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6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86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31.
IPCC A2情景下中国区域气候变化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排放情景特别报告 (SRES)的A2情景下,利用CSIRO Mark3海气耦合模式模拟现代和未来2个10年的模拟结果,驱动MM5区域气候模式进行中国未来区域气候变化的数值模拟试验,研究了IPCC A2情景下未来中国温度、降水和环流等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区域气候模式MM5V3能够再现气候平均环流、降水和温度分布的主要特征,具有较好的区域气候变化模拟能力;(2)IPCC A2情景下,未来中国平均地面气温将有明显的升高,特别是中国的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增幅超过了1 ℃.冬季,地面平均气温的增幅由南至北逐渐增加;夏季,在内蒙和中国西南地区有明显的增温.伴随温度的升高,降水也有明显的变化,年平均降水在中国的东北地区、江淮流域及以南大部分地区都有明显的增强,而中国华北部分地区及西南、西北大部分地区降水将呈减少趋势.不同季节不同地区的降水变化也不同,秋季华北、华南和江淮地区降水都增加,而冬季减少.降水的年内变化也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32.
一个引入近地层的区域气候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把近地层引入到NCAR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M2中(简称为RCMC1),用该模式及1991年梅雨期间的观测资料作了3组模拟试验,并同实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区域气候模式中引入近地层后,能够更合理的模拟出地表及植被同大气之间的感热和潜热通量输送,从而改善模式模拟的月降水及月平均地面温度的分布。l0层的RCMC1比18层RCM具有更优的模拟气候的能力,且一个模式天的计算量节省227s。  相似文献   
33.
分析研究了阿坝州晚霜冻的气候特征及其产生的大气环流和高度数值预报基本特点,从热力学第一定律推导出的气温局地变化方程,找出了影响局地变化的因子,从而建立了阿坝州晚霜冻短期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34.
改性煤系高岭土矿粉填充橡胶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煤系高岭土为主要原料通过相对富集,超细粉碎、表面改性处理等方法,得到一种橡胶填充剂MUCKP。用它代替通用炭黑作为橡胶的补充填充剂,制备了胶片,对填充后的橡胶进行了应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用于天然橡胶时,当填充剂粒度小于400目时,已有较好的补强作用,其主要性能指标类似于通用炭黑,可以部分等量替换碳黑作为橡胶的补强填充剂。取代量在20%~25%之间。  相似文献   
35.
干旱区绿洲与荒漠相互作用下陆面特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5,自引:9,他引:16  
张强  赵鸣 《高原气象》1998,17(4):335-346
用新发展的二维中尺度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数值模式,系统地模拟了绿洲与荒漠相互作用下的陆面特征和地表面能量输送特征。这一模拟结果不仅部分地验证了陆面过程野外实验的观测结果。  相似文献   
36.
p—σ混合坐标原始方程模式对地气交换的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鸣  高磊 《高原气象》1998,17(2):150-157
在五层及九层p-σ混合坐标有限区域原始方程模式中,选择几种方案对影响地气系统之间动量、热量交换的拖曳系数进行了敏感性试验,并以一次寒潮为试验个例。试验结果表明:模式结果对拖曳系数的选取是敏感的;原模式对该系统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取值偏小,增大高牟地区的CD取值能取得更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37.
P—σ混合坐标原始方程模式的改进和试验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赵鸣  方娟 《高原气象》1996,15(2):195-203
在五层P-σ混合坐标原始方程模式的基础上,改进成了一个九层P-σ混合坐标原始方程模式。模为17×39个格点,分辨率为5°×5°,其物理过程与五层模式相同。该模式性能稳定,用该模式对1994年冬的一次寒潮过程进行了模拟,温压场的主要特征符合实况。  相似文献   
38.
提出了一个由低纬地(海)面风计算边辊层顶垂直速度的方法,得到了低纬边界层顶生趣速度的一些特征,指出了惯性项及β效应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9.
A NUMERICAL EXPERIMENT OF THE PBL WITH GEOSTROPHIC MOMENTUM APPROXIM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this paper, a numerical experiment of the motion in the PBL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is performed with geostrophic momentum approximation, in which a nonlinear eddy transfer coefficient is used. Some results are obtained for the boundary layer winds in cyclone-anticyclone and trough-ridge systems. This treatment improves W-B's work. The effects of geostrophic wind tendency and the advection of the geostrophic wind on the winds in the PBL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40.
大气运动的动能在湍流边界层中的耗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鸣 《气象学报》1989,47(3):347-352
在大气能量学中,大气平均运动的动能通过湍流摩擦力转化为脉动运动的能量并最终转化为内能的“变性能量”是大气动能的“汇”,正确估计其大小对研究动能的收支,以至天气系统的生衰,发展均有一定意义。此项由于与湍流通量有关,因而难于从大尺度气象参数计算。以往的研究中,或是将动能平衡方程中其余各项算出,而将此项作为余项估计出,或用地转风由粗浅的边界层模式算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