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96篇
测绘学   49篇
大气科学   91篇
地球物理   68篇
地质学   224篇
海洋学   37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5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51.
青藏铁路无人值守地应力综合监测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安装在青藏铁路沿线一种新型的无人值守综合地应力监测站。该监测站采用无线GPRS通信技术,通过Internet连接到安装在北京的地质力学研究所地应力监测局域网中心端服务器,实现数据交换和监测站的远程控制,该项技术克服了传统地应力测量需要人工现场信息采集的弱点,使用数据终端来实现地应力监测的自动化。该监测站能够进行青藏铁路沿线的昆仑山、安多、羊八井深孔应力监测和昆仑山西大滩昆中断裂位移监测,可以对青藏铁路沿线地球物理数据、地质灾害数据、地质环境数据及地球动力学过程实现不间断的监测,为青藏铁路沿线的地质灾害、青藏高原构造变形动力学过程的研究和地震预报、高原环境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增强了对青藏高原地质灾害、地震的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452.
高层错位转换结构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对一座带错位转换结构的高层结构模型进行了振动台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试验中发现,在7度小震和中震阶段错位转换结构对结构模型相对位移包络图影响不大。但随着第2转换层上一层的开裂,相对位移包络图在场地波输入时会在第2转换层上一层呈现一定程度的突变。结构加速度分布规律与输入地震波频谱特性有关,在场地波输入中震和大震阶段,加速度反应突变会出现在两个转换层处。由于转换层质量较其他楼层大,从而地震作用亦在两个转换层处形成突变。层间位移角则在两个转换层上一层形成突变,且转换刚度较大层其突变幅度较大,两个突变近似在同一时间内发生。对比双向和单向输入时的层间位移角结果,双向输入加剧层间位移角的突变。采用三维有限元程序对结构模型进行了计算分析,从整体上讲,频率、主振型、加速度和位移时程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但在层间位移角突变上,计算值反应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453.
基于福州市、厦门市、泉州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用回归模型分析了在流动人口长期化、家庭化流动水平显著提高的背景下,2012年及2016年流动人口定居意愿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四年间流动人口总体定居意愿水平较为稳定,福厦泉三市定居意愿差异明显。流动人口长期化、家庭化流动程度对定居意愿影响显著,表现为在流入城市居住时间较长、携带家庭成员一起进行流动的流动人口定居意愿更强。流动人口的个人经济条件、住房情况、本次流动范围也与定居意愿显著相关。不同地区影响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主要因素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拓展针对流动人口的经济保障政策、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对促进流动人口市民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54.
利用1971—2017年华西秋雨南区269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分析华西南区秋雨强度变化及其大气环流异常特征,寻找影响华西南区秋雨强度的大气冷源关键区,并就关键区大气冷源对南区秋雨强度的影响进行诊断.结果表明:华西南区秋雨强度整体变化趋势不显著,其年际变化可能受前期冬季(1月)青藏高原大...  相似文献   
455.
陕西2018年4月强寒潮天气过程决策服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2018年4月3—7日陕西强寒潮天气过程气象应急服务为例,分析了此次强寒潮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和致灾成因,决策服务的特点和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加强重大气象灾害决策服务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提升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决策服务工作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456.
457.
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Mw9.0级强烈地震,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项目设在陕西汉中地区的体应变仪记录到了完整的应变数据.通过采集数据的分析,探讨了日本Mw9.0级特大地震发生时的同震变化以及地震前后固体潮异常变化过程,分析了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应变固体潮的趋势性异常及畸变等各种异常现象,并...  相似文献   
458.
桐柏-大别南缘变质流体变质-变形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人研究认为桐柏山主要是由桐柏核部杂岩单元组成,它是一个早白垩世花岗质片麻岩杂岩体,其中包含一定的三叠纪中高级变质岩石,后期一起经历相同的构造变形过程,在南北两侧形成剪切旋向完全相反的两条大型韧性剪切带,殷店-马垅剪切带就是南边的华南板块由SSE→NNW挤压作用下,在斜切大别造山带的方向上产生的右行平移断裂带。在野外进行地质考察的过程中,发现在该地区变质流体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因此,本文通过对殷店-马垅剪切带地质特征、走滑性质、糜棱岩及糜棱岩化岩石的变质变形,剪切带内长英质脉体物质组成、变形特征及物质来源等方面研究,探讨剪切带中变质流体的分布规律以及变质变形与变质流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59.
介绍了差应变分析法(DSA)原地应力测量技术原理,并采用此法对河南省洛阳—伊川盆地屯1井岩样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该井1153.4~1167.8 m处最大水平主应力为北西向(141°—157°),与钻孔崩落椭圆长轴方位统计得到的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一致;最大水平应力数值小于铅直应力,属于正断层应力状态;主应力随深度线性增大。对该区域注采井网布局给出了建议,即本区注采井网布设应避免与141°—157°方向平行。  相似文献   
460.
广东天堂矽卡岩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钦州—杭州成矿带阳春盆地的东北端边缘。在野外地质观察的基础上,选取该矿床主要金属硫化物开展矿物学特征研究,测定S、Pb同位素组成,探讨其成矿物质来源。电子探针分析发现:黄铁矿中Fe、S含量和S/Fe原子比普遍高于理论值,存在一定量的Cu、Sb、As,Co/Ni比值变化范围为0.21-2.28,一般大于1,指示硫逸度较高的热液环境;闪锌矿中Zn含量比理论值稍低,S/Zn原子比和S含量较理论值偏高,含一定量的Pb、Fe、Co和Se等元素;方铅矿、黄铜矿等硫化物元素间均有类质同象现象的发生。硫化物的δ34S组成范围比较窄,变化范围为-2.1‰-2.6‰,多数集中在-0.8‰-0.4‰,具有明显的塔式分布特征。矿石矿物Pb同位素组成亦比较稳定,208Pb/204Pb、207Pb/204Pb、206Pb/204Pb的变化范围分别为38.765-39.137、15.523-15.751、18.450-18.667,矿石铅既具有下地壳或者上地幔的特征,又具有上地壳的特征,显示混合源特征,表明成矿物质属于壳幔混合型,具有多种物质来源,可能是晚中生代以来华南地区岩石圈伸展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