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9篇 |
免费 | 41篇 |
国内免费 | 3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3篇 |
大气科学 | 13篇 |
地球物理 | 33篇 |
地质学 | 103篇 |
海洋学 | 26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17篇 |
自然地理 | 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60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 毫秒
121.
乡村地域多体系统识别方法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与城市相互依赖、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城乡人地关系地域系统。针对我国目前城乡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着眼于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和地理学服务国家战略的需要,亟需构建乡村多体系统的识别方法体系,加快城乡基础网、乡村发展区、村镇空间场、乡村振兴极等多级目标体系建设。本文依托城乡融合系统和乡村地域系统理论,尝试构建城乡融合体、乡村综合体、村镇有机体、居业协同体乡村地域多体系统的识别方法体系。其中,城乡融合系统指标体系涵盖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发展、基础设施4个方面,乡村地域系统指标体系涵盖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环境5个子系统。进一步通过均方差决策法、多目标加权求和模型、耦合协调模型等研究方法,识别出城乡融合体、乡村综合体、村镇有机体和居业协同体。以宁夏盐池县为案例区,实证研究表明,分析结果基本能反映不同乡镇、行政村的发展特征和定位。区别于以往研究侧重城镇体系等级结构,本研究提供了乡村地域系统内部等级差异的识别方法,对县域乡村振兴规划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2.
辽西义县组玻基方辉安山岩成因及其构造背景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辽西下白垩统义县组顶部有一套高镁的玻基方辉安山岩,它们在矿物组成和结构上存在一系列不平衡现象。斜方辉石和玻璃质的常量、微量元素研究揭示它们具有壳、幔不同来源的组分特征。本文采用下地壳、岩石圈地幔等不同来源熔体混合的观点解释斜方辉石的存在和玻基方辉安山岩的形成,根据研究区在玻基方辉安山岩快速喷发后出现的亏损地幔来源的玄武岩,笔者认为这是早白垩世末中国东部岩浆来源从富集岩石圈地幔向亏损的软流圈地幔转型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3.
绝大部分氦气矿藏赋存在油气矿藏中,对于地热井、温泉井中水溶性氦气的研究相对较少,郯庐断裂带(郯城—庐江断裂带)作为一条巨型走滑断裂,分布多处含氦气的地热井、温泉,而查明地热水中氦气的来源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等利用在郯庐断裂带临沂段地热井、温泉内氦气的样品分析结果,分析了郯庐断裂带临沂段地热井和温泉地下水中伴生气体氦含量、分布特征,探讨了地热水中氦气来源。结果显示:在郯庐断裂带临沂段地热水中首次发现8处明显氦含量高值点,以15×10-6作为氦含量的背景值,高值点明显高于背景值11. 1~1360. 0倍,主要分布在郯庐断裂带内及两侧;氦同位素显示氦气主要来源于地壳,少量来源于地幔,幔源氦含量最高为10. 75%,这不仅为郯庐断裂带深达地幔提供了证据,而且为地下热水的热源并非直接来源于地幔而是来源于深循环地温加热或放射性生热提供了依据。因此分析认为郯庐断裂带将地壳深部、基底岩体中U、Th等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大量气与热带到地表,运移过程中同时生成了部分氦气,从而形成了氦气资源、地热资源富集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4.
本文根据1982和1985年在福州-泉州-汕头地区的人工爆炸地震测深资料,分析了震相特征,共识别到九个波组:P1、Pg、Pg′、P3°、P4(P4°)、P5°、Pn(Pn°)、P7*及S波组。通过对波的走时反演、正演拟合、理论地震图和射线追踪方法反复计算,得到了该区地壳与上地幔结构模型。结果表明,该区具有大陆地壳向海洋地壳过渡的边缘地区结构特征。地壳P波速度6.30km/s,莫霍面速度7.90km/s,地壳厚度30km,由三层构成,厚度分别为3km、15km和12km。在中地壳存在一层速度为5.50-5.90km/s、厚度为3.0-4.0km的低速层,低速层分布与温泉出露有密切的关系。在下地壳下部有一数公里厚的高速致密的壳-幔混合物层,其形成原因是由于上地幔物质上涌并迁移到下地壳的结果。此外,还讨论了莫霍面结构,界面起伏和断裂展布概况。 相似文献
125.
根据河口海岸水沙输移的特点,建立了一个新的二维分组数学模型,用来预测该区域的水沙输移过程。该模型耦合了水动力模块、泥沙输移模块和床面演变模块。其中水动力模块基于浅水方程组,综合考虑了柯氏力、床面切应力以及表面风应力的影响,引入干湿判断法处理动边界。泥沙输移模块首先将泥沙按照粒径分组,针对不同泥砂性质,对各组泥沙分别进行建模求解。床面演变模块基于质量守恒方程,实时更新床面高程以及床沙级配变化,并传递给水动力模块,更新底部边界。该模型被应用在了英国塞汶(Severn)河口,其预测的泥沙浓度和实测数据以及不分组的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文中建立的分组模型预测的结果要明显好于不分组模型。 相似文献
126.
反向灰色模型在具有单调递减趋势的时间序列预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初始值较为陈旧,影响了模型的精度。利用遗传算法对x(1)(n)序列初始值进行全局搜索,确定最优初始值,对反向灰色模型进行了优化。并利用高层建筑实际沉降观测数据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优化灰色模型提高了原模型的预测精度,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7.
128.
本文根据三维激光扫描的特点,设计提出一种从点云数据中分离出目标对象的特征提取方法。首先根据激光回波信号特征和采样点距离特征进行阈值确定,然后通过将回波信号强度和距离信号位于各自阈值范围之外的对象滤除,从而得到滤波后的目标物体点云数据集。应用上述方法对室外建筑物数据进行试验,得到较好的效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部分目标对象的初步分离。 相似文献
129.
130.
古地幔流体及其在大陆克拉通地幔演化中的意义——以华北地台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古生代含捕虏体的金伯利岩和新生代含捕虏体的玄武岩同出于华北地台,提供了研究自古生代以来岩石圈演化的深源探针。古生代含金伯利岩的侵位表明古生代时曾存在冷厚的岩石圈;而新生代含捕虏体玄武岩的喷发,表明新生代时存在热薄的岩石圈。岩石圈减薄与“大洋化”是层圈物质交换作用在一定历史阶段中的反映。地幔流体是地幔演化产物,反之又作用于地幔演化。富含地幔流体的幔内剪切带及交代矿物层作为幔内软薄弱带,存在热、流体、化学及机械的耦合,是岩石圈减薄拆沉作用的重要界面位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