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62.
2008年5月12日汶川MW7.9地震触发了大量的滑坡。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建立了一个详细完整的汶川地震滑坡编目图。该编目图显示,汶川地震中滑坡主要分布在约110000km。的区域内,滑坡的面积为1160km2。这些滑坡是依据地震前后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和航片,使用人工目视解译方法圈定出每一个单体滑坡,每个单体滑坡对应一个区要素,并对部分滑坡进行了现场调查验证。基于此,本文选择一个面积为44031km2的滑坡高密度区域作为研究区,区内滑坡数量为196007个,面积为1150.622km2。在原汶川M8.0地震烈度分布图的基础上,基于地震滑坡面积百分比(LAP)分析,建立了地震滑坡面积百分比(滑坡密度)与地震烈度匹配定量标准:LAP≥70%,为XII烈度区;20%≤LAP〈70%,为XI烈度区;5%≤LAP〈20%,为X烈度区;1%≤LAP《5%,为IX烈度区;LAP〈1%,为VIII烈度区及低于VIII烈度的区域。对原烈度图覆盖约123832km。的VII及VII以上烈度区边界进行了修正。修正前后的烈度图与地震滑坡的匹配度分别为93.8%和95.8%,可见修正后地震滑坡与地震烈度的匹配度提高了2.0个百分点。本文所制定的地震滑坡面积百分比与地震烈度的定量关系,可为其他地震事件,尤其是发生于高山峡谷区地震事件的烈度分布图制作提供方法参考、标准和依据。 相似文献
63.
走滑断裂型地震诱发的滑坡在断裂两盘的空间分布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树地震滑坡为实例,选择高程、坡度、坡向、坡位、水系、地层岩性、同震地表破裂、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8个因子,以地震滑坡面积百分比(LAP)与滑坡点密度(LND)为指标,研究走滑断裂型地震诱发滑坡在断裂两盘的空间分布差异。在分析这些影响因子的断裂两盘的差异的基础上,基于LAP与LND两个指标详细分析断裂两盘每个因子内部级别滑坡发育的情况。结果表明,总体上北盘的滑坡较南盘发育,除了个别因子级别内南北盘滑坡差别较大外,大部分表现为南北盘滑坡分布情况类似。总之,玉树地震滑坡在断裂两盘的空间分布基本类似,只是在某些因子分级内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64.
2010年1月12日海地MW 7.0级地震触发了大量的滑坡。我们基于GIS与遥感技术构建了3类详细完备的海地地震滑坡编录图,分别为单体滑坡面分布数据,滑坡中心点位置数据与滑坡后壁点位置数据。结果表明海地地震触发了30828处滑坡,这些滑坡大致分布在一个面积为3192.85km2的区域内,滑坡覆盖面积为15.736km2。基于滑坡中心点密度(LCND)、滑坡后壁点密度(LTND)、滑坡面积百分比(LAP)与滑坡剥蚀厚度(LET)这4个衡量指标,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海地地震滑坡及其剥蚀厚度与地震参数、地形参数、公路参数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滑坡与坡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存在大致的正相关关系; 与距离恩里基约芭蕉园断裂、距离水系存在大致的负相关关系; 滑坡沿着恩里基约芭蕉园断裂距离的统计结果表明,震中以西距离震中22~26km与8~12km的区域,与震中以东距离震中6~18km的区域是地震滑坡易发区域; 斜坡曲率值越接近0,也就是坡面较平的斜坡越不容易在地震条件下发生滑动; LCND、LTND、LAP与LET高值对应的高程区间为200~1200m; 滑坡发生的优势坡向为E方向; 滑坡的发生与距离震中、距离公路没有太明确的关系。 相似文献
65.
2005年10月8日发生的MW7.6克什米尔地震在喜马拉雅地区的巴基斯坦与印度的北部触发了数千个滑坡。这些滑坡密集分布于6个地貌—地质—人类活动环境区内。基于ASTER卫星影像和GIS技术,构建并分析了一个包含2252个滑坡的空间数据库。应用滑坡多元评估判据确定单次地震事件触发滑坡各个地震滑坡控制参数的重要性。这些控制参数包括岩性、断裂、坡度、坡向、高程、土地覆盖类型、河流与公路。结果展示了4类级别的滑坡易发区域。此外,结果还表明了岩性对滑坡的影响作用最大,尤其在岩石高度破碎区域,例如页岩、板岩、碎屑岩、石灰岩与白云岩。还有,距离断层、河流与公路较近也是滑坡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滑坡也常常发生在坡向朝南的中海拔斜坡上。灌木林地、草原、农业用地也是滑坡易发区域,而森林覆盖的斜坡较少发育滑坡。研究区的1/3被滑坡极高易发区或高易发区所覆盖,需要开展快速的滑坡减灾措施。其余的区域为滑坡低易发区与中易发区,相对稳定。本文研究支持以下观点:(1)地震触发滑坡往往发生在地震滑坡控制参数相关的特定区域内;(2)在西喜马拉雅地区,森林砍伐与公路建设往往是同震滑坡或地震后短期内滑坡发生的重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66.
震后快速准确获取同震崩塌滑坡的分布范围和评估可能的灾害损失对地震灾害应急救援和安置规划至关重要,2022年MW5.8芦山地震为开展不同评价模型在区域地震崩塌滑坡的快速评估研究提供了宝贵窗口。文中选用基于机器学习方法建立的新一代中国地震滑坡危险性模型(下文称Xu2019模型)和简易Newmark模型进行了2022年MW5.8芦山地震崩塌滑坡快速应急评估研究,基于本次事件的地震滑坡数据库(包括2 352处崩塌滑坡,面积为5.51km2),探讨2种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基于Xu2019模型计算得到的崩塌滑坡面积为5.07km2,与实际崩塌滑坡面积十分吻合,而基于Newmark模型计算预测的崩塌滑坡面积达21.3km2。从评估结果的空间分布上来看,2种模型预测的高危险区域基本一致,高危险区域基本位于发震断层的上盘。但Xu2019模型对于西北区域(崩塌滑坡集中发育区)的危险性预测明显偏低,而Newmark模型对西... 相似文献
67.
玲珑和焦家矿田是胶西北地区最负盛名的两个金矿田.目前有关这两个矿田成矿研究的成果已十分丰富,但是,成矿后隆升剥蚀程度的研究尚属空白.为此,利用最近兴起的低温热年代学技术,对两个矿田成矿后剥露程度进行了尝试研究.结果表明,玲珑矿田锆石(U-Th)/He年龄主要为80~100 Ma,焦家矿田锆石(U-Th)/He年龄主要为90~105 Ma.这些年龄与前人运用其他方法获得的成岩成矿年龄不同,其不是本区岩浆-热液成矿事件的年龄,而是成矿后花岗岩隆升剥蚀的热年龄.基于锆石(U-Th)/He年龄制约,估算本区成矿后隆升剥蚀速率大致与全球造山型金矿剥露速率相当(大约60 m/Ma).玲珑矿田总体比焦家矿田成矿后多剥露了600~900 m,焦家矿田深部找矿潜力应比玲珑矿田大. 相似文献
68.
以玉树地震滑坡为实例,选择高程、坡度、坡向、坡位、水系、地层岩性、同震地表破裂、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8个因子,以地震滑坡面积百分比(LAP)与滑坡点密度(LND)为指标,研究走滑断裂型地震诱发滑坡在断裂两盘的空间分布差异。在分析这些影响因子的断裂两盘的差异的基础上,基于LAP与LND两个指标详细分析断裂两盘每个因子内部级别滑坡发育的情况。结果表明,总体上北盘的滑坡较南盘发育,除了个别因子级别内南北盘滑坡差别较大外,大部分表现为南北盘滑坡分布情况类似。总之,玉树地震滑坡在断裂两盘的空间分布基本类似,只是在某些因子分级内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69.
青藏高原块体运动模型与地震活动主体地区讨论:鲁甸和景谷地震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利用现有的活动断层资料和GPS监测数据等,按照活动块体的基本定义,假定块体的运动近似于刚性块体模型,对青藏高原的活动块体进行了一、二级划分,给出了具有运动学属性的块体运动学模型,通过对10多年来青藏高原系列地震,包括2014年鲁甸和景谷地震与块体运动之间关系的分析,讨论了未来地表破裂型地震活动的主体地区,指出巴颜喀拉和羌塘等块体的主控边界断裂是青藏高原最新1期地震活动的2个主体地区,鲜水河断裂东南段、安宁河断裂、大凉山断裂、小江断裂南段和红河断裂中南段,以及东昆仑断裂玛沁—玛曲段是最新活跃期内可能再次发生7级左右地表破裂型地震的地点;对地表破裂型地震的异常监测应关注块体边界不同构造部位的应变状态差异及其相关物理量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70.
玉树地震诱发了2 036处滑坡。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选取与地表破裂距离、峰值加速度(PGA)、高程、坡度、坡向、曲率、坡位、与水系距离、岩性、与断裂距离、与公路距离、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等12个因素作为玉树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因子,采用加法与减法2种证据权方法,开展玉树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研究工作。结果表明:基于加法证据权方法得到评价结果的正确率为80.32%,基于减法证据权方法得到结果的正确率为80.19%。将滑坡危险性评价结果图分为极高危险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低危险区与极低危险区5类。这一成果可划分出滑坡危险区,为灾后滑坡防治、基础设施重建与自然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