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38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一种新的基于Gabor小波的非监督纹理分割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Gabor小波的非监督纹理分割方法,与传统Gabor方法相比,该方法最大的特点在于分割的过程中利用了纹理尺度之间的依存关系和像素之间的空间约束关系。为了克服增加特征所带来的"维数灾难"问题,用独立分量分析(ICA)进行特征的整合。采用Brodatz测试集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2.
33.
根据野外调查资料,本文简要分析了漠阳三角洲活动断裂的基本特征和分布规律,同时还对该区地质灾害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4.
南海北部陆缘反“S”型构造带及其对地震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地形—地貌、断裂构造、地壳结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第四纪地质特征等分析,认为南海北部陆缘存在滨岸岛链、陆坡北缘和陆坡南缘三条反“S”型构造带,它们形成于晚第三纪,较“新华夏系”和“南海系”晚。上新世末期以来,反“S”型构造带的活动方式,对南海北部陆缘第四纪地质特征影响显著,同时控制了这一区域的地震活动方式和地震带展布,其中,“滨海地震带”和“雷琼地震带”同属于滨岸岛链带,“台西滨外地震带”和“东沙—海南地震带”同属于陆坡北缘带。  相似文献   
35.
本文根据有限元法对南海及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进行了反演计算,计算中将本区岩石圈看成是一不均匀的弹性板,根据各地区杨氏模量、泊松比以及岩石圈厚度的不同,组成5种材料区,并离散成646个三角形单元和359个节点。选择了有代表性的4种模式,它们分别反映了印-澳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对本区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本区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与震源机制解的P轴方向基本一致;最大剪应力(τ_(max))大的地区则是强震频繁活动的地区。  相似文献   
36.
在详细分析南海及其邻区新生代沉积分盆地的结构的基础上,结合大地构造和地球物理特征,对沉积盆地的类型进行探讨,并就其演化系列进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37.
38.
于1986-1991年,应用地震地质方法,对台湾海峡的地震地层和地质构造进行调查,采用地震剖面资料,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对台西盆地的构造演估进行研究,认为该盆地由厦澎坳陷,乌丘屿坳陷,新竹坳陷和台湾坳陷等组成,其构造演化经历了中生代末-中始新世初始张裂,晚始新世一渐新世全面断裂,中新世构造调整,以及中新世末以来挤压-收缩-封闭等阶段,现今已成为残留陆缘裂谷盆地,是陆缘裂谷从产生到衰亡的一个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39.
分析了南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区的海洋沉积环境与沉积物特征,认为其沉积特征与三大地貌单元及其热带海洋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0.
钟建强  黄慈流 《台湾海峡》1996,15(2):120-126
通过地震剖面、地形-地貌、断裂构造、地壳结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第四纪地质特征等分析,认为南海北部陆缘存在滨岸岛链、陆坡北缘和陆坡南缘三条反“S”型构造带。它们形成于晚第三纪,较“新华夏系”和“南海系”晚。反“S”型构造带新生代晚期的活动方式,对南海北部陆缘的地质演化影响显著,同时控制了这一区域的灾害性地质因素的活动方式和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