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68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59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利用济源市2001年1月—2010年12月的地面自动观测资料,统计了该市能见度日变化和月、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济源市能见度日变化曲线表现为一峰一谷,峰值出现在午后,低值主要出现在清晨。能见度的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春季最好,冬秋次之,夏季最差,且夏季、冬季低能见度天气频发。对济源市能见度变化特征影响最大的气象因素是风场。三面环山东部开口的马蹄型地形,导致济源市吹偏东风时空气受阻抬升,相对湿度增大,有利于雾的形成,使能见度降低。由于济源市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盛行偏东风,因而在温度最高、大气湍流最为旺盛的夏季,能见度反而最差。地形作用和人类活动等非气象因素对济源市能见度变化的影响也占一定比重。  相似文献   
152.
利用2014-2016年高空、地面气象资料和大气环境监测资料,分析了开封市空气质量特征及10次连续性重度污染过程天气形势。结果表明:2014-2016年,开封市空气质量整体呈转好趋势,优良率由53%增加到67%,污染时数由47%下降至33%,轻度污染和中度污染时数下降明显;重污染日主要出现在1月、11月和12月,其中1月出现重污染日和连续性重污染过程次数最多;3年内共出现连续性重污染过程23次,最长持续日数达6 d;开封市重污染天气主要受PM2.5和PM10浓度变化影响,PM2.5和PM10浓度具有明显的季和日变化特征,平均浓度最高值主要出现在秋冬季和09时。重污染过程期间的500 hPa形势中,平直纬向环流型出现次数最多,占总次数的63%;其次为低槽型,出现次数占21%;西北气流型出现次数最少,占16%。地面气压场形势主要分为4类:1)高压前部型,出现重污染次数最多,占总次数的55%;2)均压场型,出现次数占25%;3)低压带型占16%;4)高压后部型出现次数最少,仅占4%。当上游地区有较严重污染时,本地污染物浓度将快速升高,区域传输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53.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生物样品中的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硝酸-高氯酸分解生物样品,在4 mol/L盐酸介质中,加入一定浓度的三价铁盐作为掩蔽剂抑制干扰元素,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生物样品中微量硒的含量。方法检出限为0.02μg/L,精密度(RSD,n=11)为1.51%。经国家一级生物标准物质验证,测定结果准确可靠。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等优点,所用试剂毒性小,实用性强,适合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54.
随着数值预报、卫星气象、雷达气象和电子通讯的发展,天气预报信息大量增加。而且,天气预报限于当前的水平,没有唯一有效的预报方法,只能是多种方法综合应用。另一方面,通常只应用各预报方法对某一级天气的预报准确率所提供的信息,这样有一定局限性,显然会损失预报信息,应当从更多的层次提取预报信息,如各种方法不同预报结论组合中各级天气的出现概率,它是各预报方法相互协调配合的层次提供预报信息,为了比较全面,尽量多地提取预报信息,并对其进行比较科学地综合,本文研制了一种多渠道双层次信息动态综合预报模型,通过实例应用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5.
湘黔汞矿带是举世闻名的重要成矿带,近十年来在湘黔汞矿带及南延部分三都-丹寨汞矿带中又发现了金矿床及大量金矿化点和金异常区,已初步查明该成矿带是一个金汞共生的区域性成矿带。全面总结和揭示该成矿带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对该成矿带的金矿找矿和金汞矿床成因研究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6.
近年来,光盘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气象资料信息的存贮、利用工作有着重大和深远的影响。由于光盘存贮具有容量大、密度高、抗污染、操作方便、位价格低、介质寿命长、能进行非接触读写和高速随机存取等一系列优点,它在气象资料工作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7.
马铃薯对土壤水分胁迫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是马铃薯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马铃薯生长发育、生理生态特征、产量形成等对水分亏缺响应的研究进展。干旱胁迫可引起播种后的种薯延迟或者不能发芽,出苗后的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光合能力降低,最终导致块茎产量和收获指数下降。同时,随着水分胁迫时间的延长和胁迫强度的增加,干旱的抑制作用也逐渐增大。马铃薯叶片扩张速率的土壤有效水(PAW)为0.73(低敏感性品种)~1.00(高敏感性品种),植株相对生长速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的PAW阈值分别为0.87、0.60、0.60。目前马铃薯生产中基于土壤和植株两个方面监测作物水分状况的监测指标和要素包括基于土壤的土壤水分、潜在蒸发、蒸发皿蒸发等以及基于植物的气孔导度、复水后的光合恢复、叶片/茎秆水势、叶绿素、叶片扩张、叶片相对含水量、作物水分胁迫指数、冠层温度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干旱对马铃薯生产影响研究中应着重加强的关键科学问题,为防旱减灾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8.
在野外地质实测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发现佳木斯隆起与周缘盆地间边界断裂以近东西向与近北西向为主,近东西向断裂由一系列的逆冲断层组成,如兴农-裴德断裂、三江盆地南部边界断裂等,逆冲方向由南向北; 近北西向断裂以勃( 利) --依( 兰) 断裂为主。根据逆冲推覆构造的空间展布、构造样式、组合关系和碎屑锆石裂变径迹测年结果分析,佳木斯隆起与周缘盆地间边界断裂的形成时间为早白垩世( 东山组) 之后。初步认为早白垩世时期该区受NW--SE 向伸展作用,佳木斯周缘统一盆地形成,晚白垩世时期来自NWW--SEE 向挤压作用对佳木斯隆起及周缘盆地间边缘断裂产生了逆冲叠加  相似文献   
159.
悉尼印象     
历史从悉尼开始了解澳大利亚历史的人都知道,它的建国史就是从悉尼开始的。澳大利亚原为土著居民居住,1770年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发现了澳大利  相似文献   
160.
黑河流域下游额济纳三角洲气候及生态环境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候是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分析其变化特征对生态环境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黑河流域下游额济纳三角洲为研究对象,利用1960~2012年额济纳气象站的气温、降水资料,采用Mann-Kendall检验、回归分析及累积距平曲线分析气候特征,结合重标极差(R/S)分析法预测未来趋势。结果表明:近53 a额济纳三角洲气温显著升高、降水无明显趋势;气温年代际增温幅度差异明显,1980年代、1990年代增幅最大;降水呈"少—多—少"波动变化,21世纪暖干化明显;暖冬现象显著。结合GIMMS-NDVI及东居延海面积、正义峡径流量,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气候暖干化及黑河干流下泄量减少导致东居延海萎缩盐化、植被退化;2003年以后东居延海面积增加是2002年开始人为生态输水的结果,而非气候暖湿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