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61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47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51.
用二维网函数插值法计算绘制出同一尺度下的科尔沁流动、半固定和固定3种类型沙地上差不嘎蒿种群分布格局,分析差不嘎蒿种群斑块的分维数和间隙度指数。结果表明,在流动沙地差不嘎蒿种群分布格局为群聚分布,种群斑块复杂性最高。在半固定沙地差不嘎蒿种群虽然也属群聚分布,与流动沙地相比略趋向于均匀分布。在固定沙地差不嘎蒿种群格局为随机分布,斑块复杂性最低。  相似文献   
152.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首先,我代表中国气象局,向前来参加沈阳区域气象中心成立大会的领导和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一贯关心、支持气象工作的辽宁省委、省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沈阳区域气象中心建设,经中国气象局1986年批准,历时8年,现已初具规模,最近经  相似文献   
153.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具有克拉通台地小、位于叠合盆地下构造层、埋藏深和年代老的特点,储层成因和分布是油气勘探面临的诸多科学问题之一。综述了近5年来中国石油集团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项目团队在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储层研究领域取得的3项创新性成果认识:①通过对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二叠系长兴组—三叠系飞仙关组等层系构造-岩相古地理的解剖,发现小克拉通台地台内裂陷普遍发育,建立了"两类台缘"和"双滩"沉积模式,揭示了台内同样发育烃源岩和规模储层,这为勘探领域由台缘拓展到台内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安岳气田的发现所证实。②基于塔里木盆地勘探实践所提出的岩溶储层成因、内幕岩溶储层类型和分布规律的认识,突破了岩溶储层主要分布于潜山区的观点,创新提出碳酸盐岩内幕同样发育岩溶储层,这使勘探领域由潜山区拓展到内幕区,并为塔北南斜坡哈拉哈塘油田、顺北油田的发现所证实。③深层和古老海相碳酸盐岩储层仍具相控性、继承性大于改造性的地质认识,揭示了深层和古老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的规模性和可预测性,确立了深层和古老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地位和勘探家的信心,并为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实践所证实;礁滩(丘)相沉积、蒸发潮坪、层序界面、暴露面和不整合面、古隆起和断裂系统控制深层和古老海相碳酸盐岩规模优质储层的分布。这些认识不但对碳酸盐岩沉积储层学科发展具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为勘探领域的拓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4.
褐帘石的谱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菲  苏文  张铭  李晓光  胡鑫蒙 《岩石学报》2019,35(1):233-242
本文研究了6个来自不同产状、不同地区的含褐帘石样品,包括4个伟晶岩(M1663来自内蒙集宁益元兴、M7673来自内蒙集宁察汗营地区、M4960来自美国Amherst County Virginia地区、M4976来自挪威Liksviken地区)、2个矽卡岩(M1697产自河北地区、M1679产自湖南郴县地区)。通过对这6个不同产状褐帘石的电子探针主量、稀土和微量元素分析及拉曼、红外光谱学的研究来揭示褐帘石晶体化学特征。结果表明,褐帘石成分均匀,晶体内发育微裂隙,局部有脉体充填,但不同产状的褐帘石样品在主量元素如Fe O、Ca O、Al_2O_3以及REE如Ce_2O_3、Nd_2O_3、La_2O_3的含量具有明显的差别。其系统的光谱学数据表明褐帘石晶体的特征峰强度和峰位的偏移均与其组分有关,并分析指派了部分光谱峰位的归属,揭示了褐帘石中特殊谱峰位置的迁移与其元素含量、晶体结构之间的关系。拉曼光谱揭示了褐帘石单晶有20组拉曼活性谱峰(ν1~ν20),其中ν2~ν4、ν5~ν8、ν16~ν19谱峰的迁移与A位上的Ca与稀土元素之间置换作用有关;ν10~ν12谱峰是O-Si-O弯曲振动引起,其拉曼谱峰的偏移可能与Si含量有关;ν13~ν14谱峰的迁移则可能是多种元素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褐帘石单晶红外光谱展示了13组红外活性谱峰(a-m),h-k谱峰的偏移与在M1或M3位上Fe~(3+)和Al相互替代而导致的; b-g谱峰的偏移是与硅氧四面体中Si-O非对称伸缩振动有关; OH(l-m)双峰的出现可能与M1、M3位上Fe~(3+)的含量有关。研究结果表明伟晶岩类岩石中褐帘石晶体结构中Fe~(3+)与Al~(3+)间的置换作用强于矽卡岩类岩石中的褐帘石;而矽卡岩类岩石中褐帘石晶体结构中在A位上稀土元素与Ca置换作用则大于伟晶岩类岩石中的褐帘石。  相似文献   
155.
静力Pushover分析方法是研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力学性能的非线性分析方法,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本文主要讨论了对于简支梁桥的简化Pushover分析方法.对于非高墩的规则桥梁,结构的重量主要来自于上部结构,因而可以把分析模型简化为单自由度体系.当给定了墩柱潜在塑性铰区的弯矩-曲率关系曲线后,可以通过简单的运算得到其Pushover曲线,从而避免了有限元建模的麻烦.该方法对于工程运用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最后,结合算例表明了该简化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6.
正每年的5月—9月,是广西的主汛期,也是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防患于未然,2017年以来,广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针对如何加强校园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编织校园安全网,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科学预警,学校师生吃下"定心丸"  相似文献   
157.
内波是层结海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海洋动力学现象,包含内潮、内孤立波、近惯性内波等多种形式,由于其携带能量巨大,分布范围广,发生频率高,对海洋结构物造成严重威胁。对国内外关于内波生成、传播演化、海遥感观测及其与海洋结构物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了关于内波的生成机制、浅水和深水区域内波传播演化特征、实际海洋内波特征的遥感观测以及内波与海洋平台及水下潜器相互作用的研究成果,讨论了数值模拟、模型试验、遥感观测等研究手段在海洋内波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取得的相应研究成果。最后,在探讨海洋内波研究趋势的基础上对未来关于内波生成机制及其海洋学特征观测相关研究需考虑和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8.
中非(赞比亚―刚果(金))沉积型铜矿以其拥有高品位的大型超大型铜、钴矿床和众多的世界级铜矿山而闻名于世。铜矿类型可分为沉积型铜矿、热液脉型铜矿、变质热液型铜矿三类。沉积型铜矿床形成后,受到深部含矿岩浆热液的侵入形成脉状铜矿,可能还有斑岩型铜钼矿的成矿作用,叠加富集原有的沉积型铜矿床。硫同位素结果显示,硫源主要为成岩硫化物和海水硫酸盐的混合硫,受到深源岩浆或岩浆热液叠加改造。沉积型铜矿成矿年龄880~735Ma,后期岩浆热液型铜钼矿成矿年龄为514~502Ma。这些发现对进一步认识总结中非铜矿带上的矿床成因及成矿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9.
黔西南泥堡—包谷地卡林型金矿田以泥堡特大型金矿床为主体,兼具一系列小型金矿床和新发现金矿点。本文在矿田内系统采集了与成矿密切相关的石英、方解石、萤石和辉锑矿样品,分析微量元素和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成矿流体性质及来源。分析结果显示,石英、方解石和萤石整体上富集As、Sb、Li、Sr、W等元素,其中As、Sb成矿元素继承了成矿流体的特征;Sb成矿元素与Bi、W、Mo、Co、Ni等亲岩浆元素相关性较好,显示成矿与岩浆活动有关。方解石、萤石显示MREE富集,方解石具有显著的Eu正异常,反映了成矿流体在矿物沉淀时的稀土配分特征,并且处于相对酸性和还原的状态。石英δDV-SMOW、δ18OV-SMOW和δ13CV-PDB分别为-76‰~-55.7‰(均值-64.9‰)、16.5‰~24.5‰(均值21.1‰)、-14.3‰~-7.0‰(均值-10.9‰),辉锑矿δ34SV-CDT值为-0.4‰、-0.6‰和1.9‰,方解石δ13CV-PDB和δ18OV-SMOW分别为-6.5‰~-2.5‰(均值-4.5‰)、16.2‰~22.4‰(均值18.7‰)。综合研究区内分析和收集的C、H、O和S同位素结果,表明成矿流体可能主要来源于岩浆流体,并有部分地层水加入。结合区域地球物理和年代学资料,认为黔西南卡林型金矿成矿可能与深部岩浆活动有关,而与区域上出露的基性—超基性岩浆岩没有直接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60.
陈菲  苏文  李晓光  胡鑫蒙  高静 《岩石学报》2021,37(12):3893-3902
本文通过金刚石对顶砧与拉曼光谱、红外光谱联用技术,原位模拟了金红石在高温高压下晶体结构及其OH的变化,从而了解俯冲带流体中金红石在地质过程中的行为及作用。实验证明,金红石在压力的作用下经历两次相变,分别为金红石型TiO2结构→斜锆石型TiO2结构(P=23.43GPa)→萤石型TiO2结构(P=34.98GPa),其结构在经历过超深俯冲后、折返过程中则以ɑ-PbO2型TiO2结构稳定存在。并且金红石晶体中的OH红外特征峰强度随着压力的增加而降低,从而显示在加压过程中金红石中OH含量降低,但直至地球深部超过600km(37.28GPa,约1200km),其晶体中的OH也并未完全脱去。在高温高压实验中,金红石样品从常温常压条件加压、加温至P=4.01~4.08GPa和T=700℃时,金红石晶体的有序度、OH含量随着温度增加而降低,但至实验最高温压,晶体内部仍保留OH,其结构也稳定存在,因此金红石可以将水携带至深部约120km处。在降至常温常压的过程中,金红石中OH含量虽然增加,但并未恢复至实验开始时的含量,因此经历过快速俯冲、折返后的金红石中的OH含量无法代表金红石形成时的OH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