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127篇
测绘学   69篇
大气科学   76篇
地球物理   69篇
地质学   230篇
海洋学   8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7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依据干旱区绿洲生态环境特点,建立了完整的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GIS和遥感技术,分别从生态压力、生态敏感度和生态稳定度3方面对研究区生态脆弱性进行分析,并运用综合指数法、层次分析法得出综合评价结果。结果表明,研究区80%以上的区域已达到中度脆弱级别,近1/6的区域为重度脆弱区,在分布上呈现从东向西明显增加的特点。生态脆弱性表现出了显著的土地利用效应,随着脆弱度等级的增加,荒漠化面积所占比例大幅度提高。进行荒漠化治理、保证生态用水是吐鲁番绿洲生态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92.
众多研究表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与东亚季风以及我国气候的年代际异常存在显著影响,然而其影响途径及机制仍不明确.本文分别分析了年代际尺度上的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南北半球际大气质量振荡(IHO)以及东亚季风的变化特征,据此建立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它们对我国东部冬夏两季年代际气候异常的影响,所得主要结果包括:(1)PDO与IHO以及东亚季风强度具有明显的年代际波动特征,三者之间存在较好联系,其中它们在70年代和90年代后期处于负位相,而在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均处于正位相期.PDO和IHO对全球大范围的低层气温异常,以及大气质量迁移尤其是东半球30°S-50°N区域的质量变化具有显著并且空间一致的影响;(2)当PDO为正位相时,整层大气质量年代际异常呈偶极型的自东半球向西半球太平洋区域输出,造成了南北半球际以及海陆间大气质量迁移,同时引起Walker环流的上升和下沉支位置变化,以及越赤道大气质量流的向北异常输送,并由此建立起东亚季风与PDO和IHO之间的联系;(3)PDO年代际异常与冬夏季节蒙古地区地表气压变动存在密切联系.当PDO指数增强时,冬夏季850hPa均出现显著反气旋风场异常,并在我国东部形成异常北风,从而显著影响东亚冬夏季风强度变化.与之对应,PDO指数与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的站点气温、降水的年代际分量保持显著的同期相关.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双源CT检查冠状动脉中,心率对图像质量及延迟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0年1月在我院接受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310例患者资料,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AHA)的指导原则把冠脉分成15段.每例图像均经三维工作站处理重建后,由两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对图像质量评分,按受检时心率分5组,分...  相似文献   
94.
利用边际谱方法对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前天基和陆基电场变化情况进行了联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空间电场方面,由重复轨道和连续轨道电场边际谱演化看出,电离层电场从2008年4月27日左右开始,其边际谱出现了明显的增强现象(增大1~2个量级),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汶川地震发生.(2)陆基电场方面,中法合作的松山...  相似文献   
95.
通过对流域内不同类型水取样分析,发现流经不同岩层的地下水具有不同的ρ(Sr2+)、ρ(Sr)/ρ(Ca)、ρ(Sr)/ρ(Mg)值.一般来说,流经砂岩层的基岩裂隙水ρ(Sr2+)低,而ρ(Sr)/ρ(Ca)、ρ(Sr)/ρ(Mg)值较高,当砂岩中的基岩裂隙水受到灰岩岩溶水或煤系地层水补给时,其ρ(Sr2+)、ρ( Sr...  相似文献   
96.
辽宁东部早元古宙辽河群变质岩系底部硼矿床,是我国已知的大型热液矿床.通过对矿床地质、矿物岩石特征研究表明,辽东硼镁矿是层控热液交代矿床.其基底混合花岗岩强底劈上涌作用,促使其近接触带的矿物岩石产生热液交代作用,地层中的电气石分解重组,硼酸根交代蛇纹石、镁橄榄石、大理岩,形成硼镁矿,这一成矿化学反应特征的发现,为辽宁东部...  相似文献   
97.
In the last decade, there has been increasing interest in climate change, pasture degradation and its driving forces, and innovations in nomadic pastoralism on the Tibetan Plateau.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of indigenous strategies of adaptation to pasture degradation, which limits the effectiveness of adaptation strategies planned by local govern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nomads’ strategies of adaptation to pasture degradation on the basis of a field survey of three townships of Dalag County in the source regions of the Yangtze and Yellow rivers. Pastures there have evidently degraded, with pastures in Wasai mainly in a state of slight or medium degradation and those in Manzhang and Jianshe in a state of medium or severe degradation. With the degradation of pasture, the grazing time is reduced, which affects the livelihoods of nomads. Although the Four-Package Project has commenced in this region, there is still severe fodder shortage in winter and spring. The traditional hay storage strategy does not work because of pasture degradation, and few nomads establish fenced and artificial pastures. Therefore, nomads have employed other strategies, such as renting pasture, providing supplementary feed, and diversifying their livelihoods. Local strategies taken by nomads can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into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livelihood improvement in the region and suggest changes to means promoted by local government. It is necessary to seek new means that combine the best aspects of nomadic pastoralism with modern stockbreeding technologies to help nomads adapt to pasture degeneration and improve their livelihoods.  相似文献   
98.
利用NCEP再分析数据和观测数据,对2000年6月6日甘肃省人工增雨作业时的一次飞机积冰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利用WRF模式对72个飞机积冰实例的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结合飞机飞行速度建立了积冰强度预报模型,通过统计分析和拟合得到预报模型的参数,并利用飞机实测报告对该模型的预报效果进行了回报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对飞机积冰强度的预报准确率为69.44%,强度预报结果偏弱占比25%,偏强占比5.56%。  相似文献   
99.
100.
对桂林地区地下河水、岩溶大泉中的δ13CDIC、δ18O及Ca2+、Sr2+含量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河水的δ13CDIC值范围为–15.99‰~–12.29‰,平均值为(–14.03±1.15)‰;δ18O值范围为–6.63‰~–5.78‰,平均值为(–6.24±0.24)‰。岩溶大泉的δ13CDIC值范围为–15.26‰~–9.22‰,平均值为(–12.05±1.57)‰;δ18O值范围为–6.97‰~–3.19‰,平均值为(–5.68±0.97)‰。岩溶大泉的δ13CDIC值、δ18O值比地下河水的分别偏重1.98‰和0.56‰。通过分析发现,水的循环方式引起了不同类型地下水的同位素差异,地下河以管道流的形式进行循环,循环速度快,水岩作用时间短,碳酸盐岩碳的贡献相对较少;同时,出口处水所经历的蒸发作用时间也短,水的δ18O值偏轻。岩溶大泉以裂隙流的形式进行循环,循环速度慢,水岩作用时间长,碳酸盐岩碳的贡献相对较多;泉口处水所经历的蒸发作用时间也长,水的δ18O值偏重。Sr/Ca值与δ13CDIC值具有正相关关系,而与δ18O值的相关性差。这意味着δ13CDIC值与Sr/Ca值一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地下水的径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