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14篇 |
免费 | 575篇 |
国内免费 | 42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14篇 |
大气科学 | 433篇 |
地球物理 | 329篇 |
地质学 | 916篇 |
海洋学 | 367篇 |
天文学 | 51篇 |
综合类 | 116篇 |
自然地理 | 19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9篇 |
2023年 | 74篇 |
2022年 | 88篇 |
2021年 | 91篇 |
2020年 | 90篇 |
2019年 | 107篇 |
2018年 | 100篇 |
2017年 | 51篇 |
2016年 | 52篇 |
2015年 | 80篇 |
2014年 | 99篇 |
2013年 | 85篇 |
2012年 | 93篇 |
2011年 | 82篇 |
2010年 | 108篇 |
2009年 | 112篇 |
2008年 | 90篇 |
2007年 | 87篇 |
2006年 | 88篇 |
2005年 | 75篇 |
2004年 | 72篇 |
2003年 | 88篇 |
2002年 | 63篇 |
2001年 | 50篇 |
2000年 | 54篇 |
1999年 | 54篇 |
1998年 | 57篇 |
1997年 | 47篇 |
1996年 | 33篇 |
1995年 | 48篇 |
1994年 | 33篇 |
1993年 | 36篇 |
1992年 | 37篇 |
1991年 | 39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21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16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8篇 |
1978年 | 4篇 |
1976年 | 4篇 |
1958年 | 6篇 |
193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离心实验模拟以其可以获得与原型一致的应力水平并且能够大大缩短原型历时而被应用于污染物迁移实验研究。在离心相似理论及离心实验模拟的相似基础上,重点回顾了离心机在饱和带水分、非饱和带水分、保守性溶质、NAPLs、重金属、核素迁移以及污染场地修复方面的实验应用。最后讨论了离心模拟中土壤预制和加速度选择的问题,并简单介绍了离心监测方法。可以得出结论:离心机能够成功用于各类物质迁移的实验研究中,离心实验模拟能够为理论和数值等分析方法快速提供真实可靠的参数依据,但离心实验的理论基础和监测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此外也应积极开展更接近实际情况下的离心实验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82.
83.
文章对新疆孔雀河北缘的西大沟剖面中更新世湖相沉积物开展ESR测年和孢粉记录研究。结果显示,该剖面湖相沉积自730kaB.P.延续到360kaB.P.。这一期间,研究区为落叶阔叶林植被,林下生长灌木和草本,低洼潮湿的地方生长蕨类孢子和藻类。植被的主要类型有栗(Castanea)、栎(Quercus)、松(Pinus)、柏(Cupressaceae)、蒿(Artemisia)、藜(Chenopodiaceae)、莎草(Cyperaceae)等,同时还含有少量的山核桃(Carya)、枫香(Liquidambar)及枫杨(Pterocarya)等亚热带孑遗植物花粉。这与前人研究发现中更新世研究区发育大湖的认识颇为一致。具体来说,组合带A(730~640kaB.P.),C(595~505kaB.P.)和E(440~385kaB.P.)阔叶树花粉含量高,而灌木和草本花粉含量低; 组合带B(640~595kaB.P.),D(505~440kaB.P.)和F(385~350kaB.P.)阔叶树花粉含量低,而灌木和草本花粉含量高,揭示中更新世研究区气候总体上呈现冷干-暖湿的气候波动特征。这一气候变化特征和模式与甘肃白水剖面多种风化指标揭示的相应时段风化强度波动可以对比,与全球深海氧同位素记录以及海平面波动也可以对比。不过,这一气候变化规律的内部驱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4.
85.
京津冀地区霾成因机制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为满足当前对京津冀地区霾研究和控制的迫切要求,本文梳理了近年来京津冀地区霾的长期变化特征、天气学特征、污染物来源等相关研究成果,发现:从2000年以后,京津冀地区的霾日数呈现出了下降趋势;北京细颗粒物(PM2.5)质量浓度也在总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但2013年年均质量浓度仍高达89.5μg m–3,约为我国空气质量标准的3倍(35μg m–3),京津冀空气污染的形势依然严峻;近年来京津冀地区的霾污染事件频发可以归因为不利天气条件与大量污染物人为排放的共同作用;大量的研究表明,区域输送对京津冀地区霾事件的形成和维持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京津冀地区的大气污染不再局限于一时一地,针对重污染天气的预警以及应急控制应该以区域预报为基础实现区域联动;京津冀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条件加上城市群的快速发展,形成的局地大气环流也会对局地的污染过程产生重大的影响;大气边界层内气象要素的变化对重污染发生具有显著贡献。京津冀地区的污染控制需要城市群的联动应对治理。 相似文献
86.
1964年以来,苏联地球物理观象总台动力气象室深入研究了长期预报的物理统计方法,并从1970年起作出业务预报。它的工作代表了苏联物理统计预报方法的现状和动向,现综述如下。一、基本原理和信息来源物理统计方法是统计预报方法的发展。近十几年尤金等人在统计预报的基础上致力于加强其物理内容,并引进现代数理统计理论,形成了物理统计综合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从表征大气物理现象相互联系的信息系统中,挑选出符合一定要求的良好的预报关系,对因子和预报量的自然正交分解系数按统计方法建立预报方程并求解,再对预报结果检验评定以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87.
花岗岩可以视为一种很好的构造标志体,犹如褶皱、断裂一样。从花岗岩浆的形成、融体分离、岩浆上升到岩体定位以及变形改造的全过程都蕴含着丰富的构造动力学信息。研究花岗岩浆上升、迁移和定位可以探讨构造块体抬升及区域构造动力学。岩体生长方式与构造块体的运动学、动力学有密切的关系,极性生长揭示了上、下构造块体或岩石圈之间的相对的近水平方向剪切运移。变形花岗岩体是一种区域尺度的应变标志体,可以进行岩石有限应变测量和流变学参数估算,为分析区域构造变形特征提供应变参数。以对不同期次、不同变形程度花岗岩体为间接标志体,通过锆石定年可以限定变形的时间,特别是有可能确定早期变形的时间。岩体定位深度的系统研究有利于了解构造块体的抬升和深部构造作用。花岗岩构造与花岗岩成因类型特别是其演变研究的结合是判别构造块体动力学背景以及其转换的有效途径。通过这几方面的系统研究和有机结合,可以提供丰富的构造动力学信息,是否可能发展成较系统的花岗岩构造动力学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88.
根据近年完成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及综合研究,将分布于内蒙古中部色尔腾山、大青山、西部乌拉特后旗以及阿拉坦敖包、叠布斯格等地的低角闪岩相-高绿片岩相的片岩、大理岩系厘定为色尔腾山岩群.其特点是整体有序,组内无序,韧性剪切变形强烈.重新厘定后的色尔腾山岩群自下而上划分为4个岩组,即东五分子岩组、柳树沟岩组、北召沟岩组和点力素泰岩组.顶部与中新元古界白云鄂博群、渣尔泰山群不整合接触.根据新的同位素测年资料,色尔腾山岩群的形成时代为新太古代.东五分子岩组是内蒙古中部重要的沉积变质铁矿含矿层位,柳树沟岩组是重要的含金层位.正确厘定色尔腾山岩群的层序对研究华北陆块北西缘新太古代地质构造演化,确认巴音诺日公、狼山地区大地构造归属以及不同地区在相同层位寻找同类型铁、金矿床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9.
煤层气原地资源量和技术可采资源量的计算结果,可为国家制定煤层气开发战略提供决策依据,也可为煤层气开发的相关部门或单位提供参考依据,对推动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我国褐煤分布区的煤层气资源量的计算,弥补了我国长期缺少褐煤煤层气资源量的缺陷,使我国煤层气资源量数据更加完整,我国陆上煤层埋深2 000 m以浅的煤层气原地资源量为32.86×1012m3,其中,褐煤主要分布区为1.40×1012m3,非褐煤地区为31.46×1012m3。利用已建立的煤层气技术可采资源量评价方法体系,并基于目前的开发技术,对我国煤层气技术可采资源量进行计算,结果为13.90×1012m3,占原地资源量的42%。 相似文献
90.
通过1∶5万礁滩复合体地质填图,在巴楚地区共发现大小不等的礁滩复合体90余个,层位为中奥陶统一间房组二段,台缘为礁滩复合体密集发育区,礁滩体规模大,台内为礁滩复合体零星发育区,礁滩体规模小。通过对6个典型礁滩复合体的解剖,研究了礁滩复合体的微相类型、组合和各微相的岩石特征、生物群落,并对其生长发育阶段进行了分析。根据6个典型礁滩复合体及礁间的大量铸体薄片鉴定和物性资料,分析了储层的特征、成因和非均质性,建立了台缘礁及礁间、台内礁及礁间2种背景条件下的储层地质模型。巴楚地区露头礁滩复合体储层地质模型对塔中地区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礁滩复合体的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为勘探实践所证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