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76篇
测绘学   60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113篇
地质学   282篇
海洋学   68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61.
唐山地震地面主破裂带及地震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6年7月28日唐山市发生7.8级地震,震中烈度十一度,通过震中区沿华夏系陡河断裂长10公里的地震裂缝带:当日滦县又发生7.1级强余震,震中烈度九度,通过震中沿滦县西断裂产生9公里长的孤形地震缝带。两次地震裂缝以张扭性为主,其组合型式有多字型、斜列式,锯齿状等三种,反映运动的方式以水平运动为主,前者顺时针扭距最大1.53米,两者的垂直落差0.1~0.8米。地震裂缝出现的位置、力学性质、活动方式分别与陡河断裂和滦县西断裂一致;余震区长轴,由面波得到的断面走向与由物探、地面形变与卫星象片工作中发现的走向NE50°的华夏系深断裂一致;由地面形变与地震波两种资料定出的平均错距相差大于473厘米。从这几方面看这条深断裂,震前出现无震蠕动,与震前一年沿陡河断裂出现多起宏观蠕动现象一致,表明这两次地震就是华夏系深断裂蠕动,分别牵动新华夏系陡河断裂和滦县西断裂运动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62.
作者采用马坑天然岩石作为实验试料,以辉绿岩和大理岩不同比例系统 (100%辉绿岩0%大理岩—0%辉绿岩100%和大理岩) 在500atm、350—650℃条件下的中性介质水溶液中,经过168小时的持续实验,形成了一套与马坑矽卡岩分带基本吻合的矽卡岩矿物组合。借以对实验产物进行矿物共生分析,证明了原始岩石化学成分与其所产生的共生矿物一致性,说明了实验结果是内协合的,并且帮助确定实验上观察不到的有关反应,揭示了矽卡岩形成的机理。  相似文献   
563.
围绕BDS-3多频模糊度解算中的最优组合观测量选取问题,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分别实现不同基线长度下三频、四频及五频最优组合观测量的选取及特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频率数的增加,高质量线性组合数目急剧增多;相比于三频、四频,五频更有利于形成总噪声水平小的组合观测量、长基线模糊度的单历元快速固定及实现实时精密定位。  相似文献   
564.
郧西人遗址洞穴发育与埋藏环境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北省黄龙洞"郧西人"遗址是2004年新发现的一处重要的更新世晚期古人类遗址。3年来已经进行过3次发掘,出土了距今约10万年的晚期智人牙齿化石及文化遗物,是在东亚地区发现时代最早的现代人遗址。黄龙洞处于秦岭东段南麓的两郧断裂带,发育于上震旦系陡山沱组细晶灰岩和泥灰岩地层中,周围紧闭褶皱和次级断裂发育,为岩溶的发育提供了先决条件。黄龙洞的形成表现为前期以岩溶裂隙水溶蚀为主,后期则转变为大型管道状溶洞。古人类进入洞穴的出入口可能从洞顶"天窗"型开口入洞。古人类遗物属原地埋藏环境,活动期气候以温暖、干燥为主。  相似文献   
565.
基于南黄海海相残留盆地的油气地震勘探,开展了针对性的沉放深度与枪阵组合的地震采集参数海上试验,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子波特征、频带、能量、信噪比和F—K频谱的分析工作,制定了统一的处理流程,并进行了成像处理。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对不同的试验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优选了地震资料批量采集参数。  相似文献   
566.
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区发育2套海相构造层,以下志留统高家边组泥岩滑脱带为界可划分为海相上构造层和海相下构造层。海相上构造层构造相对较复杂,以冲断结构为主,褶皱及叠瓦状逆冲断裂发育。对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区多道地震资料进行处理解释表明,中部隆起区广泛发育海相上构造层,平面上总体表现为自西向东厚度呈厚—薄—厚的沉积格局。断裂系统发育,以近EW向断裂最为发育,其次为NE向断裂,NW向断裂则较为零星。构造应力以挤压和走滑为主,主要发育挤压、压扭和张扭3种构造样式。  相似文献   
567.
南黄海区域地质构造背景与地震勘探部署及试验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造特征研究是地震测线部署的基础,在对海相残留盆地构造特征分析基础上,选择中部隆起有效反射齐全、品质好的区域,进行了测线方向海上对比试验。通过试验资料的统一处理与对比分析,结合区域构造特征确定了地震勘探部署方案。  相似文献   
568.
影像质量评价对遥感影像处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在论述当前常用全参照遥感影像质量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选用IKONOS,TM,SPOT,QuickBird四幅光学影像作为实验原数据,首先对各影像添加不同程度的高斯白噪声和降质重采样处理,然后以原数据作为全参照进行统计对比分析,验证信息熵、清晰度、均方误差、峰值信噪比、结构相似度5个常用影像质量评价指标的可靠性。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总结,得出了一些有益结论,可为光学遥感影像的选取与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69.
根据核磁共振找水原理,选择一个典型滑坡——安徽阳台滑坡,利用核磁共振直接找水仪测试结果,划分该滑坡的地下水含水层,确定滑动面,并运用钻探资料进行验证,证明了该方法在滑坡探测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70.
电性柱结构模型通常用来代表某一地区范围内在纵向上的电性变化特征。利用大地电磁测深资料进行区域电性特征分析时,一般采用单独的TE模式、TM模式、TETM均值模式进行一维反演计算,难以取得较好的区域电性特征。等效视电阻率法是依据阻抗张量复数旋转不变而推导出来的,计算测点下方等效视电阻率的一种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不会因地表测量方位不同而发生变化。在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地区,利用该方法可以较好地获得该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纵向电性结构特征。以东北阵列大地电磁"标准点"为例,依据实测资料设计一个复杂的三维模型,通过模型的正反演计算和模型对比实验研究,该方法在横向上、纵向上均具有较好的分辨率;将该方法应用到东北阵列大地电磁场"标准点"电性柱模型构建上,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