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0篇
  免费   634篇
  国内免费   378篇
测绘学   310篇
大气科学   219篇
地球物理   342篇
地质学   1024篇
海洋学   215篇
天文学   55篇
综合类   118篇
自然地理   119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8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3篇
  1944年   3篇
  193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通过对黄河晋陕峡谷壶口至龙门段开展广泛细致的野外考察,发现了典型的晚更新世以来黄土—土壤层夹古风成沙层剖面—北桑峪剖面(BSY)。结合不同类型沉积物的野外宏观特征、磁化率、粒度成分、石英颗粒表面特征和地球化学元素的对比分析,确定黄河晋陕峡谷壶口至龙门段BSY剖面中所夹古风成沙层的性质为中沙质细沙,是在干旱多风环境下形成的沙质沉积物。基于光释光(OSL)测年数据,确定其沉积年代为12.5-11.6 ka,记录了黄河中游发生在末次冰消期的极端干旱事件,其与相邻区域沙漠/黄土过渡带中湖沼沉积和风成黄土—古土壤剖面记录的新仙女木事件相对应。该剖面中古风成沙沉积物的物质来源,主要来自黄河晋陕峡谷的古河床相沙层物质。这是因为该河段处于干旱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在新仙女木时期,黄河晋陕峡谷处于极端干冷的环境之中,冬季风强盛、夏季风衰弱,黄河水位下降明显,河漫滩和江心洲将大面积出露,大量的沙物质在风力作用下向岸边输移,成为河谷两侧缓坡台地上古风成沙沉积层出现的主要沙源地。这个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揭示黄河中游流域极端干旱事件发生的时间性规律及其与季风气候变化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2.
边坡岩体软弱夹层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宝田  阎长虹  陈汉永  周伟胜 《岩土力学》2008,29(11):3077-3081
采用自制试验装置,进行边坡岩体中的软弱夹层的力学特性试验。分析实测的剪应力-变形曲线发现,该曲线有明显的比例极限、屈服点和峰值点,表明在试件受力变形初期,剪切力-变形近似呈线性关系,剪切刚度为常量;随法向应力的增大,峰值剪应力呈线性增长,达到峰值强度之后,随剪切变形增大,抗剪强度变化不大,残余强度近似等于峰值强度,表明试样发生剪切破坏,其破坏类型呈“塑性”破坏型。软弱夹层的剪切变形可分为3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强度参数不同,对边坡工程来说,为保证其有足够的安全系数,建议软弱夹层强度参数取低值。根据试验结果得到的法向应力-压缩位移关系曲线近似呈双曲线型,当法向相对位移小于3.4 mm时与理论结果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123.
在野外地质测量工作中,岩层真厚度历来使用标量计算。文中证明:如果规定在导线前进方向上,凡是自下部向上部测得的岩层真厚度为正厚度,反之则为负厚度,可以使用公式M=L·[sinβ·cosε·cos(-λ)+sinε·cosβ]进行岩层真厚度计算。该公式各参数的取值范围与野外实测剖面过程中各数值可能出现的范围相同,而且所有数据均可直接取于野外实测剖面数据记录表,不需要对数据作任何处理,计算过程简单准确。其计算结果不但可得出岩层的真厚度,而且还可真实地反映出岩层之间的上下关系,从而使岩层厚度具有矢量性质。  相似文献   
124.
新发现榴辉岩带位于拉萨北东方向,产在青藏高原拉萨地体中东部。观察到的榴辉岩带宽度约500~600m,呈近东西向延伸,已知规模10km以上。榴辉岩为常见的金红石榴辉岩、石英榴辉岩和多硅白云母榴辉岩。榴辉岩的单斜辉石中含硬玉分子变化较大,Jd=16%~44%,但均落于绿辉石成分区间;石榴子石中镁铝榴石(Pyrope)端元组分16%~33%,铁铝榴石(Alm)40%~54%,钙铝榴石(Gross)22%~31%。利用Grt-Omp-Phe和Grt-Omp矿物组合对变质温-压初步估算,获得金红石榴辉岩样品06Y-334的变质p、t分别为2.58GPa、635℃和2.67GPa、730℃,样品06Y-345的t主要在680~780℃区间,样品06Y-336的t主要在640~740℃区间,3个样品获得的结果相近。显微镜观察表明多硅白云母可能为折返阶段的退变质矿物而不属变质峰期的矿物,推测峰期的压力值有可能高于2.67GPa而进入柯石英稳定区间(p>2.8GPa)。石榴子石和绿辉石中出现的一些类似柯石英假象的石英包裹体与这一推断相吻合。以上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拉萨地体的榴辉岩带可能是中国境内又一条高压/超高压(?)变质带。  相似文献   
125.
在以往的优势面分级的基础上,本文利用灰色聚类方法对控制大型工程区域稳定性的优势面等级进行了评价,使优势面等级分类的定量化更为可靠和可信。与以往的评价方法相比,灰色聚类方法克服了严格数值界限的弊病,是一种有价值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26.
基于EIGEN-6C2重力场模型反演青藏高原地壳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东美  鲍李峰  许厚泽 《地球科学》2015,40(10):1643-1652
重力数据是地下场源产生的重力场的叠加, 包含了地下从浅部到深部的丰富信息.高阶卫星资料的丰富为青藏高原深部构造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基于EIGEN-6C2模型作为原始数据, 首先对青藏高原布格重力异常和均衡重力异常分别作1~5阶尺度分解, 得到不同尺度重力异常的分布特性, 探讨不同空间尺度反映的地壳构造意义.其次, 基于径向对数功率谱估计平均深度方法理论, 进一步研究1~5阶细节反映的场源深度.再次, 利用Canny算子的多尺度边缘检测识别和分析重力异常中表现不明显的断裂, 定位断裂在地表的位置, 识别青藏高原内部断块边界, 完成活动块体和次级块体的划分.最后, 对布格重力异常进行沉积层及岩石圈改正, 采用Parker-Oldenbarg三维位场反演法反演青藏高原莫霍界面起伏.   相似文献   
127.
128.
中国南极中山站位于南极拉斯曼丘陵地区(λ=76°22′E,φ=69°22′S),1991年3月至1993年2月,用LacosteET型重力仪,在这个地区进行了为期近两年的观测,取得了600多天的有效资料,经调和分析和流变模型、海潮负荷改正后得到:δo1=1.2253±0.0031,Δφo1=0.73°±0.14°;δm2=1.0785±0.0045,Δφm2=-3.55°±0.29°从资料分析的精度来看,观测资料是比较好的;但由于海潮负荷改正缺少附近海域的资料,会对最终结果造成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9.
利用调和函数的性质以及球谐函数展开理论,并根据实数域上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式证明了Moritz解析延拓解与Bjerhammar虚拟球面解的等价性,同时分析了两种解的内在区别。  相似文献   
130.
上海“7·31”局地强对流快速更新同化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峰  王平  张蕾  许晓林  李佳 《高原气象》2015,34(1):124-136
利用雷达、自动气象站、飞机观测(AMDAR)和探空等多种观测资料,采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WRF和资料同化系统ADAS,对2011年7月31日上海局地强对流过程进行了快速更新同化数值试验。结果表明,数值试验模拟降水的发生时间、落区和随时间演变与实况基本一致,较好再现了海陆热力差异导致上海南北两支海陆风爆发、形成低层辐合线,在热岛效应的叠加下进一步增强,继而引发局地强对流的过程。快速更新同化技术可有效延长此次过程的预警时效,这为城市强对流业务预报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