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4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86篇
测绘学   92篇
大气科学   120篇
地球物理   55篇
地质学   255篇
海洋学   8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8篇
自然地理   7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21.
Esophageal cancer exhibits one of the highest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rates in China.Malignant tumors caused by esophageal cancer,and the relationship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has been the focus of many public health studies.This study applied spatial analysis to ascerta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 pollution and esophageal cancer mortality rates nationwide.We employed two datasets,including a national investigation of esophageal cancer rates and distribution,and national water quality grades in China's primary rivers and lakes.Esophageal cancer data were grouped based on different water quality grades,which included a scaled buffer distance from rivers and lakes.Non-parametric correlation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to examine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the following correlations:(i) esophageal cancer mortality and buffer distance from rivers and lakes;and(ii) esophageal cancer mortality and water quality grade values.The present study reveale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widespread water pollution and esophageal cancer mortality nationwide;an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esophageal cancer mortality,and buffer distance from rivers and lakes.  相似文献   
722.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定位服务平台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定位服务平台的需求,阐述了如何综合运用GPS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结合地理信息服务技术,集成人员、移动终端设备等专题信息,构建GPS定位平台,实现地理信息数据的共建共享、人员信息的综合分析和集成服务。对GIS在LBS应用方面的关键技术及应用模式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723.
文章基于MODIS下MOD17 A3、MCD12Q1产品,结合气温、降水数据,利用距平分析、趋势线分析以及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河南省2001年至2010年农田生产力的时空变化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农田生产力整体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态势;研究期内农田生产力呈现减少趋势的面积比例为4.98%,集中分布在信阳市的潢川县、固始县;河南省大部分农田的NPP与气温成正相关,成负相关的农田集中分布在西北边缘一带;农田NPP与降水成正相关的区域分布偏北,成负相关区域分布偏南,南阳盆地一带较为集中.  相似文献   
724.
文章从气象资料档案管理现状,如何加强档案管理制度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及气象资料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气象资料档案的重要意义和电子档案管理问题。对今后气象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25.
为客观评价胸墙结构型式的合理性,针对前仰式、深弧式、后仰式和直立式四种胸墙结构开展了相关物理模型试验。采用压力传感器测量胸墙波浪压力,通过积分求和获取波浪总力。采用数码相机记录不同结构型式胸墙的反浪效果,同时利用称重法获得不同波浪要素条件下胸墙越浪量。试验结果表明:弧形胸墙的反浪效果明显优于直立式,但其受力较直立式大。3种弧形胸墙中,前仰式具有较好的反浪效果且受力较小。由此,建议工程设计采用前仰式胸墙结构。  相似文献   
726.
针对电离层TEC非线性、非平稳的特点,建立一种基于Prophet与Elman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残差改正电离层短期预报模型。利用该模型对IGS提供的不同太阳活动程度期间的电离层TEC时间序列进行建模预报。结果显示,改正模型能够反映电离层TEC的变化特征,在太阳活动低年和太阳活动高年预报的平均相对精度分别为92.9%和92.2%,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4 TECu和1.77 TECu,精度较Prophet-Elman模型及单一Elman模型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27.
南昆嵩地区是万安盆地西部负向构造单元,其中部N–S向断裂贯穿南北,独特的构造特征使其成为研究万安盆地西部构造演化与区域断裂走滑活动的窗口。将研究区沉积地层划分为3套构造层,通过回剥法绘制南昆嵩地区构造–沉积充填剖面,并计算南昆嵩地区构造沉降量以及构造沉降速率,论述南昆嵩地区构造演化史与沉降过程以及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下部构造层和中部构造层中断裂组合样式主要为卷心型断层、“Y”型断层、阶梯状断层和高角度花状构造等,断裂延伸方向大致可分为:N–S向、W–E向和NE–SW向3种;上部构造层断裂不发育,为稳定沉积;在区域走滑断裂以及南海扩张运动的控制下,南昆嵩地区始新世以来构造演化经历4个阶段:初始裂谷期、伸展断拗期、走滑改造期和热沉降期,新生代地层构造性质也表现为以伸展与走滑作用为主–走滑断裂控制–热沉降的三段式转变。  相似文献   
728.
针对GNSS站坐标时间序列信噪不易分离的问题,在传统EMD去噪方法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联合LMD与EMD的坐标时间序列去噪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LMD分解原始坐标时间序列,基于连续均方误差(CMSE)原则分离高频噪声与低频信号,保持低频分量不变;然后对高频分量进行EMD去噪;最后以2次分解所得低频信号之和作为去噪后时间序列。以仿真数据与8个GNSS基准站实测数据进行试验,通过多种评价指标进行精度评估。结果表明,与传统EMD方法相比,联合LMD与EMD的方法能够更加精确地去除坐标时间序列中的噪声。  相似文献   
729.
郭澳庆  胡俊  郑万基  桂容  杜志贵  朱武  贺乐和 《测绘学报》2022,51(10):2171-2182
滑坡通常发生突然,破坏力巨大,经常造成重大生命安全事故和财产损失。高可靠性、高精度及具有抗差性能的滑坡形变监测预测手段和方法对于国家防灾减灾需求具有切实意义。InSAR技术是一种能够全天时和全天候观测获取高空间分辨率和宽覆盖率影像,高灵敏性捕捉时空维动态变化的监测手段,然而目前应用InSAR时序影像对滑坡区进行滑坡预测的工作仅是凤毛麟角。基于时序InSAR观测结果,本文提出了一种能够有效解决中短期滑坡预测问题的深度学习滑坡预测方法。在三峡新铺滑坡区应用N-BEATS网络模型和Sentinel-1 SAR数据进行形变预测,以均方根误差1.1 mm的预测精度完成了滑坡预测工作,并对预测结果进行了数据结构影响的规律性分析、传统方法效果对比、抗差性评估及置信区间估计等多方位的剖析,结果显示出了其高精度、高可靠性及具有一定抗差能力的突出优势。  相似文献   
730.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 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27.1°N, 103.3°E)发生Ms6.5地震, 震源深度10 km, 死亡617人, 失踪112人, 受伤3 143人, 受灾人口108.84万人.根据月亮赤纬角、太阳黑子极值年等周期变化及两者的叠加效应, 总结出2013—2014年是云南强震高危期, 具备Ms7地震的发生条件.次年, 利用基础SW前兆仪的临震预测指纹法信息, 制定了2014年底211号地震预测表, 预测了2014年8月四川(26.18°N, 105.33°E)将发生Ms5.3地震发生.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Ms6.5地震表明: 这次地震的指纹法预测时间相差1天, 震中相差226 km, 震级误差Ms1.2.通过构造背景、地壳速度结构和震源机制研究, NW向的包谷垴-小河左旋走滑断裂是鲁甸地震的发震断裂.中下地壳低速(高导)体与包谷垴-小河断裂交接部位是流变界面能量释放的位置, 即本次地震的震源位置, 为板内地震三层次构造模式提供了一个新的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