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107篇
海洋学   1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小时尺度水面蒸发可影响水面大气边界层热力和动力结构,分析湖泊小时尺度水面蒸发主要影响因素,选取准确模拟其特征的蒸发模型,将有助于改善流域天气预报和空气质量预报.基于太湖避风港站2012—2013年通量、辐射和气象观测数据,分析太湖小时尺度水面蒸发主要影响因子和3个模型(传统质量传输模型、Granger and Hedstrom经验模型、DYRESM模型)的模拟效果.结果表明:影响太湖小时尺度水面蒸发的主要因子为水气界面水汽压差和风速的乘积,而非净辐射.传统质量传输模型、Granger and Hedstrom经验模型、DYRESM模型模拟值与全年实测值的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92、0.87和0.89,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8.35、41.58和38.26 W/m~2.传统质量传输模型对太湖小时尺度水面蒸发的日变化和季节动态模拟效果最佳,其夜间模拟相对误差小于3%,除秋季外,其他季节的模拟绝对误差均小于4 W/m~2.Granger and Hedstrom经验模型系统性地高估太湖潜热通量,在大气较为稳定的午后(高估22~32 W/m~2)和冬季(高估72%)高估最为明显,模拟效果最差.DYRESM模型也系统地高估太湖潜热通量,模拟效果居中.考虑水汽交换系数随风速的变化特征将有助于改善传统质量传输模型和DYRESM模型对太湖小时尺度水面蒸发的模拟精度.  相似文献   
122.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es of 18 core profiles’sedimentary sequences and li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 Jianghan-Dongting Basin of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the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archeological sites in this area,we reconstructed the Holocene hydro-environmental evolution,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human occupation.The comparison reveals:11.5–5.5 ka BP,the water level of rivers and lakes in the middle Yangtze River appeared a rising trend,concurrently,under the development of Neolithic culture and rice agricultural activities,human occupation extended from piedmont plain to inner basin plain in the study area.The water level fell in 5.5–4.0 ka BP,meanwhile,the number of human settlements of Qujialing-Shijiahe culture rapidly increased,especially in the inner basin plain.The water level rose again around 4.0 ka BP,floods spread massively in this period,which led to the decline of Shijiahe culture.The main causes for hydro-environmental evolution in the study area are the fluctuation of sea level and the aggradation of fluvio-lacustrine sediments.  相似文献   
123.
124.
导电性影响的地面核磁共振反演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导电性影响对实际的地面核磁共振反演非常重要. 在导电条件下,导出了地面核磁共振感应电动势的平方是含水率分布的二次型. 通过进一步分析,我们将其对含水率的灵敏度用显式表示出来,为由核磁感应电动势利用迭代技术快速求解含水率分布奠定了理论基础.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自由空间与导电条件下,采用非线性反演技术获得的含水率分布与理论模型都有非常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5.
北京王府井东方广场文化遗址的古地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6年在北京王府井东方广场发现了晚更新世晚期的文化遗址。遗址发掘地地层总厚度约24m。下部sin为粘土质粉砂层,中部6m多为砾石层和含砾砂层9上部约13m为粉细砂层及粘土层。对砾石层以上的13m厚的典型沉积地层柱状剖面连续系统地采样数百个;进行了粒度、化学、抱粉和年代学的分析和测定,结果表明主要是冲积扇相,顶部约lin为泛滥平原相。从剖面上看,遗址区冲积扇地貌发育分为三个阶段:90000~40000aB.P.间为冲积扇发育旺盛期,沉积类型属扇顶亚相;40000—14000aB.P.间为中等冲积扇发育时期,沉积类型为扇中部位辫状河分汉河道微相、泛滥滩地微相、砂岛微相类型;14000aB.P.  相似文献   
126.
针对当前全国各大城市在地铁土建工程建设过程中测量工作的三级管理模式,结合作者在广州、沈阳、南京等城市的工作实践及管理经验,总结地铁控制测量工作各阶段的实施及管理要点,对城市地铁建设单位的测量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7.
去年房地产行业风起云涌的“地王”,在低迷而暗淡的楼市前低下了高昂的“头颅”。随着上海、广州、成都、重庆、长沙、武汉等城市卷入“地王退地”风波,“退地潮”开始蔓延到郑州。  相似文献   
128.
去年房地产行业风起云涌的"地王",在低迷而暗淡的楼市前低下了高昂的"头颅".随着上海、广州、成都、重庆、长沙、武汉等城市卷入"地王退地"风波,"退地潮"开始蔓延到郑州.  相似文献   
129.
基于茂名国家气象观测站1972—2017年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和NCEP/NCAR 2.5°×2.5°再分析资料,分析茂名市高温日数的变化特征及原因。结果表明:茂名市高温日数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高温日数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具有5 a、准13 a和23 a的周期变化;高温日数7月最多,5月最少;高温过程持续时间以1~2 d为主且强度偏弱;高温天气与副热带高压密切相关,当副热带高压西伸脊点偏西时,茂名高温日数将明显偏多,高温日数与当年副热带高压强度、面积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当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脊点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从相关性来看,副热带高压面积指数对高温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0.
河南新密溱水流域全新世人类文化演化的环境背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溱水流域新石器至夏商时期人类文化发达,且持续发展,是中原地区乃至全国新石器至夏商时期人类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本文在详细野外考察和多个地层剖面分析基础上,初步阐明了区域地貌特征及演化历史.对区域内的柿园仰韶遗址外的自然沉积剖面(34°29.409′N,113°36.933′E)进行了连续采样,并对样品进行了14C年代测定和粒度、磁化率、孢粉等古环境指标分析,结合考古遗存资料,探讨了区域全新世气候演变历史.在上述古环境研究基础上,分析了区域全新世环境与人类文化演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流域在地形上,处于嵩山以东至黄淮平原以西的黄土丘陵台地地形区.溱水流域共发育了3级河流阶地:第三级阶地形成于晚更新世末期;第二级阶地形成于大致6000~4000cal.aB.P.时期,下游阶地形成时代较上游早;第一级阶地形成于历史时期晚期.溱水流域全新世早期(8500 ~ 7000cal.aB.P.)气候的暖湿程度与现在相当,仰韶文化时期(7000 ~5000cal.aB.P.)的气候是该地区全新世最为暖湿的时期,龙山文化时期(5000 ~ 4000cal.aB.P.)以来气候的暖湿程度呈波动下降,4000cal.aB.P.以后气候逐渐变干凉.整体上较为暖湿的气候是该地区全新世人类文化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广阔平坦的多级黄土台地和第三级阶地以及广泛分布的黄土沉积物质为新石器以来逐渐发展的旱作农业提供了有利的地貌和土地资源条件.仰韶早期及之前的人类文化遗址分布在第三级阶地和地势更高的黄土台地之上;仰韶中期以后,由于区域人口的增加和农业的发展,人类聚落有向沿河阶地和下游地区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