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65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71.
王海娇  何炼  杨柳 《地质与资源》2016,25(3):298-300
对翁泉沟硼矿采集的4个矿石样品进行测试,分析得出其主要成分由硼镁石Mg2[B2O4(OH)](OH)和硼镁铁矿(Mg,Fe)2Fe(BO3)O2组成.本物相分析方法通过对样品进行湿法磁选、酸溶方法测定硼镁铁矿中的硼元素.磁选后残渣经酸溶测定硼镁石中硼元素,结果显示其组分与实际地质成矿组分相吻合.实验证明本测试方法对硼矿石物相及硼矿物在自然界中的赋存状态测定分析快速、准确,为当前的硼矿石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能够满足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172.
朱艳杰  庞园涛  杨柳  黄建新 《岩土力学》2016,37(Z1):334-340
研究砂岩型铀矿床中本源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At.f)、嗜酸性氧化硫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At.t)对黄铁矿及铀矿浸出的协同作用。采用富集培养法、无机盐硅酸钠平板法对砂岩型铀矿中的硫杆菌分离纯化,通过分析菌株的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结果及16S rDNA序列确定菌株的系统发育地位,并利用摇瓶培养法设计浸矿试验,向黄铁矿浸出体系中分别加入分离纯化的At.f、At.t及混合的At.f和At.t,检测pH值、氧化还原电位值(Eh值)的变化,浸矿40 d,测定浸矿体系的总铁离子浓度和硫酸根离子浓度,并分析黄铁矿矿渣表面形态及成分。根据黄铁矿的浸出结果,设计铀矿浸出试验,浸矿40 d,测定浸出体系中的pH值、Eh值、总铁离子浓度、硫酸根离子浓度等参数并计算四价铀的浸出率。结果表明,分离的两株优势菌中SW-2鉴定为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t.f),SW-3鉴定为嗜酸性氧化硫硫杆菌(At.t)。At.f、At.t浸出黄铁矿和铀矿时存在协同作用,At.f为浸矿体系的强氧化剂,主要将Fe2+氧化成Fe3+,Fe3+将UO2氧化成可溶性的UO22+;At.t可为浸矿体系提供酸性环境;At.f: At.t = 5:1试验组对黄铁矿和铀矿的浸矿效果最好,四价铀的浸出率为55.60%,黄铁矿矿渣表面形态显示细菌对黄铁矿存在直接的氧化作用;At.f、At.t高效浸出黄铁矿的菌量比例对以黄铁矿为伴生矿的铀矿的细菌浸出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可以为工业微生物浸铀时提供一定的支持并为以黄铁矿为伴生矿的其他矿物的微生物浸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3.
介绍小波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分析小波神经网络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采用遗传算法对小波网络的学习算法进行改进,建立基于遗传算法的小波神经网络模型.对由于地下水位变化而引起的地面沉降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利用地面沉降的实测资料建立基于遗传算法的小波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与BP小波神经网络模型比较,具有拟合精度高和预测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4.
水-煤相互作用是影响煤矿矿井水水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揭示煤中重金属元素的溶出机制,利用连续化学提取、浸溶实验等方法分析了煤中10种重金属元素赋存形态,量化了水-煤相互作用过程中重金属元素平均溶出浓度,梳理了影响煤中重金属元素溶出的内在和外在因素。结果表明:(1)煤中的Hg和Cr主要以残渣态存在;Mo主要以残渣态和可氧化态存在;Ni、Cu、Co、Zn和Cd主要以残渣态、可氧化态和弱酸提取态存在;As和Pb主要以残渣态、可氧化态和可还原态存在。(2)各重金属元素的平均溶出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Zn、Cu、Ni、Cr、Co、Mo、As、Cd、Pb、Hg,对应浓度分别为25.73、25.21、18.12、13.22、8.10、4.31、0.77、0.60、0.50、<0.10μg·L-1。(3)影响煤中重金属元素溶出的内在因素包括元素赋存含量、元素赋存状态和存在形式、煤炭产酸性能、水体Eh值等;外在因素包括氧暴露条件、水-煤相互作用时间等。在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导致了不同地区煤中重金属元素溶出特征具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75.
与传统卫星遥感相比,机载高光谱遥感具有高时空分辨率、机动灵活等优势,可解决传统水质监测方法中存在的短板问题。机载高光谱遥感反演方法可以更全面地反映水质的时空分布变化,能够更好地捕捉地物光谱特征以提取更多的水质参数,适用于内陆水体或海湾的水质监测和水体污染的应急遥感监测。文章简述了机载高光谱遥感的特点,阐述了机载高光谱遥感水质监测的原理、监测对象和方法,综合介绍了有人机载和无人机载高光谱遥感在内陆水体或海湾水质监测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剖析了机载高光谱遥感在水质监测中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6.
177.
李雨晨  秦宇  杨柳  李哲  鲁伦慧 《湖泊科学》2023,35(1):131-144
双碳”背景下,我国能源结构面临持续转型发展。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水电开发是近年来长江上游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工作。然而,筑坝蓄水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区域碳排放情况。评估水库碳排放量是客观、科学认识水电清洁能源属性的基础,是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于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层级1(Tier 1)的方法,以长江上游24个中、大型水库为案例,探讨长江上游典型水库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量,并通过蒙特卡洛模拟对估算结果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及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24个水库的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分布在0.0342~140.59 Tg CO2eq的区间内,总排放量达到264.05 Tg CO2eq(其中,CO2排放量占9.12%,CH4排放量占90.88%),单位发电量的碳排放均值为3.30 g CO2eq/(kW·h)(0.01~17.64 g CO2eq/(kW·h)),最小、最大值分别出现在锦屏二级水库和彭水水库。此外,敏感性分析发现,在模型涉及的参...  相似文献   
178.
重建沉水植物群落是修复浅水富营养化湖泊的关键.河蚌可改善水下光照条件、促进沉水植物生长,因此放养河蚌常被用于沉水植物群落恢复的并行手段.河蚌是鳑鲏产卵的重要基质,因此河蚌可能促进鳑鲏种群发展,而鳑鲏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还尚不清楚.本研究以密刺苦草、大鳍鱊和背角无齿蚌为研究对象,通过中宇宙试验研究河蚌和鳑鲏对附着藻的影响,以及鳑鲏对水质和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及机理.结果发现:鳑鲏显著增加了水体总磷、总溶解性磷、总悬浮物和叶绿素a浓度,而对总氮和总溶解性氮浓度的影响不显著.河蚌对苦草的相对生长率、总株数、根冠比及苦草最大叶长均无显著影响,而显著增加了苦草的单株平均生物量,这可能与河蚌组较高的附着藻生物量有关.鳑鲏未显著影响河蚌与苦草间的关系,但鳑鲏的出现显著增加了附着藻类生物量;此外,鳑鲏还降低了苦草的根冠比,而增加了苦草的最大叶长,这可能与鳑鲏引起的营养盐和叶绿素a浓度升高,以及植物表面附着藻生物量显著升高有关.鳑鲏属于小型杂食性鱼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分布广泛,与沉水植物关系密切,且易在修复后的湖泊中形成优势鱼类,因此在湖泊修复和管理中应加强此类小型杂食性鱼类的监测与管理.  相似文献   
179.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STEM已成为西方教育界的热门研究议题。近年来国内也有诸多学者对此展开研究。与此同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使地理教学面临着新挑战,需要发展与创新以适应地理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培养需求。本文通过深入剖析地理核心素养内涵及其对地理教学提出的要求,并在梳理STEM教育的起源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得出STEM教育对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多学科交叉融合、基于或建构真实问题情境、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育技术服务于教学"等方面的启示,可作为当前地理教学组织方式的补充或教学方式革新的借鉴。并以"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为例,将NASA所提供的教学课程计划进行分析,归纳STEM教育所具备的特点,以期为地理教学有选择地借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0.
杨柳  段玉山 《地理教学》2019,(10):22-25
"板块运动"作为地理学科重要的知识组成部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存在教学素材难以提供给学生动态、交互、直观的感知,通过常规教学素材难以使学生从三维视角建构起对板块构造学说及其与地震、火山、宏观地形之间关联的认知等问题,通过适当的教学媒介组织教学成为突破这一教学难点的关键。基于此,笔者提出了运用GEODE项目资源突破教学难点的构想,然后以GEODE模型为例提出了其地理教学资源的应用策略,接着以GEODE项目资源融入"地震、火山与板块运动"教学为案例进行教学设计,在此基础上对运用项目资源组织教学的优点及其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促进作用进行分析,以期为地理教师运用网站资源服务地理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