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6篇
  免费   550篇
  国内免费   757篇
测绘学   390篇
大气科学   502篇
地球物理   415篇
地质学   1527篇
海洋学   445篇
天文学   71篇
综合类   229篇
自然地理   264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204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0篇
  1973年   7篇
  1959年   9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21.
日本《海洋时代》(OCEAN AGE)1992年第11期刊载了日本大学理工学部海洋建筑工程学近藤建雄副教授的研究报告。该报告提出了一个环日本海国际贸易城市的建设计划。计划在中国东北的吉林省靠近日本海沿岸兴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图们江海滨城市,统一管理环日本海诸国的贸易,形成以日本、中国、朝鲜、韩国、俄罗斯等五国的贸易经济  相似文献   
922.
采用廉价的多细胞褐藻海黍子对重金属镉离子进行吸附,研究海黍子不同的预处理方法、溶液的pH值、初始Cd^3 浓度、外加盐等因素对Cd^3 的吸附特性的影响。并对吸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发现镉离子与海黍子中的钙离子发生离子交换作用,交换率占总吸附量的38%~50%。适宜的pH范围为3~6,海黍子的最大吸附量高达181mg/g,得出了适宜的吸附等温线方程,并进行了简单的洗脱研究。  相似文献   
923.
Investigation on the Oscillating Buoy Wave Power Device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U  Yongling 《中国海洋工程》2002,16(1):141-149
An oscillating buoy wave power device (OD) is a device extracting wave power by an oscillating buoy. Being excited by waves, the buoy heaves up and down to convert wave energy into electricity by means of a mechanical or hydraulic device. Compared with an Oscillating Water Column (OWC) wave power device, the OD has the same capture vvidth ratio as the OWC does, but much higher secondary conversion efficiency. Moreover, the chamber of the OWC, which is the most expensive and difficult part to be built, is not necessary for the OD, so it is easier to construct an OD. In this paper, a nu-merical calculation is conducted for an optimal design of the OD firstly, then a model of the device is built and, a model test is carried out in a wave tank.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the OD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WC and that the OD is a promising wave power device.  相似文献   
924.
2020年1月3日,由河南省自然资源厅主办,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信息中心承办的2019年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统计工作培训会在郑州召开。省自然资源厅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处处长宋新龙参加会议。宋新龙指出,2019年前三季度工作表明,全省测绘地理信息单位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统计的信息服务保证能力逐渐凸显,统计队伍的专业素质日益提升,广大统计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但仍存在对统计工作的指导监督力度不够、统计队伍稳定性和专业性有待加强、统计分析报告质量尚待提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925.
一、煤炭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十五"期间煤炭产业投资加速增长,自2005年开始进入煤炭产能集中释放期,2007年之前,在产能集中释放的过程中,通过贯彻落实煤炭资源整合、安全整治和产能置换等政策,扣除报废矿井能力和关闭小煤矿的生产能力之后,煤炭总产能将相对较快增长,但不会出现失控局面.  相似文献   
926.
一、煤炭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十五"期间煤炭产业投资加速增长,自2005年开始进入煤炭产能集中释放期,2007年之前,在产能集中释放的过程中,通过贯彻落实煤炭资源整合、安全整治和产能置换等政策,扣除报废矿井能力和关闭小煤矿的生产能力之后,煤炭总产能将相对较快增长,但不会出现失控局面。根据煤矿的建设周期,预计2007年将是逐步释放的  相似文献   
927.
帆船运动场地及设施要素 帆船正式比赛的场地距海岸应有0.5~2千米,需要在开阔的水域上设4~5个比赛场地,每个场地直径约为1.9~3.6千米。这些区域水流不宜太大,水深不宜超过30米,不允许有固体漂浮物,渔网、渔排等障碍物。赛前及比赛期间这些场地区域对民用船及商业船只应当实行禁航。由海警在各区域外值守。  相似文献   
928.
麻痹性贝类毒素污染是世界共同关注和重点管控的食品安全问题, 其溯源一直是产业监管的难点和技术重点。基于指纹溯源技术理论, 采用室内模拟3种产毒藻暴露紫贻贝后风险形成过程, 开发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 MS)鉴定麻痹性贝类毒素区域特征的指纹溯源技术。结果表明, 采用乙腈/甲醇/丙酮(体积比为1︰1︰1)混合溶液作为提取剂, C8色谱柱联合正离子模式, 质荷比(m/z) 100~600和Amide色谱柱联合正离子模式, m/z 600~1 500作为色谱质谱检测条件下, 提取的化合物数量较多且稳定性良好, 覆盖了40.4%指纹信息; 紫贻贝与产毒藻中的共检出11种毒素成分, 且具有高度相关性。N-磺酰胺甲酰基类毒素(如C类)和膝沟藻毒素(GTX类)在暴露期发生了显著的代谢转化; 将摄食3种产毒藻后紫贻贝的差异化合物与特征毒素组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共筛选出13种复合指纹物质。构建6种特征物质的Fisher判别模型, 交叉验证准确率为88.9%, 可实现产毒藻种溯源。该研究建立了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 MS紫贻贝特征指纹溯源技术, 初步实现了从污染麻痹性贝类毒素的贝类到肇事藻种的逆向溯源,可应用于贻贝麻痹性贝类毒素风险溯源研究。  相似文献   
929.
为了研究小屯矿区现今地温场的分布规律和矿井热害防治工作,在系统分析小屯煤矿14口钻孔测温数据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了该区的现今地温场分布特征,并估算了出现一级和二级热害区的开采标高。研究表明:小屯煤矿现今地温梯度介于174394℃/100 m之间,平均地温梯度为321℃/100 m,地温整体较高;在纵向上,煤矿地温随着深度的增加不断升高,以传导型增温特点为主,但同时具有一定的离散性,指示除埋深外尚有其它地质控制因素;在平面上,地温梯度变化较大,局部存在高温异常与低温异常;地温偏高的原因主要与区域地热地质条件及断裂构造有关。预测主煤层开采标高在+949 m达到一级高温热害,+759 m达到二级高温热害。本研究成果对小屯煤矿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30.
为评估土工膜与土-膨润土组成的复合隔离墙对有机污染物的防污性能,建立了污染物在源区域发生降解扩散时透过复合隔离墙的一维瞬态扩散模型。通过拉普拉斯变换和Talbot数值反演获得了模型解。第3类入流边界条件下,考虑源区的扩散和降解时,第1类隔离墙(土工膜/土-膨润土)和第2类隔离墙(土-膨润土/土工膜/土-膨润土)100 a的击穿浓度分别较源浓度恒定时减少了59%和53%。由于假设土工膜渗透系数高于10–12 m/s,污染物在复合隔离墙中的对流作用不能忽略,因此,采用第2类复合隔离墙使土-膨润土能更好地发挥主导隔离作用。将土工膜的渗透系数从10–10 m/s减少到10–16 m/s,第1类复合隔离墙的击穿时间从26 a增加到188 a,第2类复合隔离墙的击穿时间从32 a增加到81 a。利用抽水井调整墙体内外为负水头差及提高源区的污染物降解能力,可使隔离墙的防污性能得到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