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68篇
测绘学   85篇
大气科学   82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188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拿若铜(金)矿床是多龙矿集区内继多不杂斑岩铜(金)矿、波龙斑岩铜(金)矿之后又一取得重大找矿突破的大型斑岩型矿床。作者以矿区探矿工程分析数据为基础,研究各成矿元素空间分布规律。成矿元素在垂向上的分带特征不明显,在平面上分带特征较显著,表现为自矿区中心ZK0001,向南西方向具有Cu+Au-Cu(Au、Ag)→Cu(Ag、Au)-Cu(Ag)的分带特征。同时,矿区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显示,从0线开始至31线(北东→南西)具有Mo、Cu→Mo(Cu、Au)→Cu、Au(Ag、Mo、Pb)→Pb→Pb、Zn分带特征,显示物质来源和热源位于0线附近,成矿流体是以0线、7线一带向四周运移,并具有从北东向南西方向运移的特点。通过矿床地质特征、元素分带特征研究,建立了矿区地球化学勘查模型。  相似文献   
42.
湖南禾库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资料,分析研究了湖南禾库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对元素分布、单元素异常、元素相关性、异常元素组合等特征的研究表明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在高山峻岭、地形复杂的禾库地区有良好的找矿效果,并优选了嗅脑和杉木冲2处铅锌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43.
为探究煤体在不同水力荷载路径下的微观渗流特征,通过CT三维重建技术,建立了基于煤体微观结构的双介质渗流模型,并设计了恒定速度加载(LP1)、常规脉动加载(LP2)和强加载缓卸载加载(LP3)3种水力荷载路径,进行了在不同循环荷载路径下的煤体注水渗流数值模拟试验。另外利用自行搭建的煤体注水装置,探究了3种荷载路径下的宏观损伤情况。结果表明:联通裂隙占孔裂隙结构的73.49%,是影响煤体渗流的主要因素,而孔径为9~23μm的孔隙是孤立孔隙中的主要部分,数量和体积占比均超过了50%;煤体内部孔裂隙结构和荷载路径对渗流速度和压力的分布特征具有重要影响。LP1沿注入方向平均渗流速度的波动较大,LP3则抑制效果明显,且LP3路径较LP1和LP2随时间有较大跨度。LP3的荷载路径相对于LP1具有脉动荷载的疲劳损伤效果,并且造成的损伤程度强于LP2。该研究可为煤体微观结构研究和煤层注水技术参数优化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44.
市级地震信息节点是地震监测预报系统的重要组成元素,它汇集和传输地震台站的监测数据,并向省级信息节点共享地震信息,在省级信息节点与县级信息节点之间起着中间枢纽作用。对市级信息节点进行标准化改造是对地震数据分析预报的有力保障。本文通过概述临沂市地震信息节点在网络结构、软硬件设备部署、日常维护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标准化改造情况,为其他市级地震信息节点的升级改造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5.
西藏北冈底斯早白垩世花岗岩分布广泛;扎独顶岩体作为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其分布广泛,呈岩基型式产出,在岩性上属二长花岗岩。在岩石化学上扎独顶岩体具有富Si O2(70.05%~74.97%)和K2O(4.09%~5.35%),贫Ca O(0.93%~2.19%)、Ti O2(0.22%~0.52%)和Al2O3(12.81%~14.24%)的特征;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A/CNK=0.99~1.0)高钾钙碱性系列。岩体稀土元素总量偏高(∑REE=199.36×10-6~247.91×10-6),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HREE=5.82~6.88),Eu负异常明显(δEu=0.30~0.45),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模式呈向右缓倾的V型。微量元素显示其富集Rb、Th、K、Zr和Hf,亏损Nb、Ta、Sr、Ba、P和Ti,(Zr+Nb+Ce+Y)平均值为427.63。全岩锆石饱和温度(828~838°C)表明岩浆形成温度高。上述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扎独顶岩体为A型花岗岩。扎独顶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03.8±1.0)Ma,表明其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在构造判别图解上位于碰撞后的A2型花岗岩区,是在碰撞后岩石圈伸展背景下,由于软流圈物质上涌导致岩石圈地幔与壳源熔体部分熔融并经历过一定程度的混合作用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46.
在高光谱遥感找矿应用中,从影像上提取的蚀变信息经常包含了很多对找矿无用的信息。为了避免这些无用信息,本研究选取植被覆盖的云南普朗斑岩铜矿区作为研究区,使用该区高光谱遥感数据分别提取蚀变岩和蚀变矿物的信息,分析它们对找矿的有用性。提取蚀变矿物信息使用的是从影像上提取的矿物端元参考光谱,光谱匹配采用的是光谱角方法;提取蚀变岩信息使用的是野外蚀变岩参考光谱,光谱匹配不仅考虑光谱的整体形态,而且考虑吸收谷位置形态。在蚀变岩识别图上,4个典型蚀变岩点的野外验证表明:识别结果与实地地物基本一致。但是,在蚀变矿物信息图中,这4个圈定点无任何信息。这表明:这些点的蚀变岩信息较其表面蚀变矿物信息更丰富,因而能被有效提取出。通过比较蚀变岩、蚀变矿物的信息分布图,发现:一些粘土矿物(比如硬石膏和高岭石)的大量信息分布在沉积岩区,因而可能是假的蚀变信息。这表明:通过蚀变岩光谱获取的蚀变信息比通过蚀变矿物光谱获取的蚀变信息更可靠。在蚀变岩信息提取中,比较吸收谷位置识别前后的结果表明:考虑光谱整体和局部形态比仅考虑整体形态的识别结果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7.
妙超 《西北地质》2015,(1):213-220
针对博格达南缘一带地形复杂、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分布有众多小型矿床及矿点,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背景等特点,采用传统的地质找矿方法难度大。在对区城成矿地质条件综合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化探、遥感找矿信息的综合分析,发现化探异常主要位于构造和岩浆侵入接触带附近。利用GIS进行了成矿预测选区,圈定了5个具有成矿地质异常的找矿靶区,并厘定了各靶区的主攻矿种,为在本区进一步开展地质勘查工作提供了找矿依据和方向。  相似文献   
48.
采用太湖地区水面光谱数据以及MODIS遥感影像数据,利用辐射传输模式6S,选择自定义气溶胶类型,反演得到太湖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分布,将其与太阳光度计CE318实测气溶胶光学厚度分别应用于太湖区域的大气校正中,得到不同的水面反射率,并参考实测水面反射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反演的太湖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分布较为合理,造成此分布的原因可能是太湖北岸工业较发达,污染较严重。太湖颗粒物的吸收特性和卫星接收到的表观反射率导致反演数据的差异,是反演气溶胶光学厚度分布不均匀的主要原因。使用MODIS数据反演得到的太湖地区AOD进行大气校正,更加精确。该研究方法和结果可为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精确卫星数据大气校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9.
在烈度区划工作中,区域背景分析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0.
苏军超  陆骏 《地理教学》2012,(12):40-42
一、学习目标设定 1.基础分析 (1)课标分析本节内容对应的课程标准是: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本条课程标准内容表达了两个要点:一是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这是"标准"要求的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