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0篇 |
免费 | 99篇 |
国内免费 | 7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3篇 |
大气科学 | 21篇 |
地球物理 | 120篇 |
地质学 | 310篇 |
海洋学 | 84篇 |
天文学 | 3篇 |
综合类 | 16篇 |
自然地理 | 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24篇 |
2021年 | 28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37篇 |
2018年 | 27篇 |
2017年 | 31篇 |
2016年 | 27篇 |
2015年 | 21篇 |
2014年 | 36篇 |
2013年 | 35篇 |
2012年 | 35篇 |
2011年 | 23篇 |
2010年 | 21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27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湖北郧西黄龙洞古人类遗址自2004年发现以来已进行过3次系统发掘,出土了距今约10万年的晚期智人牙齿化石、哺乳动物化石和38件石制品。文章从类型、原料、剥片技术、加工技术等方法对石制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黄龙洞古人类选择围岩内部的石英质岩脉和洞外河流形成的河卵石进行剥片和加工石器,类型包括石锤、石核、石片、石器、断块和碎屑等,个体以中小型居多;锤击法为剥片基本方法,砸击法被少量使用;石器多为片状毛坯制作而成,刮削器是石器的主要类型,此外还有手镐、砍砸器、石锥和雕刻器等,石器为锤击法单向简单加工而成。另外,结合洞穴自然环境、动物化石埋藏及考古分析等证据,探讨了古人类于更新世晚期对黄龙洞的利用方式和生存行为。 相似文献
102.
Velocity structure of uppermost mantle beneath North China from Pn tomography and its implication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301 Pn arrival time data are collected from the seismological bulletins of both national and regional seismic networks. Pn travel time residuals are tomographically inverted for the Pn velocity structure of uppermost mantle beneath North China.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average Pn velocity in North China is 7.92 km/s, and the velocity varies laterally from ?0.21 to +0.29 km/s around the average. The approximately NNE trending high and low velocity regions arrange alternatively west-eastward. From west to east we can see high velocity in the middle Ordos region, the Shanxi graben low, the Jizhong depression high, the west Shandong uplift and Bohai Sea low, and the high velocity region to the east of the Tanlu fault. In the southern boundary zone of the North China block, except for the high velocity in the Qingling Mountains region, the velocity is generally lower than the average. Obvious velocity anisotropy is seen in the Datong Cenozoic volcanic region, with the fast velocity direction in NNE-SSW. Notable velocity anisotropy is also seen around the Bay of Bohai Sea, and the fast velocity directions seem to show a rotation pattern, possibly indicating a flow-like deformation in the uppermost mantle there. The Pn velocity variations show a reversed correlation with the Earth's heat flow. The low Pn velocity regions generally show high heat flow, e.g., the Shanxi graben and Bohai Sea region. While the high Pn velocity regions usually manifest low heat flow, e.g., the region of Jizhong depression.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Pn velocity variation in the study region is mainly aroused by the regional temperature difference in the uppermost mantle. Strong earthquakes in the crust tend to occur in the region with the abnormal low Pn velocity, or in the transition zone between high and low Pn velocity regions. The earthquakes in the low velocity region are shallower, while that in the transition zone are deeper. 相似文献
103.
西藏锑矿中金和锑的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藏锑矿资源丰富,该矿的复杂性(含硫高,锑金共生)以及地理条件的特殊性,使得我们在分析金和高含量锑 的时候存在两个问题:首先是对测定锑的影响,其次是锑的干扰造成金测定结果不准确。本文采用王水溶矿,柠檬酸防止锑挥发及水解,氯化钡消除硫干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高含量锑,线性范围为0.xx-xx,xx%。根据锑量加入适量氯化铵,能有效消除锑对金的干扰,从而准确测定金;采用氢醌容量法可准确测定0.1-200μg/g的金;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可以准确测定0.05-30μg/g的金。 相似文献
104.
基于GIS技术的中国海域油气资源可视化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以黄海盆地油气勘查可视化数据库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油气资源是在漫长的物质历史时期由沉积物中的有机质转化而来的,油气生成之后,经运移,聚集而成藏,油气资源在地下的分布具明显的地理特征。在地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切与地理特征相关的数据信息的良好载体,是用来定量地采集,管理,分析具空间地理特性的油气资源区域分布的最好工具,黄海盆地油气资源勘查可视化数据库是中国海域油气资源可视化数据库的一个组成部分,以黄海盆地油气勘查可视化数据库为例,论述用GIS技术建立中国海域油气资源可视化数据库设计与实现的方法,将枯燥的数据信息转化为可视化的结论,为油气资源勘探部署,规划管理及决策提供直观快捷的服务。 相似文献
105.
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发现高铬型和高铝型豆荚状铬铁矿体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豆英状铬铁矿按其矿物化学组分分为高铝型(Cr#值为20~ 60)和高铬型(Cr#值为60~80)两类(Thayer,1970),在全球已报道的豆英状铬铁矿中普遍为在一岩体内只存一种类型的矿体,而在同一岩体内发现两种类型的铬铁矿体较少见.位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普兰岩体中首次发现同时存在高铬型和高铝型铬铁矿,岩体由地幔橄榄岩、辉长辉绿岩、火山岩等组成.地幔橄榄岩主要为方辉橄榄岩、纯橄岩和少量二辉橄榄岩.在方辉橄榄岩中发现7处透镜状的铬铁矿矿体露头,矿石类型主要有致密块状、稠密浸染状和稀疏浸染状等.矿体长2~6m,厚0.5~2m,矿体的最大延伸方向为北西-南东向,与岩体的展布方向一致,矿石的Cr#=52~88,高铬型铬铁矿包括Cr-2~5矿体,Cr#值为63~89,高铝型铬铁矿有Cr-1和Cr-6矿体,Cr#=52 ~55.矿石中脉石矿物主要为橄榄石、角闪石、蛇纹石等.普兰地幔橄榄岩的矿物结构显示,岩体经历了强烈的部分熔融以及塑性变形作用,地幔橄榄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体形成于MOR,后受到SSZ环境的改造.并且依据铬尖晶石-橄榄石/单斜辉石的矿物化学成分,识别出普兰地幔橄榄岩至少经历了3次不同的部分熔融,包括早期部分熔融(~10%)、晚期部分熔融(20%~30%)和局部的减压部分熔融作用(~15%).对比其他铬铁矿矿体和地幔橄榄岩的矿物组合,矿物化学和地球化学等,显示普兰豆荚状铬铁矿矿体与典型高铬型、高铝型铬铁矿具相似性,并存在较大的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106.
107.
西藏康金拉铬铁矿石的矿物学研究中,发现大量的微粒金刚石和碳硅石等超高压异常地幔矿物,表明它们产在一个强还原的高压环境.本研究在铬铁矿石中还发现了刚玉及其中大量的矿物包裹体.电子探针等方法研究表明,包裹体的种类包括简单氧化物,如金红石;自然钛;Ti-N、Ti-Si、Ti-C、Ti-Si-P、Ti-B等合金类;含稀土元素的硅酸盐矿物,以及一些未知矿物.结合对铬铁矿石中其他矿物的研究成果,认为康金拉铬铁矿石中的刚玉及其中的强还原环境形成的矿物组合形成于深部地幔.因此,康金拉铬铁矿石中的刚玉可以认为是一种新的带有高压环境信息的标志性矿物. 相似文献
108.
109.
南黄海中-新生代盆地经历了中生代印支运动以来的多期构造运动改造,凹陷分隔性强,各凹陷烃源岩发育条件差异大。利用地质调查获得的最新资料,从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以及成熟烃源岩体积参数等方面,重点探讨了中-新生代陆相盆地生烃条件好和较好的7个凹陷的烃源潜力及中-古生界海相烃源岩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北部坳陷的北部凹陷、东北凹陷以及南部坳陷的南四凹陷属于一类生烃凹陷,北部坳陷的南(西)部凹陷、南部坳陷的南五凹陷属于二类生烃凹陷,而北部坳陷的中-东部凹陷以及南部坳陷的南七凹陷为三类生烃凹陷。印支构造面之下的中-古生界海相层系是盆地内另一套重要烃源岩,其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分异明显,在中-新生代凹陷间低凸起区最低,坳陷周围的隆起区最高,新生代凹陷区"基底层"内热演化程度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110.
针对UAV倾斜三维建模中计算机视觉算法存在的空间尺度不确定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UAVPOS数据的空间尺度确定方法。该方法借鉴摄影测量空间定位原理,利用UAV影像附带的POS数据实现具有真实空间尺度/空间坐标的计算机视觉三维重建。为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研制了一个基于计算机视觉库的实景三维重建模块,并使用2个不同场景的、附带不同POS数据的UAV影像进行三维建模及精度分析。结果表明,本文基于UAV POS数据的计算机视觉三维重建空间尺度确定方法不仅能高效重建出高质量的三维模型,还有效解决了空间尺度和空间定位问题,若采用高精度的POS数据,则可重建出空间定位精度高的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