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4篇
地质学   9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基于SD模型的湖南省土地利用变化情景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System Dynamic Model,简称SD)对湖南省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情景模式下的土地需求进行了模拟预测。结果表明:1)不同发展模式下建设用地需求均呈增长态势,其他各类土地需求变化幅度差异较大,其中以水域与耕地差异最大。2)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稳定发展情景模式较为理想,在此模式下,各类土地利用需求与现有土地利用状况较为接近,对各类土地需求均不会造成太大压力。3)土地利用现状完全能满足低速发展模式对各类土地的需求,但其前提是降低消费水平与市场自给率;而高速发展型对耕地、水域需求大大超出现有水平。4)在现有粮食消费结构下,若不能有效提高粮食单产水平,人口和经济增长带来的粮食需求将对耕地造成很大压力。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论述了湖南省土地资源的特点与利用条件和湖南省当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着耕地数量减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人地矛盾突出、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不合理、土地利用效益低下、土地质量下降等问题及其主要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湖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主要包括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耕地资源,加强土地资产化管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因土制宜,合理布局和使用农用土地,加强土地生态建设,提高土地质量,健全和完善土地法规和政策等.  相似文献   
13.
湖南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安全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础,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前沿课题.以湖南省14个地州市为样本,从1999年社会经济和土地生态环境压力、土地生态环境质量、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能力等各方面的运行数据中选取人口密度、城镇化水平、人均耕地等24个指标.采用均方差客观赋权,从各指标的统计特征值及全国的平均值出发,确定本省的生态安全评价阈值S.计算各地市多指标加权综合评价值,试图对本省土地生态安全进行客观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机载Li DAR数据滤波精度,提出了一种分层自适应移动曲面拟合法滤波。通过改进均值限差法,对原数据进行"粗滤波";之后以Mean Shift算法进行数据分类,建立虚拟格网索引结构,通过二次多项式进行曲面拟合,以自适应阈值进行"精滤波"。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适应性强,滤波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详细论述水埠头锰矿床的地质特征,分析控矿因素及地球化学特征,提出成矿环境。水埠头锰矿主元素、微量元素的组成具有深源和陆源的双重特征,表明其物质来源是多源的。微量元素及岩相古地理特征提示其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为:水动力条件微弱的以弱氧化—缺氧为主的环境;Fe-Mn-(Ni+Co+Cu)×10的关系说明,矿床属热水沉积成因。  相似文献   
16.
在过去十年间,各式各样的中国方解石标本出现在国际矿物市场。由于中西方之间的语言障碍,或是一些经销商不愿精确地标出标本产地,导致收藏家们和经销商们普遍地对中国矿物标本产地混淆不清。  相似文献   
17.
马尔可夫模型在洞庭湖区Cd的生态地球化学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新  邢旭东  鲁江  郑中 《地学前缘》2007,14(3):204-212
根据马尔可夫链模型,定量地探讨了湖南省洞庭湖区农田生态系统中Cd的迁移转化问题,计算了Cd在土壤-水-稻谷-大气系统中的滞留时间和环境允许量,进而探讨了系统的生态承载力,得到系统中Cd的最大允许排放量CdA与生态承载力M人口之间的关系式:CdA=3.56×10-4M人口,为生态环境地球化学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旭东 《湖南地质》2002,21(3):168-172
在分析论述了湖南省土地资源的特点与利用条件和湖南省当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着耕地数量减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人地矛盾突出、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不合理、土地利用效量低下、土地质量下降等问题及其主要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湖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主要包括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耕地步源,加强土地资产化管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因土制宜,合理布局和使用农用土地,加强土地生态建设,提高土地质量,健全和完善土地法规和政策等。  相似文献   
19.
解决当前支教活动中存在的支教信息不对称问题,使用WebGIS技术设计和实现了志愿式的支教信息共享平台。该平台实现了支教信息的自发共享、获取和修改,调用SuperMap iClient实现了支教信息的可视化显示和多角度空间分析。同时,平台通过大量用户检验和修正错误数据以及设计互评模式来保障了志愿式支教信息的可靠性。志愿式支教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也将有助于进一步探究教育资源配置格局,为有关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河北省宣化原煤及燃煤污染区表土和近地降尘的野外调查和样品分析,查明了表土及降尘中Hg、Cd、V、Zn、Mo、U、Mn、Cr等13种重金属元素及16种多环芳烃(PAHs)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原煤区土壤以Hg、Cd污染为主,污染区在煤带两侧约100 m范围内,燃煤区土壤以Hg、Cd、V污染为主,污染范围在燃煤企业下风口超过2 km。原煤区表土中Hg、Cd、Zn、Mo、U及PAHs与燃煤区表土中Hg、V、Mo、U、Mn、Cr及PAHs主要通过大气沉降带入。区内土壤中脲酶、碱性磷酸酶及β-葡萄糖苷酶活性均受到不同程度抑制,其中以β-葡萄糖苷酶最为明显,且燃煤区较原煤区抑制更为显著,反映了煤污染对土壤碳循环过程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