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4篇
  免费   206篇
  国内免费   285篇
测绘学   88篇
大气科学   68篇
地球物理   148篇
地质学   582篇
海洋学   130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68篇
自然地理   8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66年   3篇
  1958年   9篇
  1956年   3篇
  1940年   2篇
  193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1989年12月6~8日,北京市地矿局在昌平县沙河镇召开了区调成果验收会议,对北京市地质调查所区调一队提交的1∶5万石景山幅、良乡幅联测报告进行评审验收。会议对这二幅全部由80年代的青年地质工作者完成的区调成果给予较高的评价,认为在某些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主要成果如下:  相似文献   
32.
对小湾水电站大坝坝趾6000kN级大吨位预应力锚索施工技术进行了总结。主要就钻孔工艺、编索、安装、注浆、张拉等工序中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详细讨论,对排渣困难、掉块卡钻、降摩减阻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处理。  相似文献   
33.
34.
晚白垩世以来沿阿尔金断裂带的阶段性走滑隆升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年代学和沉积学特征表明,与印度板块约55MaBP以来沿喜马拉雅东、西构造结缝合带碰撞后青藏高原的阶段性隆升相对应,沿阿尔金断裂带阿尔金山地区亦发生阶段性走滑隆升,时间段大致为55~30MaBP、约20MaBP、约10MaBP和1~0.8MaBP.始新世-渐新世期间,阿尔金断裂大型左行走滑活动的发生,对中国西北大陆构造格架产生巨大的影响,不仅改造了古老的盆地和褶皱带,而且控制了新生代的走滑拉分盆地和两侧盆地的沉积速率,并对青藏高原的阶段性隆升和地壳物质东向蠕散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5.
开展硬塑-流塑浅埋黄土隧道室内大型三维YTLH岩土联合地质模型试验,对比分析了硬塑、软塑、流塑3种状态,12 m和24 m两种埋深下的围岩内部位移、预收敛变形、掌子面挤出位移和径向围岩压力。结果表明:硬塑、软塑和流塑条件下围岩内部位移差率均呈现出"拱顶极小、两侧边墙极大"的特征,拱顶位移差率小于20%、两侧边墙位移差率大于91%;拱顶设计4.5 m长锚杆抗拉效果甚微,边墙围岩内部位移差利于锚杆抗拉效应的充分发挥;硬塑、软塑、流塑预收敛率分别接近65%、70%、80%,开挖对掌子面前方影响范围分别为0.5D、0.6D、0.8D,且呈现出直立型、鼓出型、滑塌型不同失稳破坏模式;应力释放率关系为硬塑<软塑<流塑,软流塑态拱顶应力释放率最大约70%,实际工程应避免软流塑态瞬时应力释放过渡而失稳。双线浅埋黄土隧道合理预留变形量建议取值:硬塑(拱顶55~70 mm、边墙15~20 mm),软塑(拱顶166~180 mm、边墙40~50 mm),流塑(拱顶290~300 mm、边墙125~140 mm),且拱顶和边墙之间按曲线过渡非等量留设。  相似文献   
36.
袁继海  詹秀春 《岩矿测试》2013,32(5):840-840
《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B: Atomic Spectroscopy》(ISSN:0584-8547),简称《Spectrochimica Acta B》,是国际上著名的光谱学期刊之一。《Spectrochimica Acta B》可追溯至1941年创刊的《Spectrochimica Acta》,《Spectrochimica Acta》于1967年起分为A、B两辑,A辑为《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A: Molecular and Biomolecular Spectroscopy》。  相似文献   
37.
文中报道了天津市北部燕山山前地带共4个高岩心采取率钻孔的沉积学、地层学、年代学和微体古生物综合研究。420个热退磁样品的磁倾角曲线显示,具147 m厚松散地层的标准孔Z3孔下部地层属于2.58 Ma的松山(Matuyama)极性带。随着地壳沉降,只是从早更新世,冲积扇侧缘泥质沉积物才开始充填了底砾岩层之上的沉积空间,形成广义的山前盆地中的泛滥平原;与传统上视为上新统特征沉积的红棕色黏土类似的亮黄橙—黄橙色—亮红棕色黏土,延续出现到早更新世中期,当时区域沉降中心位于距离山前断裂不足4 km处。0.78 Ma以来的布容(Brunhes)极性带厚57.8 m。谨慎地依据120 ka的布莱克(Blake)亚时确定上更新统后,可见中更新统大部缺失,与天津市区沧县隆起和北京永定河冲积平原南部所见此时的地层间断十分相近。3个钻孔的7个14C测年数据证实,距离山前断裂不足2 km的钻孔45 ka以来的地层最厚达41 m;显示自MIS3初始期,沉降中心向北迁移更靠近山前断裂,且在构造断裂作用下形成了新的狭义的山前盆地。研究区可见15 ka富有机质黏土及上覆泥炭,表明末次冰消期开始的气候转暖首先影响到华北平原山前地区。此项工作为研究晚新生代以来"源到汇"过程中渤海湾西岸的沉降提供了一个基准点。  相似文献   
38.
基于物质平衡原理,利用烃源岩含气量检测数据及其相应的烃源岩地化分析数据,并结合烃源岩累计TOC贡献以及烃源岩累计相对厚度贡献的相关关系,对须五段优质气源岩特征进行研究。综合两种分析方法结果,确定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五段优质气源岩有机质丰度下限值为1.8%。在平面上,须五段优质气源岩主要分布在须五段中亚段,优质气源岩厚度主要为40~120 m,厚度中心主要分布在成都凹陷,一般都在60~120 m左右,生烃强度在10×10~8m~3/km~2以上。  相似文献   
39.
释光测年是第四纪年代学中应用较广泛的重要测年方法。释光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热释光(Thermoluminescence,简写TL)阶段到光释光(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简写OSL)阶段,测年研究的载体矿物主要是长石和石英。因测试目的不同,前处理方法有一定的差异。本文主要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针对沉积物、陶瓷、暴露岩石三种释光测年样品的长石或石英获取方法进行总结,以期对释光测年样品前处理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0.
云南个旧锡矿是全球最大的锡多金属矿床之一,但矿区内同时代花岗岩成锡矿潜力差异显著,其控制因素仍不清楚。本文选取贫矿的龙岔河似斑状花岗岩和成锡矿的老厂-卡房(后文简称老-卡)花岗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全岩地球化学成分和黑云母成分分析,系统研究个旧矿区不同花岗岩成锡矿潜力差异的控制因素。测试结果表明,龙岔河花岗岩和老-卡花岗岩具有相似的、以表壳物质为主的岩浆源区以及较高的初始熔融温度,表明岩浆源区和熔融条件不是控制二者成矿潜力差异的主要原因。黑云母成分显示老-卡花岗岩和龙岔河花岗岩均具有较低的氧逸度,岩浆演化过程中锡为不相容元素,有利于锡在残余熔体中富集,表明氧逸度条件也不是导致成矿潜力差异的关键因素。龙岔河花岗岩发育角闪石、榍石、黑云母,而老-卡花岗岩发育岩浆白云母,指示后者分异程度更高。此外,与龙岔河花岗岩相比,老-卡花岗岩具有富硅,贫钛、铁、镁、钙和稀土元素特征,稀土元素呈现“海鸥式”配分模式,并且具有较低的Nb/Ta、Zr/Hf、K/Rb和较高的Rb/Sr比值,同样指示老-卡花岗岩具有更高的结晶分异程度。并且相比于龙岔河花岗岩为准铝质的特征,老-卡花岗岩的过铝质特征有利于锡分配进入岩浆出溶的流体相中富集成矿。因此,岩浆性质和演化程度是导致个旧地区不同花岗岩成矿潜力差异的主要原因,龙岔河花岗岩形成锡矿化的潜力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