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4篇 |
免费 | 36篇 |
国内免费 | 10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6篇 |
地球物理 | 16篇 |
地质学 | 179篇 |
综合类 | 4篇 |
自然地理 | 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2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青藏高原晚新生代湖泊地质环境与成盐成藏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藏高原湖泊演化是地质构造和气候环境变化共同作用的产物.湖泊沉积既是地质环境记录器,又是盐类和油气战略资源.但是,以往在高原内部还缺乏连续完整的高分辨率的长达1~2 km的湖芯.本项目在柴达木东、西部获取1~2 km 5支系统的岩芯,取得丰富的高原沉积盆地新纪录.将本轮工作的年代学结果与最新的国际标准相对比,建立了柴达木盆地较精确的磁性地层年代框架.通过柴达木钻孔剖面冷、暖相盐类矿物环境指标研究,从2 Ma BP开始断续出现冷相矿物至今,柴达木盆地西部共出现31个冷系列,这与国外冰期研究结果相近.通过对钻孔沉积速率和粒度的研究,尝试对青藏高原隆升的几个阶段进行划分.对盆地盐沉积的综合研究,首次发现在盆地中部存在古大气环流的明显界限和成盐突变带.在该线以北,反映冷湿期盐沉积的西风优势区,在该区西侧2 Ma出现冷相盐沉积,向东侧渐变至0.72 Ma出现冷相盐沉积;而在该分界线以南,0.048 Ma才突然出现盐沉积.提出在高山深盆背景下多级盐盆迁聚成钾观点,进一步完善陆相成钾理论.本轮工作还在柴达木盆地西部发现富钾卤水的新型矿层. 相似文献
92.
盐类科学研究的扩展——盐体系研究的思考(代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的地球科学对于盐类研究主要集中于盐湖和古代盐类沉积,对于其他盐类聚集体,如泻湖、港湾、盐沼泽、泉水等研究较少,更未涉及其他行星的盐类聚集体。成盐元素约25种,由于其作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以及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于盐类聚集体的研究已冲破单学科领域,不但在地球科学包括盐类资源科技领域日益扩大和深入,而且在生物学、医学、保健和环境生态学等也有了引人入胜的新发现,航天行星科学也开始涉及盐类研究领域,在宏观上已进入全球以至行星研究时期,在微观上已达到分子和基因层次;盐类及盐碱土开发已达到综合利用、整体开发的初始阶段。盐类科学研究已进入多学科交叉、在广度和深度上大为扩展的崭新时代,概称为"盐体系"研究和综合开发与保护管理阶段。 相似文献
93.
0.5 Ma以来的青藏高原隆升过程——来自冈底斯带热水活动的证据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根据泉华的电子自旋共振(ESR)年龄分布, 推断热水活动的时代及其规模. ESR年龄表明0.5 Ma以来热水活动主要发生于4个时期: 0.5~0.47, 0.4~0.35, 0.27~0.2和0.1 Ma以来. 分析结果得到了地球物理资料、高原内部及周边地区的沉积响应. 通过分析热水活动的深部制约机制和高原的隆升张裂作用的约束, 探讨了青藏高原0.5 Ma以来的隆升过程. 相似文献
94.
柴达木盆地西部深层卤水型钾盐是近期新发现的一种以砂砾层为储存介质的氯化钠亚型钾盐资源,其中,以黑北凹地—大浪滩次级盐湖凹地工作程度较高,研究也相对深入。该区已经求取该类型KCl资源量(333)约3.5亿吨。对该类型成矿地质体的解剖可对该区钾盐找矿在面上和纵深拓展提供借鉴。鉴于此,笔者根据实际生产需要,系统收集了该区的钻井、测录井及地震探测资料,通过地震资料解释和属性分析,对比钻孔揭露储卤层岩性特征,获得研究区域内中深部孔隙储卤层地震响应特征:储卤层底部同相轴振幅较强、局部连续性较好,顶部同相轴为中-强振幅,内部多为弱反射振幅,成团块状;瞬时频率属性表现为中-低频反射特征;甜点属性表现为顶、底为甜点高值而内部为甜点低值的特征;包络属性表现为顶、底为异常高值而储层内部为低值分布。通过对地震剖面及钻孔资料分析,建立了砂砾储卤层的地球物理识别标志,为预测中深部储卤层分布范围及优选水文-地质钻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5.
96.
97.
项仁杰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92,(3)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不断创造、不断发现的历史。地球科学的研究也是如此。但是新发现不是垂手可得的,它是前人经验的继承,又是发现者敏锐思维的结晶,要有大量的经验积累,又有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凝结着大量辛勤的劳动。70年代在矿床学和矿床地球化学研究中有不少新发现,其中一些新的矿床类型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80年代同样有所发现,本刊拟组织一组矿床新类型的文章,希望能从中得到启发,愿这一组文章对读者的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8.
99.
滇藏地热带地热水硼同位素地球化学过程及其物源示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滇藏地热带内93个热泉和地热生产井水样进行了B含量和B同位素测定.整个地热带内热水的B含量变化范围为0.36~472.4 ppm,δ11B值为–16.0‰~13.1‰,表明地热带内热水均属陆相成因.在西藏地热区,热水的B含量和δ11B值之间表现出明显的二元混合关系.通过对可能物源区的硼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发现,西藏热水的B主要来源于海相碳酸盐岩和富B的岩浆岩,缺乏幔源补给的证据.青藏高原南部地区大气降水的硼同位素变化至少在–6.0‰~6.8‰.大气降水对滇藏地热带热水中的B仅起到稀释的作用.就现有腾冲地热田的零星数据结果来看,云南地热区的硼物源类型可能与西藏地热区不同.从现有世界热田的硼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来看,与特殊的构造地质背景相对应,滇藏地热带热水表现出最低的δ11B值和最大的B含量变化.此外,世界热田的硼地球化学特征应是海相和陆相两大端元共同作用的结果.已有研究数据表明,富B热水中的B均属于壳源成因. 相似文献
100.
受国际盐胡研究协会委托,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和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第六届国际盐湖学术讨论会”,于1994年7月15日至19日在北京图书馆如期召开。邹家华副总理在会前接见了外国科学家代表,并在开幕式上作了“重视盐湖研究、注意盐湖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综合利用及加强其生态保护与管理”的重要讲话。参加这次讨论会的有来自15个国家的国外代表36人和国内代表47人,还有20名特邀代表也参加了讨论会。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96篇。会议进行了三天的学术交流,国际盐湖研究协会还在京召开了工作会议,选举了新一届的协会领导成员,主席为S.H.Hurlbert教授(美国)、副主席郑绵平教授(中国)、A.Nissenbaum博士(以色列);并研究商讨了下届国际盐湖会议的举办地址,迄今已有匈牙利和奥地利等国向国际盐湖研究协会提出了举办申请,但会议未作出最后决定。会议于7月19日结束,部分中外代表分赴青海和西藏两条路线进行了野外实地考察。分别由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盐湖与热水资源研究中心负责组织实施,并按计划完成,而使这次会议获得了较为圆满的成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