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34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以深圳大龙山边坡为例,采用水分计、张力计、渗压计、固定式测斜仪和雨量计等针对边坡开展了降雨量、不同部位边坡土体基质吸力、体积含水量、孔隙水压力和深部水平变形等的监测,对降雨条件下边坡水文过程和内部变形进行了分析,发现当日降雨量较小时,如在2009年4月18日日降雨量为52.4mm/d的情况下,地表以下0.5m和1m深度土体含水量和基质吸力都发生响应;日降雨量较大时,如在2009年5月23日、24日连续两天日降雨量超过100mm/d的降雨情况下,3m深度内的体积含水量和基质吸力均表现响应;渗压计P4的地下水位距离地表只有约6m的距离,监测到瞬态孔隙水压力对降雨响应及其敏感,其余渗压计的孔隙水压力基本未发生变化,推测持时短的暴雨易造成山体边坡的浅层滑坡。同时,该边坡在3m内的累积位移相对较大,最大累积如测斜IN3A向累积位移接近10mm。但累积位移无继续增大的趋势,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62.
2010年1月12日海地MW 7.0级地震触发了大量的滑坡。我们基于GIS与遥感技术构建了3类详细完备的海地地震滑坡编录图,分别为单体滑坡面分布数据,滑坡中心点位置数据与滑坡后壁点位置数据。结果表明海地地震触发了30828处滑坡,这些滑坡大致分布在一个面积为3192.85km2的区域内,滑坡覆盖面积为15.736km2。基于滑坡中心点密度(LCND)、滑坡后壁点密度(LTND)、滑坡面积百分比(LAP)与滑坡剥蚀厚度(LET)这4个衡量指标,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海地地震滑坡及其剥蚀厚度与地震参数、地形参数、公路参数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滑坡与坡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存在大致的正相关关系; 与距离恩里基约芭蕉园断裂、距离水系存在大致的负相关关系; 滑坡沿着恩里基约芭蕉园断裂距离的统计结果表明,震中以西距离震中22~26km与8~12km的区域,与震中以东距离震中6~18km的区域是地震滑坡易发区域; 斜坡曲率值越接近0,也就是坡面较平的斜坡越不容易在地震条件下发生滑动; LCND、LTND、LAP与LET高值对应的高程区间为200~1200m; 滑坡发生的优势坡向为E方向; 滑坡的发生与距离震中、距离公路没有太明确的关系。  相似文献   
63.
走滑断裂型地震诱发的滑坡在断裂两盘的空间分布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冲  徐锡伟 《地质通报》2012,31(4):532-540
以玉树地震滑坡为实例,选择高程、坡度、坡向、坡位、水系、地层岩性、同震地表破裂、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8个因子,以地震滑坡面积百分比(LAP)与滑坡点密度(LND)为指标,研究走滑断裂型地震诱发滑坡在断裂两盘的空间分布差异。在分析这些影响因子的断裂两盘的差异的基础上,基于LAP与LND两个指标详细分析断裂两盘每个因子内部级别滑坡发育的情况。结果表明,总体上北盘的滑坡较南盘发育,除了个别因子级别内南北盘滑坡差别较大外,大部分表现为南北盘滑坡分布情况类似。总之,玉树地震滑坡在断裂两盘的空间分布基本类似,只是在某些因子分级内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64.
选择2013年芦山地震中受到强烈地震动的太平镇东北方向一个20kmxl0km的矩形区作为研究区,开展芦山地震滑坡空间分析工作.基于震后野外调查与高分辨率航片人工目视解译法,建立了研究区内地震滑坡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内芦山地震至少触发了688处滑坡,区域内滑坡点密度为3.44个/km2.统计了地震滑坡密度与地形因子、地层岩性、地震因子的关系.滑坡最易发高程为1 600~1 800m;滑坡密度大体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增加;E与SE方向是地震滑坡的易发坡向与高发坡向;凸坡的地震滑坡易发性最高.二叠系阳新组(Py)的灰岩与白云岩、元古界花岗岩(Pt)是地震滑坡的易发岩性.地震因子与滑坡密度的统计结果表明,大体上PGA值越大,地震烈度越高,地震滑坡越易发生;地震滑坡与距离双石-大川断裂的统计结果表明在双石-大川断裂的出露处地震滑坡密度未发生突变.因子的交互统计结果表明了坡度与PGA这2个因子作用于地震滑坡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65.
四川省芦山MS7.0地震发震构造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2013年4月20日的芦山“4·20”MS7.0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震中地区分布多条NE向断裂,构造较为复杂.这次地震震源机制解显示为逆冲型地震,破裂面为NE走向,与龙门山断裂带的运动性质和走向一致.地表调查只在大川-双石断裂(前山断裂)和新开店断裂(大邑断裂南段)发现局部分布的NE向地表裂缝、沿地表裂缝分布的喷砂冒水和砂土液化,不规则的边坡开裂等地表变形,以及断裂沿线较严重的滑坡崩塌和房屋破坏.野外调查没有发现明显的地震地表破裂.GPS测量结果显示,此次地震的发震断裂位于芦山县城附近或其以东,而芦山西侧的断裂也可能参与了部分活动.根据野外地质调查、GPS观测、震源机制解、震源深度、余震分布等结果综合判定,芦山7.0级地震的主要发震构造是芦山之下、大川-双石断裂和新开店断裂之间的龙门山前缘滑脱带.此滑脱带在该段的运动导致了这次地震的发生,并可能带动了它上面的大川-双石和新开店等断裂的活动.  相似文献   
66.
基于证据权方法的玉树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冲  徐锡伟  于贵华 《地震地质》2013,35(1):151-164
玉树地震诱发了2 036处滑坡。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选取与地表破裂距离、峰值加速度(PGA)、高程、坡度、坡向、曲率、坡位、与水系距离、岩性、与断裂距离、与公路距离、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等12个因素作为玉树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因子,采用加法与减法2种证据权方法,开展玉树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研究工作。结果表明:基于加法证据权方法得到评价结果的正确率为80.32%,基于减法证据权方法得到结果的正确率为80.19%。将滑坡危险性评价结果图分为极高危险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低危险区与极低危险区5类。这一成果可划分出滑坡危险区,为灾后滑坡防治、基础设施重建与自然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泥石流易发性评价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剑  黎艳  许冲 《山地学报》2016,(4):460-467
金沙江上游奔子栏-昌波河段属典型的干热河谷区,气候干热少雨,但泥石流灾害发生频繁。采用指标熵模型对干热河谷区泥石流的影响因子进行敏感性分析,最后筛选出流域地貌熵值、岩土类型、坡向、坡度、植被归一化指数、月均降雨量等6个因子作为泥石流的易发性评价因子。将研究区划分为217个小流域,以流域单元为评价单元,采用权重系数法建立了泥石流的易发性评价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制作易发性分区图。分区结果表明:研究区泥石流极高易发区和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北部的昌波-贡波段、中东部的徐龙-曲雅贡段和南部的金沙江沿岸。极高易发区和高易发区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6.4%,两区内的泥石流流域面积占泥石流总流域面积的58%。经检验泥石流的预测成功率为69.6%。  相似文献   
68.
汶川地震滑坡灾害研究综述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0  
许冲  戴福初  徐锡伟 《地质论评》2010,56(6):860-874
汶川地震后,次生滑坡灾害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文章从以下七个方面对当前汶川地震次生滑坡灾害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①汶川地震滑坡区域分布调查与编录;②重点滑坡详细调查、类型、机制、稳定性分析、运动堆积模拟;③特点与分布特征;④影响因子敏感性分析;⑤汶川地震滑坡评价;⑥汶川地震区泥石流研究;⑦滑坡岩体力学试验研究。最后,总结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以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9.
玲珑和焦家矿田是胶西北地区最负盛名的两个金矿田.目前有关这两个矿田成矿研究的成果已十分丰富,但是,成矿后隆升剥蚀程度的研究尚属空白.为此,利用最近兴起的低温热年代学技术,对两个矿田成矿后剥露程度进行了尝试研究.结果表明,玲珑矿田锆石(U-Th)/He年龄主要为80~100 Ma,焦家矿田锆石(U-Th)/He年龄主要为90~105 Ma.这些年龄与前人运用其他方法获得的成岩成矿年龄不同,其不是本区岩浆-热液成矿事件的年龄,而是成矿后花岗岩隆升剥蚀的热年龄.基于锆石(U-Th)/He年龄制约,估算本区成矿后隆升剥蚀速率大致与全球造山型金矿剥露速率相当(大约60 m/Ma).玲珑矿田总体比焦家矿田成矿后多剥露了600~900 m,焦家矿田深部找矿潜力应比玲珑矿田大.   相似文献   
70.
四川汶川Ms 8 级地震引发的滑坡与地层岩性、坡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姚鑫  许冲  戴福初  张永双 《地质通报》2009,28(8):1156-1162
震后遥感影像解译与调查结果表明,在大约48678km2的区域内,汶川Ms 8.0级地震诱发了不低于48000处滑坡灾害。基于GIS的空间分析方法,使用滑坡面积百分比(LAR)与滑坡密度(LC)2个参数,对地震滑坡的空间分布与地层岩性、坡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在整个研究区范围内,滑坡面积百分比约为1.4622%,滑坡密度约为0.9862个/km2。结果表明,滑坡多发生在坡度25~50°的区域内,滑坡易发性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升高。寒武纪地层中滑坡易发性最大,LAR约10%,LC约6.5个/km2,震旦系、奥陶系和侵入岩次之,这些地层和岩石对地震滑坡的发生均是敏感的。综合分析坡度、地层岩性与滑坡空间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以较破碎岩石为主的地层中,滑坡多发生在坡度小于30°的部位;在以较坚硬岩石为主的地层中,滑坡多发生在坡度大于40°的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