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11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252篇
综合类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新太古代-古元古代过渡时期变质杂岩构造演变的运动学和动力学过程是地球科学核心问题之一. 针对吉林古陆边缘变质杂岩成因归属方面的争议, 以吉林板石沟地区为例, 在新太古代-古元古代过渡时限内(2600~2000 Ma), 从早到晚、从古陆中心到边缘, 初步查明古板块动力体制发生一系列变化, 即古板块板底垫托、水平推移、俯冲、板内伸展和拆离构造; 对应控制地壳运动方式共有5种: 古陆垂直运动、古陆水平运动、古陆拉张与接触带剪切、古陆边缘隆-滑运动、层间滑动; 最终产物分别形成5种构造岩: 构造片麻岩、片麻杂岩、片麻杂岩-糜棱岩、糜棱岩、片糜岩, 构成变质杂岩主体; 古应力分别为: <20, 20.40, 21.72, 28.80, 30.8~69.8 MPa; 变形变质温度由角闪岩相-低绿片岩相, 总体变形特征构成一套完整的地壳运动、动力系统. 该系统标志着反变质杂岩的形成和地壳演化在垂直→挤压→拉张过程中进行, 并反映出由深至浅、由韧性到脆性的连续转换. 多种动力体制间的转换不仅形成各种构造岩, 而且也使造岩矿物和成矿元素得以沟通、交换或富集. 这些方面成果有助于该区构造事件的筛分和大陆动力学演化等深入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2.
成矿流体输运物理机制研究的关键难题与方法体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流体的物质来源,流体活化→迁移→聚集→沉淀过程的化学机理,流体输运与定位过程的物理机制,可视为构造-流体-成矿系统这一课题研究中的主要问题。相对于前两个基本方面的研究进展而言,流体的输运与定位过程的物理机制仍然是矿床学研究中一个重要难题。流体输运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分析、定量模拟和相似物理实验等。定性分析主要是对大量地质现象的高度概括和科学升华,分析结果表明成矿流体,尤其是多相热流体在给定三维动态形变场中的运移趋势及定位规律是成矿流体输运物理机制研究的关键问题;但由于逻辑推理和经验判断在定性研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定性研究的结果显得抽象和过于概略,不能详尽地阐明流体输运的物理过程。而定量模拟难以把握成矿期介质渗透率及成矿应力场的动态变化,使其与实际地质对象在物理性质上具有一定差距。物理实验虽能处理二维动态构造形变场中流体输运问题,但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难以处理三维空间内流体运移问题。因而,上述 3种研究手段优势互补,它们的交错应用及结论间的相互对比与验证,将有望解决流体输运与定位过程物理机制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3.
造山型金矿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其成矿理论研究对全球金矿勘查和开采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的理解挤压和伸展背景下深成-中成-浅成造山型金矿成矿过程中控矿断裂形成过程、构造控制流体流动、流体就位机制以及矿化样式之间的关系,本文系统综述了岩石破裂原理、挤压和伸展体制断裂网络结构,全面梳理全球不同构造体制和成矿深度造山型金矿的构造控矿样式、矿脉几何学和蚀变矿化网络结构,取得以下认识:(1)在挤压背景下,深成金矿通常受韧-脆性逆冲剪切带控制,发育窄蚀变带、大脉状和层压状矿石以及黑云母-角闪石-磁黄铁矿等蚀变矿化组合;中成金矿受脆-韧性逆冲剪切带、褶皱转折端的滑脱空间和里德尔剪切派生裂隙控制,发育窄-中等宽度蚀变带、层压状和网脉状矿石以及绿泥石-方解石-绢云母-黄铁矿化蚀变矿化组合;浅成金矿受脆性剪切带和次级毛细裂隙控制,发育宽蚀变带、角砾状和浸染状矿石以及绢云母-碳酸盐-硫化物(黄铁矿、毒砂)等蚀变矿化组合。研究表明上述不同成矿深度金矿构造-蚀变-矿化差异由构造、流体压力、水岩反应强度和岩石抗张强度等共同控制,流体就位和矿质沉淀机制由深部的强构造流体互馈、弱水岩反应强度向浅部的弱构造流体互馈、强水岩...  相似文献   
194.
邓军  张静  王庆飞 《岩石学报》2018,34(5):1229-1238
"973"项目"中国西南特提斯典型复合成矿系统及其深部驱动机制"实施3年多来,在成矿动力学背景、复合造山与复合成矿系统、大型矿集区的成矿深部驱动机制、成矿预测理论和勘查技术集成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工作完善了西南特提斯大地构造演化格架;构建了西南特提斯域岩浆时空序列;明确了复合成矿系统的理论概念,在西南特提斯成矿域内厘定出增生造山海底喷流型Cu-Pb-Zn-Ag、增生-碰撞造山岩浆热液型Cu-Mo-Sn-W、碰撞造山盆地卤水-岩浆热液型Pb-Zn-Ag-Cu和碰撞造山斑岩-矽卡岩型Au-Cu-Mo四类典型复合成矿系统;深入剖析了代表性矿床的成矿过程和深部驱动机制;总结出典型矿床相应的最佳勘查技术集成,并在羊拉铜钼矿床(矽卡岩叠加型)、普朗铜矿床(俯冲型斑岩矿床)、北衙金多金属矿床(碰撞型斑岩矿床)等不同构造背景、多个构造单元、多种矿床类型勘查中予以实践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本专辑论文覆盖了上述各方面的研究进展,涵盖成矿动力学背景、典型复合成矿系统及深部驱动机制等主题。  相似文献   
195.
焦家金矿床容矿裂隙特征及流体运移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构造分析入手,着重研究构造作用下成矿裂隙特征和流体的运移通道、方式及成因机制,认为焦家金矿床差异的矿化特征主要由不同的裂隙导致形成,微构造裂隙之间往往没有截然分开的界线,常呈渐变接触关系。矿化裂隙成生主要有流体驱动显微构造裂隙扩展和构造剪张形成脉状裂隙两种方式。流体运移以真空泵式为主,渗流方式为辅,不同的裂隙成生机制和流体运移方式导致形成差异的矿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6.
桂北地区是广西有色、贵金属、稀土和稀有等多金属矿产的重要资源基地,是1999 年实施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以来 重点部署地区之一。通过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精心组织和各项目承担单位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成果: 已初步控制 锡铅锌多金属(333+3341)资源量:铅3.92817×105 t(金属量,下同),锌7.21406×106 t,金17.167 t,银456 t,锡2.56845 ×105 t,铜3.2480×104 t,镍3.9491×104 t,钴3141 t,钨2.1026×104 t,锑7691 t;新发现矿产地 22 处,其中大型锡 2处, 中小型锡5 处,中小型铅锌6 处,中小型钨3 处,中型镍1 处,小型金4 处,小型锑1 处。本文通过综合桂北地区各工作项目 取得的主要进展与成果,总结该区锡铅锌多金属矿的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提出了下一步找矿工作部署建议。  相似文献   
197.
粤北凡口超大型铅锌矿床化流体喷溢中心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军  杨立强 《岩石学报》2000,16(4):528-530
凡口铅锌矿床是发育于上古生界碳酸直岩建造中的海底热泉喷溢矿床,在研究矿地质的基础上,使用矿物包裹体测温方法,研究矿体温度场的分布,配合矿化元素的分布状态和矿石组构分带特征,推断成矿流体的喷口位置和运移方向。  相似文献   
198.
焦家金矿床容矿裂隙特征及成生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研究构造作用下成矿裂隙特征和流体的运移通道、方式及成因机制,结果认为焦家金矿床差异的矿体矿化特征主要由不同裂隙导致形成,微构造裂隙之间没有截然分开的界线,常呈渐变接触关系。矿化裂隙成生主要有流体驱动显微构造裂隙扩展和构造剪张形成脉状裂隙两种方式。流体运移以真空泵式为主,渗流方式为辅,不同的裂隙成生机制和流体运移方式导致形成差异的矿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9.
滇黔桂盆地及其邻区二叠系与三叠系之交的淹没不整合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黔桂盆地及其邻区在晚二叠世长兴晚期发生快速海侵,导致了第I幕淹没事件,研究区内的连陆台地大部分被淹没,形成大隆组硅质泥页岩系凝缩段地层和其下相对局限发育的第I幕淹没不整合面;在早三叠世印度初期发生更大规模的快速海侵,导致更大的第Ⅱ幕淹没事件,研究区内的连陆台地和孤立台地均被淹没,形成罗楼组、马脚岭组等同时异相沉积地层底部的钙质泥页岩系凝缩段地层和其下全区普遍发育的较为典型的第Ⅱ幕淹没不整合面。这两幕淹没不整合面合称二叠系与三叠系之交的淹没不整合面,它们是三级层序SQ26的底界面,具有明显的穿时性;凝缩段是它们的主要标志。中二叠世冷坞末期和晚二叠世吴家坪末期的两幕东吴运动导致的研究区古地理背景的重大改变对淹没不整合面的发育有重要的影响。淹没不整合面的形成与二叠纪末期发生的全球淹没事件基本同步,是全球海平面急剧上升的结果,它对研究区的石油勘探具有积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200.
河南南泥湖Mo-W-Cu-Pb-Zn-Ag-Au成矿区内生成矿系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河南南泥湖矿田Mo、W、Cu、Pb、Zn、Ag、Au成矿元素组合表现为斑岩型-夕卡岩型-中低温热液脉型矿床成矿系统.通过对钼多金属成矿区矿床地质特征、空间分布规律、稳定同位素以及成矿物质来源的研究,得到如下主要研究成果:①以燕山期花岗岩为中心,矿种分布和成矿元素组合存在明显完整的分带,表现为以钼-钨为主的多金属、铁-铜-铅-锌多金属、铅-锌-银-金多金属的地球化学演化序列;②从岩体中心向外成矿时代表现为从燕山早期到燕山晚期的变化规律,成矿流体温度、盐度、气液比等参数亦呈现降低的演化趋势;③S、H、O、Pb同位素组成表明,南泥湖地区的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自岩浆热液;④航磁异常和钻孔资料证实地壳深部隐伏有岩浆房,该岩浆房为成矿系统供给了巨量成矿物质和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