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21.
南海及邻域新构造运动基本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根据南海及邻域的岩石圈动力学环境,把新构造类型划分为离散型、聚敛型、平移型和滑动型。依据构造不整合、地层缺失、断裂、变形、变质及火山活动等构造事件,提出本区新构造始于晚渐新世的新认识,详细分析了本区新构造运动的脉动性及造陆、造山、造海、造盆等性质,并对其构造演化与动力学模型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2.
23.
南海及邻域现代构造应力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南海及邻域的现代构造应力问题视为弹性板的平面应力问题,用有限元法对现代构造应力场进行计算。以海沟俯冲带为主要边界,全区离散成1130个单元和612个节点。根据各单元的地壳厚度、P波速度、密度以及泊松比将区内地壳分成5种类型。考虑了4种外力作用方式,这些外力分别反映了印澳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对研究区的作用力大小和方向。将计算得出的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与震源机制解的P轴方向进行比较,选择一种和后者符合最好的边界条件和计算结果作为可取模式,并分析了南海及邻域现代构造应力场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24.
一种新的基于Gabor小波的非监督纹理分割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Gabor小波的非监督纹理分割方法,与传统Gabor方法相比,该方法最大的特点在于分割的过程中利用了纹理尺度之间的依存关系和像素之间的空间约束关系。为了克服增加特征所带来的"维数灾难"问题,用独立分量分析(ICA)进行特征的整合。采用Brodatz测试集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5.
26.
27.
珠江三角洲区域稳定性的地质环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讨论了珠江三角洲的内动力型、内外动力结合型和外动力型三类不稳定地质因素,认为其区域稳定性主要为中等稳定(次稳定)地区。其中,东江断块、番禺、五桂山、珠海三个断隆和新会断陷是区域稳定性较好的地区,灯笼沙断陷、伶仃洋断块和万顷沙断陷是区域稳定性较差的地区,万山群岛断块是区内稳定程度最低的地区。 相似文献
28.
29.
再论华南沿海温泉分布与地震活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南沿海温泉和地震的关系是通过断层这一桥梁实现的,它们中存在既相辅相成又互为消长的两个因素,初步提出衡量断层热震关系的α'值概念,探讨温泉和地震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30.
珠江三角洲新构造运动与地壳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珠江三角洲的活动断裂,断块构造,第四纪地质及地震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区的地壳稳定性主要中等,其中东江断块,番禺断隆,五桂山断隆,珠海断隆和新会断陷的地壳稳定性较好,灯笼沙断陷和万顷断裂是地壳稳定性较差的地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