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43篇
地质学   89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北祁连西段熬油沟组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祁连造山带是一典型的板块缝合带,其中镶嵌着众多大小不一的由前震旦系变质岩系组成微陆壳残块,为解析北祁连前造山构造过程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载体。北祁连西段卡瓦—祁青一带分布有较为完整的中元古界长城系朱龙关群熬油沟组火山岩—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熬油沟组玄武岩主量元素含量变化较为稳定,具高K_2O(4.27%~6.07%),TFe_2O_3(10.49%~13.01%),Ti O_2(1.96%~2.90%)以及中等的Mg O(5.37%~6.71%,Mg~#48~51),Ca O(2.57%~5.51%),为钾玄碱性玄武岩。岩石Cr和Ni含量随着Mg~#降低而减小、Ca O与Ca O/Al_2O_3呈正相关,明显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轻微正Eu异常,高含量的高场强元素(Nb,Ta,Ti),以及元素对Gd/Yb(2.5~3.0),Zr/Y(8.6~10.2),Ta/Yb(0.96~1.23),Ti/Yb(5 074~6 021),Zr/Yb(81~97),Ce/Nb(1.87),Zr/Nb(6.41)值均揭示了熬油沟组玄武岩具有洋岛玄武岩(OIB)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研究表明,熬油沟组碱性玄武岩源于类似于OIB的深部富集地幔,在岩浆作用过程中发生过橄榄石和单斜辉石的分离结晶作用以及一定程度的大陆地壳物质的混染作用,形成于大陆裂谷背景,并认为其是对中元古代Columbia超大陆裂解的响应,进一步为中元古代华北克拉通裂解与Columbia超大陆裂解事件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岩石学证据。  相似文献   
212.
对乾陵地震台2019年7—12月VP型垂直摆倾斜仪和DSQ型水管倾斜仪观测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对比研究2套仪器在固体潮记录、数据连续性、观测精度、日均值变化趋势相关性和映震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结合乾陵地震台地质构造、台基岩性和仪器自身差异等分析产生差异的可能原因,并分析2套仪器在不同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213.
中国积雪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2001—2010年Aqua与Terra卫星MODIS积雪影像,分析了新疆、青藏高原和东北-内蒙地区积雪的空间稳定性,并探讨了这三大积雪区积雪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三大积雪区中新疆积雪空间稳定性最好,东北-内蒙地区次之,青藏高原较差,其稳定性指数分别为0.58、0.38和0.29。三大积雪区积雪年内分配存在显著的季节特征,2001—2010年新疆和东北-内蒙积雪区积雪面积最大值一般出现在1月,偶尔出现在12月,到7月和8月积雪面积很小;青藏高原积雪面积最大值则有可能出现在11—2月,其中以11月出现频率最高,10—3月的积雪面积差异相对其他两个积雪区的变化较小。从年际变化上看,2002年以来三大积雪区及全国稳定积雪面积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14.
含铝岩系主要产于石炭系九架炉组中上部,呈似层状、层状产出,受黔中隆起影响,产于寒武系娄山关组白云岩之上、二叠系梁山组炭质粘土岩之下。针对九架炉组开展剖面测量、工程揭露、样品测试等工作,对地球化学元素分析显示,微量元素中锆、锶、钒、镓、钪等元素含量相对较高,而钽、铯、钍等其他微量元素含量相对较低。样品测试结果Sr/Ba表明含铝岩系形成于海相、海陆过渡沉积环境;同时对环境敏感元素Th统计分析,表明含铝岩系形成于海陆过渡沉积环境;Th/U表明含铝岩系处于还原环境。综合本次成果研究,九架炉组铝质岩系形成于还原的半咸水—陆相沉积环境。古喀斯特特地貌控制了九架炉组的含铝岩系的规模,古喀斯特岩溶盆地为铝质粘土岩的沉积提供了良好场所,结合地球化学特征、沉积环境和古气候等进行分析,为后续的矿产调查、勘查及综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15.
两个埋在土层或基岩内的电极接成通路之后,就有稳定的电流通过测最仪表。这种装置在地震群测队伍中被广泛使用,称之为“土地电”。从电化学和地电学可知,两个电极埋入地层内的通路电流,可以反映电极电位差和地下介质中的电流场。室内试验和现  相似文献   
216.
利用兰州遥测地震台网数字化记录资料对1995年7月22日永登MS5.8地震的10次较强余震进行了精确定位,并由余震震源的空间分布图象讨论了该次地震的震源过程。余震震源明显分布在深度不同的呈立体交叉的两个断层面上,而且发震的时间段也具有明显的分组特征。主震震中位于断层立交部位。提出了在北东方向的区域应力场作用下,上地壳内不同层位的介质中可能有相互立体交叉的断层发育,而其立体相交部位附近的异层介质间快速滑动可能是中国西部地区中强地震成因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217.
筛珠洞泉域岩溶地下水资源主要来源于泾河渗漏水和大气降水,根据质量平衡原理,利用水稳定同位素计算筛珠洞泉域地下水资源组成比例,并进一步推算泾河渗漏量。  相似文献   
218.
中强以上地震在时空分布上具有明显的网络性和层次性。本项研究表明:甘肃及邻区发生的中强以上地震(1955—1987)有88%分布在网络的结点及其附近;在此基础上,考虑地震活动总趋势判定结果、近期小震活动特征、大震减震效应诸因素,用模式识别方法判定出了该区强震的危险地点,并给出了各危险区未来十年的发震概率。  相似文献   
219.
分析了河蟹养殖中的气象问题,并针对养殖期间容易出现的几种气象灾害,提出了具体的管理措施和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220.
应用双重介质气水二维二相模型,借助排水采气的单井处理技术,针对中坝须二气藏目,前排水采气中存在的问题,成功地对该气藏排水规模进行了论证,推荐了科学合理的排水规模(方案),对该气藏的排水采气具有指导意义,可为气藏排水采气的方案论证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