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90篇
海洋学   111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The contribution of phytoliths to total biogenic silica (BSi) volumes in rivers worldwide, and the associated implications for the biogeochemical cycle, require in-depth study. Based on samples from rivers in Peninsular Malaysia, this project investigated the sour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BSi found in Asian tropical rivers, as well as the process of reverse weathering taking place in these fluvial system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BSi samples collected in sediments consisted of phytolith, diatom and sponge spicules. Phytoliths, predominantly of the elongate form, comprised 92.8%–98.3% of BSi in the Pahang River. Diatom BSi in this river consisted mainly of pennatae diatoms, but represented a relatively small proportion of the total BSi volume. However, diatom BSi (predominantly of the Centricae form) was more prevalent in the Pontian and Endau Rivers with shares of 68.8% and 79.3% of the total BSi volumes, respectively, than Pahang River. Carbon contents of the BSi particulates ranged from 1.85% to 10.8% with an average of 4.79%. These values are higher than those recorded in other studies to date, and indicate that BSi plays a major role in controlling permanent carbon burial.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phytoliths from terrestrial plants are the primary constituents of BSi in the rivers of Peninsular Malaysia, and therefore represent a significant proportion of the coastal silica budget.  相似文献   
12.
东北多年冻土退化及环境效应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陈珊珊  臧淑英  孙丽 《冰川冻土》2018,40(2):298-306
东北多年冻土属中高纬度多年冻土,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数据模型模拟表明,21世纪东北多年冻土区气温会持续上升,显著的变暖将导致多年冻土退化。东北多年冻土呈现自南向北的区域性退化趋势,多年冻土区南部表现为南界的北移、融区的扩大和多年冻土的消失,而北部表现为多年冻土下限的上移、活动层厚度增大及地温升高等。多年冻土的退化会导致寒区生态环境的恶化,如兴安落叶松占绝对优势的天然林带锐减,林带北移,沼泽湿地萎缩等。随着多年冻土的迅速退缩和变薄,原多年冻土中蕴藏的碳将释放出来,对气候变化产生积极的正反馈,加速变暖,并影响全球碳循环。多年冻土退化导致其热状态失稳而造成寒区基础设施损坏,并且影响冻土微生物、碳循环、寒区生态和水文等,而它们是区域气候变化的重要因子,也将成为未来多年冻土研究的重点。而这些研究都需要长期的基础数据作支撑,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冻土参数监测网络,用模型厘清气候变化与多年冻土退化及其环境效应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藻蓝蛋白是光合蓝藻重要捕光天线藻胆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蓝藻吸收绿色光合生物难以利用的波长范围内的光,为了探究重组藻蓝蛋白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本研究比较了在光合自养和混合营养两种营养方式下重组表达藻蓝蛋白的莱茵衣藻的光合作用与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表达了藻蓝蛋白的莱茵衣藻中存在着从藻蓝蛋白到光合反应中心的光能传递。光合自养条件下,藻蓝蛋白能够显著促进莱茵衣藻的光合作用与生长;混合营养生长时,藻蓝蛋白也能够促进莱茵衣藻的光合作用,但效果不如光合自养条件下显著。  相似文献   
14.
海水海砂混凝土双K断裂参数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尺寸为515 mm×100 mm×100 mm初始缝高比从0.1变化至0.8的三点弯曲梁试件,利用试验测得起裂荷载Pini、最大荷载Pmax及对应的裂缝口张开位移CMODc等参数,研究了缝高比a0/h对海水海砂混凝土双K断裂参数的影响。并以相同配合比的淡水河砂梁作为对照组,进一步研究了海砂海水混凝土双K断裂参数与普通混凝土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海水海砂混凝土断裂参数在a0/h=0.25~0.7范围内时可以认为是一常数;海水海砂混凝土梁断裂参数比相同配合比情况下的淡水河砂梁大且对边界影响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地处欧亚板块东缘,地貌类型多样,地质条件复杂,国家重大战略的顺利实施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推进面临着严峻的地质安全风险,因此亟需解决各种地质作用对人居环境与工程活动带来的地质安全问题。本文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指导,以圈层相互作用、内外动力耦合、人地协调互馈为理论核心,聚焦国土空间地质安全、重大工程地质安全、城市建设地质安全、生态环境地质安全及资源开发地质安全等方面,分析国家战略发展面临的重大地质安全挑战,剖析地质安全牵引出的系列前沿科学问题,勾画出地质安全主要研究方向。地质安全是保障人民高质量生活、推动社会经济绿色发展、构建宜居地球的重要前提,对于解决当前和今后发展面临的重大工程建设、重大灾害防控、生态环境保护和人地和谐安居等相关地质安全问题,推进科技进步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动态路径行程时间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城市交通路网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动态行程时间预测模型,将总行程时间分为行驶时间和交通延误时间两部分,分别介绍这两部分时间的预测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一组模拟道路信息和路况信息进行实际预测,对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表明该模型算法简捷实用,预测结果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海洋沉积物的物质来源的定量,半定量研究,是海洋沉积学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难题之一。本文是从沉积物不同成在组分的含量入手,研究冲绳海中段表层沉积物物质来源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8.
夏季长江口东北部上升流海域的生态环境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基于2006年7月18—23日对长江口东北部海域的大面调查,重点分析和探讨了长江口东北部海域的上升流现象及生态环境特征。结果显示:(1)大约在122°—123°E,32.3—33.7°N的海域范围内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下层高盐冷水抬升的现象。(2)伴随着冷水的上升运动,对DO、营养盐以及Chl.a的平面和断面分布均存在一定...  相似文献   
19.
黄河干流营养盐分布与变化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流是海洋获取陆源物质的主要途径,河流营养盐含量和结构的变化会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为了解黄河干流营养盐的基本情况及影响因素,于2012年7月(汛期)对黄河流域水体和土壤进行了综合调查,并结合历史资料分析了悬浮颗粒物和营养盐等的变化特征及对黄河物质输送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参数受地势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明显,表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营养盐和悬浮颗粒物在上游浓度较低,在中游相对稳定,下游浓度有一定程度升高;相比于贵德而言,黄河利津段悬浮颗粒物、溶解硅和硝酸盐分别增加了近66%、60%和800%。磷限制是黄河营养盐限制的主要特征,且氮磷比呈升高趋势;与资料对比发现,黄河氮增加约1倍,硅下降60%后相对稳定,而磷略有下降。从目前分析看,支流与干流的氮营养盐构成有显著差异。在沿岸表层土壤营养盐含量较高的区域,河段内营养盐含量也较高。流域人类活动是黄河氮营养盐含量增加的重要因素;流域降水减少、水土保持等导致的物理侵蚀作用减弱是黄河硅和磷减少的重要因素;自1986年后,流域泥沙减少导致河流溶解硅降低了约34%,这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20.
文章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底泥耗氧的研究动态。对比实验与现场观测两种方式:现场培养只能提供底泥耗氧总量,但该数值不能获得除此之外的更多信息,如影响氧气生产或消耗的生物化学过程,沉积物中氧气的分布以及间隙水氧气动态变化;而实验室培养过程能够作为前者的补充。在现场模拟实验,其结果被认为更接近于实际,但系统环境条件人为调节困难。室内与现场观测的结果虽有少量差别,但室内实验易于控制,因此,大多数研究者选择在室内进行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