中,作者特别强调了作为现代遥感科学技术体系的基础理论研究, 包括地物波谱特性、影像语义结构、应用系统模型以及人地系统科学等内容。这是因为遥感科学技术体系的创新发展及其最终效益的规模, 不仅取决于对遥感数据获取环节基础研究的进展, 而且还要取决于其余3 个环节基础理论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中国内地人口流动空间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包括:(1)内地城市人口迁移规律,(2)流入北京、广东两地民工流动状况的空间分析,(3)在北京SARS发生期间民工回流的态势等;SARS沿交通线分布特点。在此基础上,将人口流动的空间规律应用于SARS控制宏观决策的不同阶段,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在分析城市地理信息系统(UGIS)应用任务、专业内容和技术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UGIS的研究内容及其软件发展的工具模式;接着,以GRAMS软件为例,论述了UGIS软件工具的总体结构、主要功能和技术特点;最后,还结合一些具体的应用系统,如中国城市信息系统、城市水资源信息系统以及城市环境信息系统等,介绍了UGIS软件工具的不同使用方式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实际好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现代遥感技术系统的构成和特点出发,论述了遥感在减灾活动,包括预警、监测、评价和辅助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并在回顾我国灾害遥感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发展的设想。作者认为:建立实用性的重大自然灾害遥感监测评价技术系统,是今后我国灾害遥感发展的中心环节和主要任务。该系统应包括航天遥感宏观监测系统,航空遥感全天候、实时监测系统,地面灾害及背景监测系统,灾害及背景数据库系统,灾害分析、评价与辅助决策系统以及灾害防治救援通讯指挥系统。  相似文献   
18.
我国耕地面积与粮播面积的时序变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就建国以来我国耕地面积和粮播面积的时序变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作者在1949年~1995年全国粮食生产数据库的支持下,从变化趋势和变化机制两个方面,对中国耕地面积和粮播面积的时序特征进行了定量研究;在此基础上,分别应用综合增长法和灰色等维递补法对耕地面积和粮播面积进行了动态预测,结果表明:到本世纪末(2000年),我国耕地面积将是9400万公顷、粮播面积可保持10800万公顷;并分析了达到上述预测结果的可能性和艰巨性。  相似文献   
19.
在GIS支持下用NOAA/AVHRR数据进行旱情监测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旱灾是影响农作物生产的一种重大自然灾害,它对中国北方春小麦生产的影响极大。本文介绍了一个应用遥感、GIS技术对黄淮海平原春小麦的旱情进行监测的系统及其方法。它综合使用的NOAA/AVHRR数据、地面气象资料和地图,选用作物缺水指数(CWSI)模型和热惯理模型对旱情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分别用分县的旱情等级分布图和相应不同等级的旱情面积、面积比例数统计表来表示。该系统自1994年起投入运行3年,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20.
空间决策支持系统(SDSS)是近年来在常规决策支持系统(DS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信息系统。在本文中,作者简要地论述了SDSS的技术特点及其与GIS、专家系统的差异,SDSS通用软件工具的设计思想及其原型系统的总体结构以及建立SDSS通用软件工具原型系统的关键技术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在开发SDSS通用软件工具的过程中,引入了应用框架生成及其实例化的概念,为SDSS的发展和应用开拓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