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78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85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123篇
海洋学   55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3年   2篇
  1929年   1篇
  1927年   1篇
  192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武汉地区广泛分布二元结构地层,其渗透系数对于该地区基坑降水工程而言具有重要研究意义。依托该地区某基坑勘察期静力触探试验和抽水试验,采用最优分割法对二元结构地层进行了定量划分。基于此,建立了抽水试验的三维数值模型,结合该地区经验数据设计了正交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回归分析,根据回归模型反演得出其中的含水层渗透系数,并对反演值正确性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研究区静力触探范围内可划分为5层,地下水位以下各层渗透系数反演值分别为:0.46,1.19,5.45,10.73,21.82 m/d,且反演值可信度较高,与实际抽水试验计算值接近。   相似文献   
62.
利用动态植被模型CLM4-CNDV、区域气候模式RegCM4.6-CLM3.5和全球气候模式CAM4探究了当前气候状态下东亚区域可能的自然植被分布以及自然植被恢复对东亚区域气候产生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当前气候条件下,农作物区可能分布的自然植被为:蒙古高原以北、东北、华北平原和四川盆地的部分地区为裸土;东亚东南部及蒙古高原以北地区主要为林地;四川盆地及山东半岛主要为灌木;东北地区、东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为草地。将农作物区恢复为自然植被后将对区域气候产生显著影响。其中,东亚东部大部分地区由于植被叶面积指数增加引起的蒸散发增强,使得夏季降水增加且温度降低显著;华北、四川盆地和广东中部平原地区植被叶面积指数减小,伴随区域内夏季降水显著减少且温度升高。而蒙古高原地区的气候变化不仅受区域内植被覆盖变化影响,还可能与印度地区和我国东南部植被变化引起的大气环流调整有关,使得蒙古高原西部冬季温度降低,而其东部夏季温度升高,同时夏季降水减少显著。研究所采用的试验方案是在相对理想的情况下进行的,但其结果为进一步区分不同地区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3.
为了提高矿震台网的运行率,保障地震数据的连续率、完整率,对阜新矿震台网的信道进行了测试,主要包括制作传播路径地形剖面图以了解信道传输的视通条件、对信道传播损耗的理论计算及功率储备的测量、进行接收场强及背景干扰的测试以确定传输频点。结果显示,阜新矿震台网无线传输信道的场强在50~73 dB之间,能够保证无线信号传输质量,符合遥测台网建设技术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64.
任晓萌 《内蒙古气象》2011,(6):104-105,118
针对目前科技论文写作出现的问题,选取了《内蒙古气象》2010年第6期到2011年第5期共121篇论文,主要采用记录和统计手段对来稿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论文撰写格式和规范化程度、叙述的合理性、推理的逻辑性、写作的条理性和表达的准确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65.
遥感技术在地学里应用最广泛的是地质填图和矿产资源调查。随着信息获取和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遥感地质找矿在遥感应用领域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本文结合遥感技术,阐述了其基本原理及其在矿产资源开发预测中的应用,并以实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6.
勃利煤盆地北兴-金沙区块主要分为两个含煤小区,中间以七里嘎山-老黑背为界,南部为金沙含煤小区,工作程度相对较高;北部为北兴含煤小区,工作程度相对偏低,工作区内分布有大面积猴石沟组地层,其下部含有城子河组含煤地层的可能性,为本次工作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7.
温泉逸出气体观测在长白山火山活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流体地球化学方法在活动火山监测中的历史,重点分析了长白山火山监测站温泉逸出气体成分变化与火山活动的对应关系,得出了无论是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还是常规的温泉逸出气体检测方法,观测结果都很好地对应了火山及火山地震的活动,可以在火山喷发预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8.
本文详细介绍了地震专用数字钟的研制及试运行结果,阐述了数字钟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等,对指导台站使用数字钟具有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69.
根据2016年广州天气微博矩阵运维数据探讨微博圈话题聚合效应,结果表明:(1)通过气象微博矩阵进行气象服务,可以促使矩阵成员之间加强联动,扩大微博运营效果;(2)话题聚合是广州天气微博矩阵运营的一个重要手段,话题聚合可以整合服务资源,增加矩阵各成员的曝光度,带动整体影响力的增长;(3)微博矩阵的建设可以直接拉动博文阅读量、粉丝量的增长,增强天气官博的互动力,从而提升矩阵成员的整体影响力。  相似文献   
70.
冷涡影响下一次冰雹强对流天气中尺度特征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NCEP/NCAR 1°×1°高空分析资料与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融合,建立高密度探空资料场,计算并分析2016年6月10日天津冰雹强对流天气过程中高分辨率时空场对流参数,结合变分多普勒天气雷达分析系统(VDRAS)的雷达热动力反演资料,研究冰雹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机制。结果表明:此次降雹发生在蒙古冷涡环流背景下,初始回波由北京西部山区地形热力和动力强迫局地触发产生,东移进入平原区后,冷池与周边高能区形成中尺度能量锋,并诱发次级环流使雹云得以发展维持;考虑了地面温湿特征的高分辨率CAPE、LI、修正全总指数(TTm)能够反映雹云发生发展的中尺度环境特征,对雹云发生发展的局地性具有明显的指示意义,同时来自渤海的偏东水汽输送带与中尺度辐合线的交汇更有利于冰雹强对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