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35篇 |
免费 | 332篇 |
国内免费 | 56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07篇 |
大气科学 | 418篇 |
地球物理 | 317篇 |
地质学 | 884篇 |
海洋学 | 354篇 |
天文学 | 51篇 |
综合类 | 113篇 |
自然地理 | 19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9篇 |
2023年 | 67篇 |
2022年 | 85篇 |
2021年 | 89篇 |
2020年 | 75篇 |
2019年 | 106篇 |
2018年 | 98篇 |
2017年 | 49篇 |
2016年 | 52篇 |
2015年 | 80篇 |
2014年 | 97篇 |
2013年 | 82篇 |
2012年 | 90篇 |
2011年 | 82篇 |
2010年 | 105篇 |
2009年 | 109篇 |
2008年 | 90篇 |
2007年 | 87篇 |
2006年 | 88篇 |
2005年 | 75篇 |
2004年 | 72篇 |
2003年 | 88篇 |
2002年 | 63篇 |
2001年 | 50篇 |
2000年 | 53篇 |
1999年 | 54篇 |
1998年 | 56篇 |
1997年 | 47篇 |
1996年 | 33篇 |
1995年 | 48篇 |
1994年 | 33篇 |
1993年 | 36篇 |
1992年 | 37篇 |
1991年 | 39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20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16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7篇 |
1978年 | 4篇 |
1976年 | 4篇 |
1958年 | 6篇 |
193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黄河中下游地区降水变化的周期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根据利用清代雨雪档案重建的黄河中下游及其4 个子区域1736~2000 年的逐年降水序列, 采用小波变换方法, 分析了该区降水变化的周期特征, 探讨了影响降水周期变化的可能 驱动因子。结果表明: 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降水, 具有2~4 年、准22 年及70~80 年等年际与年代际的振荡周期。其中, 2~4 年周期与El Nino 事件关联, 在El Nino事件发生的当年或第二年, 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降水比常年偏少; 而准22 年及70~80 年的周期, 与wolf 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周期变化及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 信号有关。但在70~80 年的周期尺度上, 太阳活动与降水变化的对应关系在1830 年以前表现为太阳活动偏强(弱) 时, 降水偏少(多); 1830 年以后, 太阳活动的周期演变为80~100 年的更长周期, 因这一阶段可能受到由于人类活动加 强而致的温室气体浓度升高等因素的干扰, 太阳活动与降水之间的关系明显减弱; 而PDO 与降水的对应关系则表现在全时域上, 且在近100 多年, PDO 与降水之间的相关关系逐渐加强, 特别是在1940s 以后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76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8例。2组均给予利尿、强心、扩血管等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包括穴位贴敷、情志护理、饮食辨证护理。比较2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B型利钠肽(BNP)、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黏度(LBV)、全血高切黏度(HBV)、血浆黏度(PV)]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BNP、LBV、HBV及PV低于对照组,LVESV及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护理能够有效增强患者心功能,改善其血液循环供应状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3.
西北沙巴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油气成藏控制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油气地质理论为指导,在构造、沉积地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西北沙巴盆地不同构造区烃源岩、储集层、圈闭等油气地质特征,并分析了构造对盆地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认为该盆地的主要烃源岩是Stage Ⅳ泥/页岩;有利储集层为由Stage ⅣC、Stage ⅣD砂岩组成的上砂岩单元、Stage ⅣA砂岩组成的下砂岩单元以及Stage ⅣC、Stage ⅣD滑塌形成的深水浊积扇;总结出下、上及深水3套储盖组合。盆地各烃源岩、储集层受构造—地貌控制分布于不同的构造区;受不同时期变形作用的影响,盆地各构造区内发育不同类型的圈闭,进而控制了盆地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 相似文献
34.
截渗墙的修建是防治滨海含水层中海水入侵的有效手段,然而它对地下水渗流和排泄的影响是被忽略的.本文通过建立场地尺度的数值模型,模拟了海水入侵的动力学过程,以地下水流速和流量为指标定量评价了截渗墙结构对地下水渗流和排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截渗墙条件下的地下水排泄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墙体下方形成高流速区域,但地下... 相似文献
35.
水-钠长石熔体相互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含水钠长石玻璃的FTIR和Raman光谱研究, 认为水在钠长石熔体中的溶解作用同时存在两种机制: 一方面水与Al-O°-Al结构单元反应发生解聚作用并生成Q3 Al-OH, 造成FTIR及Raman光谱中4500和900 cm-1谱峰的出现; 另一方面同时发生水中的H+与钠长石熔体中的Na+的置换作用. 在溶解初期, 水的溶解机制以生成Al-OH为主, 随着水含量的升高, H+与Na+之间的置换作用变得愈加重要. 水在钠长石熔体中的溶解作用可表示为: H2O + 3NaAlSi3O8 = 2NaAl(OH)Si3O7.5 + HAlSi3O8 + NaOH. 相似文献
36.
37.
湛江组结构性黏土区域微观结构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形成于早更新世的湛江组地层广泛分布于雷州半岛地区,其最为典型的灰色黏土因具有强结构性,在实际工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岩土工程问题,为众多学者所关注。根据地层学研究结果,雷州半岛各区域的湛江组灰色黏土具有不同沉积环境。由于地质成因的差异,灰色黏土在不同区域表现出不同的工程特性。工程实际中,灰色黏土工程特性的区域性,使得工程界及研究者对于该土层的工程力学效益更是难以掌握。利用X射线衍射试验及电镜扫描试验,研究了不同区域灰色黏土的矿物成分及含量、微结构等微观结构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沉积环境灰色黏土矿物成分及含量存在区域性差异,各矿物成分按照不同比例组合,形成的土体微结构区域特性明显。灰色黏土具有强结构性微观机制的揭示及区域差异性的分析,有利于对该层黏土的全面认知和利用。 相似文献
38.
利用毛管压力曲线分形分维方法研究流动单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取心井铸体薄片获得的图像资料和毛管压力曲线,通过图像分形几何学方法以分维数的形式定量地表征出了复杂的微观孔隙喉道结构特征,发现能够很好地划分和评价孔隙岩石中油、气、水的渗流差异,可以用于储层微观流动单元表征。文中阐述了岩石微观孔隙喉道结构分形的理论基础、计算方法和应用于表征流动单元的依据。建立了中国西部砾岩低渗透油藏微观孔隙喉道分维数与孔隙度、渗透率之间计算图版,据此在油藏中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获得的孔隙度、渗透率参数计算微观孔隙喉道分维数,开展全油藏流动单元划分与评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毛管压力曲线分形分维方法研究储层微观流动单元是一种很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9.
目前,雾霾天气频发,为了提高PM_(2.5)浓度的预测精度,建立了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小波神经网络模型(GA-WNN)。该方法综合了遗传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和小波神经网络(WNN)强大的非线性拟合的优点,弥补了传统神经网络容易陷入局部最小值和收敛速度慢的缺点。以河北省邢台市实时监测的PM_(2.5)浓度数据为样本进行建模预测,预测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1%。将其小波神经网络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预测精度,为短时的PM_(2.5)含量预测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40.
相对差分GPS精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全球定位系统(GPS)以其精度高、速度快、经济方便等优点,在布设各种形式的控制网、变形监测及精密工程测量等诸多方面都得到迅速广泛的应用。但由于美国的SA和AS政策,使其精度下降,因此各国都在研究如何提高其精度,本文就此问题给出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