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126篇
测绘学   52篇
大气科学   86篇
地球物理   58篇
地质学   238篇
海洋学   51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7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21.
位于柴达木盆地南缘的格尔木河发源于东昆仑山脉,末端注入盆地中东部的察尔汗盐湖,是该盐湖最主要的补给河流,极大地影响着该盐湖的成盐演化过程。格尔木河的主要支流——昆仑河和雪水河都是由冰川融水形成,因此,该流域内的冰川进退对河流径流量变化和谷地填充地层物源有着重要影响。该河流域内主要的填充地层为昆仑河砾岩(河流相)、纳赤台沟组(冲洪积相)和三岔河组(河湖相)。在三岔河组之上,发育了四/五级阶地,除最高的T5之外,其他均为以三岔河组为基底的内叠基座阶地。根据前人的研究,昆仑河砾岩沉积的年代为1269至1042 ka(ESR年龄);纳赤台沟组堆积于482至642 ka之间(ESR和TL年龄);三岔河组形成于355-95 ka(ESR和U系年龄)、90-16 ka(OSL年龄),T5-T1阶地基本形成于16- 4.6 ka之间。由于采用的测年方法不同,不同学者对三岔河组的形成时代存在争议,对阶地的划分也有所不同(四级或五级阶地)。但是对T5-T1阶地形成时代有较一致的观点,即末次冰消期和全新世早中期。对于格尔木河河流地貌过程的驱动因素,目前尚存在争论,大部分学者认为是气候变化驱动了该区域河流地貌的形成,但也有学者认为构造活动是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22.
中国寒武紀岩相古地理輪廓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寒武纪岩相古地理图是在1959年全国地层会議总结中国寒武纪地层的基础上进行编制的,其后又根据1963年以前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几次补充和修改。但由于编者水平所限和资料收集可能还有遗漏,错误和不完整的地方一定不少,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进一步修改.  相似文献   
123.
若干海洋状况与地球运动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公炳  司有元  陆巍 《海洋学报》1982,4(3):292-302
月球运动参数对海洋潮汐的影响,早就为人们所关注,并从理论研究到实际应用方面作了不少工作;可是地球参数在若干海洋状况上的反应却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近十年来,国外这方面的工作有所加强[1],但大多偏重大西洋的研究,联系与我国直接有关的太平洋状况较少,而联系我国近海状况的则更少.本文试图阐明地球运动参数影响若干海洋状况可能的物理原因,并根据世界和我国海平面高度的若干观测资料,海洋上大气动活中心的资料,以及北太平洋6个点的海温资料,进行数理统计,然后与地球参数的相应统计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讨论它们之间的规律性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4.
刘昭民  王根元 《地质论评》1992,38(3):245-249
古代中国和西方对矿物成因之解释都很早。西方早在公元前4世纪,有希腊的亚里斯多德(Aristotle)认为地下矿物是干气和湿气所造成的。中国早在先秦时代,也有《周礼·考工记》认为是“地气”使然。本文详细说明中国和西方16世纪以前的成矿理论,比较其差异,并详细说明两者的优点和缺点,探讨它们之间是否发生相互影响,最后以现代矿床学思想和理论批判中国和西方古代之成矿理论。  相似文献   
125.
中国东部重力梯级带的地震地质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东部重力梯级带上的强震震中分布有着明显的分段性。区域重力场及其地震地质分析表明,沿带现代地震活动的不均一性是与其深部构造环境的差异相联系的。因此重力场与地震关系实质上是一个地震与构造的关系问题。区域重力场只有当其综合反映了所在地区(带)存在强震孕育的构造条件方可作为强震发生的一种判别标  相似文献   
126.
渣土车轨迹数据蕴含丰富的行为模式信息,包括停车行为、运输路径、异常活动、渣土装载与倾倒OD点等关键特征,已逐渐成为渣土车运行监测与作业行为监管的主要数据来源。但是目前在渣土车作业行为提取中仍主要采用车载GPS数据结合工地电子围栏的传统签到系统,存在电子围栏与道路相互包含、重叠等一系列问题。针对传统渣土车作业行为提取中存在的车辆作业误判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顾及轨迹还原与分类的渣土车作业行为提取方法。(1)从运动状态和几何形态2个方面理解并识别渣土车作业行为模式;(2)利用顾及时间与距离的停留点提取算法提取车辆停留点,处理停留点与轨迹的映射关系,完成基于停留点的轨迹匹配;(3)构建平均相似值函数对轨迹进行语义信息增强;(4)提出SR-LGBM算法,筛选作业轨迹与非作业轨迹,实现渣土车的作业行为提取。采用南京市渣土车轨迹数据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准确率达97.29%,相比GaussianNB、Logistic Regression等传统分类算法其准确率与召回率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有效解决了电子围栏与道路重叠或多个围栏交叉造成的误判问题,可实现准确、高效的作业行为提取。  相似文献   
127.
128.
哈萨克斯坦地处中亚核心位置,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和战略枢纽,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地缘政治经济意义重大,是中国企业开展国际矿业投资合作的重要目标国之一。本文在系统梳理哈萨克斯坦基本国情、主要矿产资源特征及开发现状、地质工作程度和地矿管理体系等基础上,对哈萨克斯坦的矿业投资环境进行了评价,分析了矿业投资的有利和不利条件。研究认为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禀赋优势突出,油气、铀、铬、金、钨、铅、锌及铜等矿种的资源储量居世界前列;全国仅有10%~15%的已探明矿产资源处于开发阶段,采矿业发展潜力巨大;哈萨克斯坦的总体投资环境优越,吸引外资力度逐渐加大,矿产勘探开发水平不断提升。但中国企业开展矿业投资也存在竞争力不足,以及面临政策法规不稳定、地质技术资料不可靠及运营等方面的风险。为此,建议中国投资者一方面要加强对哈萨克斯坦优势矿产的投资力度,积极拓展合作方式及合作领域;另一方面要注重与哈萨克斯坦各利益集团建立良好关系,结合企业优势,综合评价矿业项目,做好风险预警防范;同时,在投资过程中要尊重地方文化习俗,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29.
海底扇是由沉积物重力流形成的海底沉积体。其分类学和相模式研究表明,海底扇主要由海底水道、溢岸及朵叶体等沉积单元构成。然而古代和现代海底扇沉积均无法由单一的通用相模式进行解释。以粒度差异所建立的相模式类型涵盖了多方面信息,相对简单实用。海底扇的触发机制主要包括海底沉积物失稳、洪水型异重流、海洋动力过程及复合成因机制等类型。海底扇的主导流体类型(碎屑流与浊流)、海底地貌形态(限制性与非限制性)及海洋动力条件(底流作用)深刻影响了海底扇的沉积作用、平面形态及空间组合特征,整体上分为三类。其中,浊流沉积主导的海底扇在非限制性海底环境中主要表现为扇状或指状形态,在限制性海底环境中则直接受控于盆地的地貌形态;碎屑流沉积主导的海底扇以块体搬运为特征,平面上表现为舌状和叶状展布形态;底流与重力流共同作用形成的混合型海底扇朵叶体沿底流流向侧向偏转,部分受底流改造沉积形成孤立漂积丘状形态。海底扇沉积物记录了环境信号从“源”到“汇”传输效率和保存程度,对构造变形和古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人类世以来的现代海底扇沉积物同时也是深海微塑料、陆源有机碳的重要储库,定量评估其丰度特征对于环境评价、污染治理与管控及全球碳循环均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0.
我国黄土高原地区黄土沉积覆盖于新近系三趾马红土之上,形成具有胶结的异质土界面。为研究黏结强度对黄土–三趾马红土界面抗剪强度与变形特性影响,开展其剪切力学试验研究,探讨界面间黏结强度对界面破坏模式、界面变形与抗剪强度特性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 有无界面黏结导致异质土界面试样破坏模式不同,界面黏结增大了试样沿界面间的滑动阻力,试样剪切破坏更趋于剪断模式,剪断面损伤程度也越高;(2) 异质土界面剪应力–剪应变曲线均呈应变软化型,有无界面黏结导致界面试样剪切变形特征不同,有界面黏结试样剪切破坏位移大,峰值强度后剪应力降低幅值大,试样脆性剪断破坏特征越显著;(3) 剪切过程中异质土界面产生明显的竖向剪胀变形,有界面黏结试样竖向剪切位移小,且其随界面粗糙度、法向应力变化幅值小;(4) 异质土界面抗剪强度呈非线性变化,界面黏结存在显著提升了界面试样抗剪强度。当异质土界面间粗糙度较低时,黏结强度对界面试样抗剪强度提升幅度大;当异质土界面间粗糙度高时,黏结强度对界面试样抗剪强度的提升幅度下降,此时界面抗剪强度主要受控于界面两侧土体抗剪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