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74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134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近20年的研究工作表明,华北克拉通北部燕辽地区侵入到中元古代沉积地层中的大规模辉绿岩床群构成了一个1. 32 Ga的基性大火成岩省。该大火成岩省与华北克拉通西北缘白云鄂博矿区富稀土 铌火成碳酸岩相伴生。大火成岩省、沉积地层对比和古地磁资料研究结果表明,燕辽大火成岩省与北澳大利亚克拉通代理姆 加里温库大火成岩省是被大陆裂解分割开来的同一个基性大火成岩省的组成部分,显示1. 8~1. 3 Ga期间华北克拉通北 北东缘与北澳大利亚克拉通北缘在哥伦比亚(奴那)超大陆中长期相邻(连)。全球1. 4~1. 3 Ga大火成岩省及基性岩浆活动的时空分布及其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同位素组成对比研究显示,这些全球广泛分布的大火成岩省或基性岩浆活动主要形成于裂谷环境。结合1. 4 Ga左右哥伦比亚超大陆古地理重建结果,发现在哥伦比亚超大陆中存在沿劳伦(北美+格陵兰)克拉通西缘、西伯利亚克拉通西缘及北缘、波罗地克拉通东南缘、西非克拉通西缘及北缘、亚马逊克拉通西南缘、刚果/圣弗朗西斯科克拉通南缘及东缘、卡拉哈里克拉通东缘、华北克拉通北缘及北澳大利亚克拉通北缘分布,长度>15000 km的巨型裂谷系。该巨型裂谷系由一个主裂谷带和三个分支裂谷组成,其中主裂谷带和位于华北与北澳大利亚克拉通之间的分支裂谷发展成了大洋,并导致了大陆分离;而位于西伯利亚东缘、格陵兰北缘和波罗地东缘的1. 38 Ga分支裂谷,以及位于北美北缘和西伯利亚西南缘的1. 35~1. 32 Ga分支裂谷则为夭折裂谷,未导致大陆裂离。这一巨型裂谷系是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的重要标志,并可能是其最终裂解的最主要原因。另外,研究结果也显示,虽然全球两个最大规模的火成碳酸岩型稀土矿床,即华北克拉通西北缘的白云鄂博超大型稀土矿床和北美克拉通西缘的Mountain Pass超大型稀土矿床在哥伦比亚超大陆中并不相邻(相连),但却可以通过1. 4~1. 3 Ga巨型裂谷系相联系起来,显示这一巨型裂谷系控制了白云鄂博和Mountain Pass大型稀土矿床的形成,并具有较好的稀土及金属成矿潜力。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燕辽辉绿岩床群侵位机制与岩浆补给系统,岩床侵位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量定量估算及其环境效应,哥伦比亚超大陆中1. 4~1. 3 Ga巨型裂谷系的形成机制、深部动力学背景、环境效应及资源能源潜力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2.
近年来,北部湾海域连年暴发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赤潮,对近海生态环境构成了潜在威胁。为了解北部湾海域球形棕囊藻赤潮生消过程及其与其他浮游植物类群的关系,自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北部湾海域开展了9个航次的调查,并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了微型真核藻类、微微型真核藻类、原绿球藻(Prochlorococcus spp.)和聚球藻(Synechococcus spp.)等4类浮游植物类群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北部湾海域各浮游植物类群主要分布在调查区北部钦州湾外侧海域和雷州半岛西侧近岸海域,其丰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微微型真核藻类在春、秋两季丰度较高,而冬、夏季较低。微型真核藻类、聚球藻和原绿球藻的丰度均呈现夏季高、冬季低的特点,其中聚球藻丰度的季节变化最为显著,与水温变化密切相关。结合对球形棕囊藻赤潮生消过程以及调查海域水文条件的分析可以看出,北部湾海域球形棕囊藻赤潮发生过程中,海水温度下降至20℃左右,并且聚球藻和原绿球藻丰度具有明显变化,有望作为棕囊藻赤潮的预警指标,为该海域棕囊藻赤潮的预测和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3.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我国正在施行的一项战略性空间规划制度,陆海统筹是其重要的规划原则,然而在陆域和海洋规划由不同部门主导、分别编制的工作思路下,陆海统筹难以得到切实保障。文章剖析了沿海地区陆域和海洋主体功能分区不协调的现实困境,以山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为例,从陆域和海洋主体功能分区不协调、规划保障措施不对接两方面分析了规划单元陆海分区无法衔接的原因,并提出了统筹沿海地区主体功能区划分、发挥海岸带规划的陆海统筹作用和推进陆海统筹的规划保障措施实施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中主体功能分区提供借鉴,促进沿海地区的人口、经济、资源环境与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保护的充分协调。  相似文献   
194.
Study of sapphirine and related mineral association in the high-grade re- gion of the Larsemann Hills,East Antarctica,shows that sapphirine of the area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magnesio-,iron-and aluminum-rich,but silica-poor feature,and the obvious intra-and intergrain changes in compositions.The change is mainly mani- fested as the Tschermark substitution (Mg,Fe)+Si=2Al.In the high-grade meta- morphism and anatexis process the multistage crystallization of minerals occurred and resulted in the complexit...  相似文献   
195.
西宁药水滩地热田水化学特征及热水起源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宁药水滩地热田热水的出露温度为18.1~40℃,TDS含量为1041~1707mg/L;冷泉水出露温度为3.5~6.5℃,TDS含量为210~403mg/L。水化学类型全部为HCO3型水,表明地下水经过相对浅的循环溢出地表。但热水比冷泉水有相对高的B表明热水比冷水有相对深的循环,样品的水化学特征是大气水与岩石相互作用处于早期的典型表现。SiO2地质温度计估算的热储温度为44~66℃。D和18O的测试结果表明:热田的水源于大气降水补给。氚含量和14C定年结果表明:热泉水的年龄为47.605±2.86ka,而冷泉水均来自1950年以后的大气降水补给。  相似文献   
196.
广袤的南极大陆发育丰富的岩石类型,也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南极大陆大部分地区常年被冰雪覆盖,难以进行直接研究;而散布在冰川周缘的冰碛物包含各种岩石类型,携带丰富的冰下地质信息,对理解南极大陆岩石组成、构造演化及成矿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东南极西福尔丘陵冰碛物研究,识别出了两种磁铁石英岩(条带状铁建造的组成岩石,简称BIF),分别为浅暗红色富赤铁矿磁铁石英岩和浅灰色磁铁石英岩。浅暗红色富赤铁矿磁铁石英岩的石英条带和磁铁矿条带相间分布,界线较为平直,矿物组合主要包括石英、磁铁矿、赤铁矿、褐铁矿等,含少量绢云母、磷灰石;赤铁矿含量约3%,分布在磁铁矿颗粒边缘或裂隙中,或呈颗粒状分布于石英条带中。浅灰色磁铁石英岩的石英条带和磁铁矿条带相间分布,条带边缘不平直,矿物组合主要包括石英、磁铁矿、赤铁矿、褐铁矿,含少量透辉石、透闪石、阳起石;赤铁矿含量很少(<1%),分布在磁铁矿颗粒裂隙内,或呈颗粒状分布于石英条带中。根据已有的结果初步推断东南极西福尔丘陵两种样式BIF具有相似的沉积环境,属阿尔戈马型。BIF中赤铁矿可能是由磁铁矿经历了一定程度的氧化作用形成,且赤铁矿形成时地球环境中氧...  相似文献   
197.
本文通过对燕山褶断带下板城和承德地区中生代三个世代的盆地沉积记录和变形分析,阐述了中生代燕山板内造山的发展过程。这三个中生代盆地从老至新分别是三叠纪至中侏罗世时期的下板城盆地,中侏罗世晚期至晚侏罗世的承德—上板城盆地,早白垩世的北台盆地。三个盆地发育的沉积充填序列构成了区域中生代时期的三套构造层。下板城盆地为一倒转向斜,盆地沉积充填序列为河流—冲积相沉积;承德—上板城盆地为一不对称向斜,盆地沉积充填序列为火山—冲积相沉积;北台盆地为宽缓的向斜,盆地沉积充填序列为火山沉积序列。三个世代盆地之间的变形是不协调的,应分别属于原地复杂变形的不同构造层,较新的盆地呈明显的角度不整合覆盖在经历了强烈褶皱变形的较老地层之上。划分三套构造层之间的两个区域性角度不整合的时代分别为160MA前和135MA前,相当于燕山运动A幕和B幕。  相似文献   
198.
有害藻华对海水养殖、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构成威胁,已成为全球性的生态灾害.近20年来,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等甲藻形成的有害藻华在东海海域连年暴发,其频率高、危害大,形成及演变机理复杂,对藻华原因种进行监测是开展有害藻华预警和防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