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63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88篇
海洋学   19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合成了15种N-烷基-O-(或S)-烷基-N′-取代-N′-取代苯磺酰基磷酰二胺酯,并且通过质谱分析确定了其分子结构,其中(Ⅰ)和(Ⅱ)经文献检索均为新化合物,对部分化合物做了生物活性实验,发现化合物(Ⅰ)具有对小麦锈病和鲍鱼弧菌引起的菌病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化合物(Ⅱ)有效阻断生物代谢中谷氨酸受体通道的传导,起到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62.
库车坳陷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底砂岩段沉积可划分为北缘砂砾岩带冲积扇粗碎屑沉积-下切辫状水道充填-河流-三角洲沉积、温宿凸起边缘近端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和塔北凸起西南缘的下切谷充填-河流三角洲-滨浅湖滩坝3个相带,中部为干旱盐湖-泻湖-海湾沉积.物源体系分析表明,西部的温宿凸起、北边的南天山造山带和塔北隆起上的大陆蚀源区为坳陷提供物源.库车坳陷碎屑物基本上来自于南天山和温宿凸起再循环造山带,坳陷北缘的逆冲造山和隆升作用形成了长期的物源供给区,沿坳陷东北缘发育了巨厚的冲积扇.西部的温宿凸起早期存在物源,沿凸起边缘发育有小型的边缘扇或扇-辫状河三角洲.塔北隆起在古近纪早期提供一定的物源,克拉201井附近结晶基底的剥蚀是南部大陆蚀源区的主要物质来源.却勒1井、羊塔5井等地的碎屑物极可能来自3个物源区.研究区物源体系的分析与总体的古构造、古地理格局相一致,库车坳陷古近系基底东高西低,有大量陆源碎屑由东向西推进,东、西两侧的低凸起带和北缘的前陆前渊带构成的古构造特征决定着物源和岩相分布的总体格局.  相似文献   
63.
本文以攀枝花机场12#滑坡治理工程为背景,通过模型试验与有限元数值模拟结合分析加筋土分层回填对桩-锚-加筋土组合结构加固边坡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随着回填高度的增加,水平位移主要向后排桩以前的坡面方向发展,竖向位移主要向后排桩以后的方向发展,在后排桩顶部形成位移拱效应;(2)随着回填高度的增加,后排桩顶的填土与桩体存在较大的刚度差异,使得填土的竖向位移在桩顶受到明显约束,因此在后排桩顶回填时宜增设垫层结构来减弱变形不协调问题;(3)随着回填高度的增加,前、后排桩的受力模式从锚固力控制的外侧受拉逐步转化为水平推力控制的内侧受拉,期间锚索承载力逐步发挥,桩身最大弯矩由桩顶逐渐转移到滑面位置;(4)前两级加筋土工况下前排桩锚索轴力增长较快,后两级加筋土工况后排桩锚索轴力增长较快,这表明高填方情况下后排桩身承受更大的水平荷载;(5)通过强度折减法分析各回填工况下的边坡稳定性,得出随着桩-锚-加筋土组合支护体系的逐步形成,该边坡的稳定性达到了较高的安全系数。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64.
赖兴运  徐学义 《地球科学》1996,21(6):611-614
尖晶石角闪橄榄二辉岩及角闪二辉岩等超镁铁质变质岩与高压麻粒岩伴生,分布于宣化太古代高级地体中,其中典型的粒状镶嵌变晶结构,变余交代结构及矿物化学特征表明,该岩石是太古宙交代地幔岩在麻粒岩相条件下重结晶的产物。  相似文献   
65.
中国大陆主要构造块体现今运动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研究中国大陆现代地壳运动和地球动力学,在90年代初布设了由22个站组成的全国GPS监测网,测站均匀布设在中国大陆不同块体上,1992、1994和1996年对该网进行了3次观测,本文主要评述了3次观测的资料处理和精度,分析了3次测获得的中国大陆现今块体运动的基本特征。研究结果表明,GPS网3次观测获得的资料精度均达到10^-8~10^-9,能满足地壳运动监测的需要,利用3次复测资料结果所建立的我国大陆块体运动模型,有效地检验了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的研究结果,在全球框架中,我国大陆整体存在着明显的向东运动,相对于西伯亚的区域性运动特征是:我国西部地区主要受印度板向北的俯冲和推挤的影响,青藏高原在南北向压缩的同时,存在着明显的向东的侧向滑移,这对大陆逃逸模型是较为有利的支持;东部地区的块体运动,同时受到印度板以及太  相似文献   
66.
基于灰色理论建立的传统沉降预测模型均为整数阶,存在不连续、与实测数据差异较大的缺陷。鉴于此,本文以灰色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模型中的整数阶微分为分数阶微分来改进灰色模型的预测效果。本模型与传统模型的最大区别在于增加了分数阶阶次的识别,首先结合灰色理论得到无输入的常微分方程;接着对其引入输入项,并将常微分方程做变换得到含分数阶的微分方程;最后将该模型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且与传统灰色理论沉降预测模型进行误差计算,发现本文建立的沉降预测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地基沉降。  相似文献   
67.
四川省大地构造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涉及四川省大地构造的四重概念:大地构造单元、深大断裂体系、大地构造演化阶段和大地构造演化模式。一、大地构造单元大地构造单元的产生,是地幔与地壳、海洋与大陆、地台与地槽、稳定与活动等,循对立统一的辨证法则,在地质历史的长河中,相互制约、转化的最终结果。无论导致它们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也不论这种变化在时间和空间序列中多么错综复杂,不同地壳构造单  相似文献   
68.
阐述利用空间大地测量测定和研究板块运动的基本方法、研究成果及最新进展,并和地质学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用地质学方法与用大地测量方法建立的板块运动模型参数在整体上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但对某些板块而言两者相差甚大,超出了模型误差的范围,其中,所有大地测量得到的太平洋板块速率都大于地质模型,极位置经度都偏小。不同作者利用空间大地测量建立的板块运动模型参数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与所利用的数据类型,板块及其边界划分方案、测站的数量与分布状态及测站取舍的原则有关,尤其是与测站的分布 变形(非刚性板块运动)测站的取舍有关。在研究区域性地壳运动时,采用不同的板块运动模型将会得到不同的背景场,从而会得到不同的区域运动图像,因此选择合适的背景场模型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69.
针对电离层半参数球谐函数模型中窗宽参数选择引起的估计偏差,本文在传统的电离层球谐函数模型中引入半参数核估计和自回归(Autoregressive model,AR)模型,分别用于分离球谐函数模型的系统误差和窗宽参数引起的估计偏差,提出一种全球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组合预...  相似文献   
70.
为提高卫星影像反演油罐高度的精度,构建了一种使用同名弧距(same name arc distance, SNAD)的圆柱型油罐高度反演模型。首先,定义单幅卫星影像上SNAD概念,明确油罐影像的主要几何要素及其物理意义;然后,结合圆柱型油罐空间结构的各向同性特征,进行成像条件多策略组合的成像模拟,构建高度反演模型;最后,明确模型中各输入参数,推导SNAD核心参数解算方法。选取四型亚米级卫星影像,对两型油罐进行高度反演实验,与常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所提方法能有效地实现多型卫星图像上同名弧边的检测和高度反演,在反演精度方面,所提模型的均方根误差为0.50~1.00 m,平均达0.78 m,而常规模型的均方根误差为9.28~9.59 m,平均仅为9.44 m;在反演的稳定性方面,所提模型标准差为0.35~0.63 m,平均为0.46 m,而常规模型标准差为6.50~6.69 m,平均为6.60 m。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反演精度高、稳定性好、普适性强、便捷高效,为开展卫星影像油罐高度反演及精细化判读提供一种新的模型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