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河南省漯河市、周口市和驻马店市交界处为研究区,基于2000年10月~2011年12月间的101幅图像,采用谐波模型和断点识别算法拟合Landsat时间序列实现对过火像元的检测,并将结果与目视解译结果、MODIS火烧迹地产品MCD64A1检测结果对比进行精度分析。结果表明:①随着燃烧面积指数BAI (Burned Area Index)异常值阈值增大,焚烧火点误判误差减小,漏判误差增大,火烧迹地制图的总体精度先增大后减小;②当BAI异常值阈值2.9×RMSE(Root Mean Square Error)时,该方法总体精度达到最高93.25%,MCD64A1产品总体精度为70.25%;③本文算法的漏判误差和误判误差相对平衡,而MCD64A1产品的漏判误差远大于误判误差。研究表明,相比MODIS火烧迹地产品数据,Landsat时间序列火烧迹地法可更有效地检测农田火烧迹地。  相似文献   
32.
火烧对湿地生态系统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火烧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国内外火生态学和湿地生态系统研究中的一个热点。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火烧对湿地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影响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湿地火烧的特点,火烧对湿地植物生长发育、群落特征的影响,火烧对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中碳氮等元素形态及分布特征的影响。并针对目前湿地火烧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外研究特点,提出了今后国内湿地火烧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33.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摆脱了与海平面变化相联系的束缚,对于远离海洋的陆相地层尤其是河流相地层而言,具有明显的理论优势和实践意义,更适用于内陆流域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本文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分析方法,利用滹沱河冲洪积扇区典型钻孔的岩芯记录、粒度数据和光释光年龄建立了滹沱河古河道晚第四纪的高分辨率地层层序,为滹沱河流域晚第四纪河流相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提供了重要基础。结果表明:滹沱河古河道晚第四纪沉积物为一套辫状河沉积,发育河道和泛滥平原两种沉积亚相,其粒度参数统计特征存在明显差异;滹沱河古河道晚第四纪地层可识别出4个超短期旋回和2个短期基准面旋回, 2个短期旋回之间的层序界面处于短期基准面的最低值,具有地层对比意义。在该界面之上发育厚层叠置的辫状河道沉积,界面之下发育厚层、富含钙质结核的干旱冲积平原沉积。该界面特征明显、易识别,在整个古河道发育区可对比,其界面年龄约为76 ka。  相似文献   
34.
第四纪地质调查和填图对解决当前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但“填什么,如何填”等相关问题尚处于探索示范阶段。基于在内蒙古大青山山前地区开展的特殊地质地貌区填图工作,查明了大青山山前冲洪积扇的分布特征、期次及影响因素,总结了以冲洪积扇为代表的第四系覆盖区的调查与填图方法。首先,应针对地质地貌的特殊性,初步梳理区域内主要的第四纪地质与环境问题,选取针对性的沉积相模式进行沉积相划分;其次,综合前人资料成果和遥感解译结果编制设计地质图,依靠露头剖面、槽型钻揭露开展野外调查和验证,划分基本填图单元;然后,利用光释光、14C等测年技术,确定填图单元时代,查明区内冲洪积扇发育的时间和期次;最后,选取“时代+成因+沉积相”结合不同岩性花纹的组合表达方式,增强工作区内典型剖面和钻孔的显示度,丰富图面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35.
36.
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及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态旅游在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后,进入了一个辉煌阶段,为了更好地引导生态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正确认识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本文论述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7.
本文在对GIS软件应用课程设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ARC/INFO为例,提出并设计了GIS课程设计的总体思想,并对课程设计的特点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38.
本文研究了珠海西区三处大型工程场址的资料,结果表明,在珠海西区的近海海城,滨海断裂带并不明显,而北西向西江断裂带的近期活动性却有自西而东增强的趋势,其活动性最强的部位是在磨刀门地区。  相似文献   
39.
赵红梅 《华南地震》1996,16(2):53-56
介绍了建立华南地区^14C年代数据库的思路和结构特征,该加目收录了华南地区数百年代数据,其管理系统设计了6种检索方式,通过检索可查询到所需的^14C年代数据及其相关的地质资料,为有专业的年代分析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0.
古河道记载了地质历史时期区域水系结构和沉积环境的演变信息,对复原古环境、水系变迁规律等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依托滹沱河冲洪积扇扇中古河道带上的一个第四纪钻孔(L2),基于详细的岩性特征、粒度参数和光释光年龄数据,文章深入分析了古河道发育的期次和时段,探讨了滹沱河中游古河道带150 ka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变过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研究区150 ka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化主要表现为三期古河道发育期与两期河流稳定期的交替,与深海氧同位素阶段及其指示的气候冷暖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其中三期古河道发育期分别对应于深海氧同位素第2、4、6阶段及其指示的气候冷期,两期河流稳定期对应于深海氧同位素第3、5阶段及其指示的气候暖期。第三期古河道(118~151 ka)是由距今150 ka的共和运动引起的构造抬升与倒数第二次冰期冷干气候的共同作用形成;第二期古河道(36~76 ka)是区域间歇性构造抬升与气候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第一期古河道(5~26 ka)则是末次盛冰期气候变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