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151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西安地区重力场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概述了1992年以来西安地区的重力场时空变化特征。西安南郊的重力变化较大.北部地区相对稳定,重力变化显著的地区是地面沉降严重的地区。重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过量开采地下水,使含水系统压密,从而导致地面重力变化。  相似文献   
132.
民乐6.1级、岷县5.2级地震前区域重力场变化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重力观测资料进行系统分析.从动态的观点研究了2003年10月25日甘肃民乐6.1及5.8级地震和11月13日甘肃岷县5.2级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的重力场演化特征.得到如下结论:①从统一起算基准获得的青藏高原东北缘重力观测资料.较完整地反映了2003年10月25日发生的民乐6.1级、5.8级地震和11月13日发生的岷县5.2级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出现的流动重力前兆信息;②小波分解的重力场图像能较清晰地反映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区域性重力趋势变化和震中地区深部物质密度变化引起的异常。  相似文献   
133.
在地震数据处理流程中,通常对不规则的、稀疏的或者缺失的地震数据进行插值处理,通过插值方法来避免多次波的预测错误和成像假频等现象,使地震数据处理更加精准。Shearlet变换是一种多尺度变换,具有最佳的稀疏性、方向性以及局部化特性。将Shearlet变换与基于Landweber加速下降迭代方法结合起来对地震数据进行插值,在保证求解精度的同时提高了计算效率。信号和噪声在Shearlet域具有不同的分布特点,通过阈值法压制随机噪声,可提高算法的抗噪性。此外,采用jitter采样的方式,更好地压制了假频信息。理论和实际地震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4.
王新刚  胡斌  连宝琴  祝凯  余宏明 《岩土力学》2014,35(12):3496-3502
岩体的破坏主要是沿着破坏面滑移的压剪破坏,对西藏邦铺矿区花岗岩岩样进行不同法向应力下的剪切流变试验。通过分析其剪切流变试验曲线,并基于Burgers模型,引入了一种改进非线性牛顿体黏壶,进而提出了一种改进的Burgers剪切流变模型,并利用该流变模型辨识的参数,应用于西藏邦铺矿区开挖边坡长期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1)改进的Burgers剪切流变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岩石流变的3阶段,对加速流变阶段的拟合结果很理想,具有较好的实用性;(2)开挖边坡稳定性分析时,考虑流变长期作用后,开挖边坡中部台阶区域位移变大,应力也发生变化,应加强该区域的支护和预警措施。  相似文献   
135.
采用百度地图提供的API,利用Java EE的MVC框架技术,为河北测震台网设计、开发了一套在线电子地图服务系统。该系统能够为管理员用户提供B/S模式的台站基础信息管理、台站电子地图服务和系统用户管理等功能。在河北测震台网投入运行后,显著提高了台站维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6.
基于对豫西禹州和焦作地区下二叠统太原组中的遗迹化石组成与产状特征的研究,以及对不同颜色Zoophycos潜穴充填物中碳氧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含量的测试分析,取得成果如下: (1)灰白色充填物中δ13C值较低,主要介于-2‰~-4‰之间;灰色充填物中δ13C值大多在-0.8‰~-2‰之间。二者的V/(V+Ni)值均小于0.46,Ce/La值均小于1.5。反映其为富氧相,即氧化环境。(2)红褐色充填物中δ13C值一般在-0.2‰~-0.9‰之间,V/(V+Ni)值大于0.46,反映其为贫氧相,即弱还原环境。(3)黑色充填物中δ13C值最高,多数在0.2‰~1.6‰之间,Ce/La值大于1.8,反映其为厌氧相,即还原环境。综合分析上述特征,提出了3种古氧相(富氧相、贫氧相和厌氧相)的遗迹化石响应关系及其形成的沉积背景模式。这一研究成果可为精细分析豫西下二叠统太原组碳酸盐岩的沉积环境演变规律提供直观的生物遗迹识别标志。  相似文献   
137.
王媛媛  王学芹  胡斌 《沉积学报》2019,37(6):1244-1257
沉积物中的生物遗迹记录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沉积环境及生态环境的良好指示标志。通过野外观察和实验室研究方法(取样,粒度分析,CT扫描及三维重构等技术),研究了黄河三角洲潮坪环境现代生物遗迹的组成与分布特征。取得了以下几点认识:1)潮坪各个微环境中现代生物遗迹的分布有很大的差异性。现代生物遗迹主要分布在潮间带中,并且,从泥坪到混合坪到砂坪依次减少。潮上带主要有日本大眼蟹的层面进食迹和层内U形、Y形、多分叉形的居住潜穴。潮间带的泥坪中有大量日本大眼蟹的层面进食迹和层内U形、Y形、多分叉的居住潜穴,少量双齿围沙蚕的层面爬行迹,觅食迹,和层内的垂直、Y形居住潜穴,跳跳鱼的层面爬行迹,泥螺的层面拖迹,红带织纹螺的层面觅食迹;混合坪中有大量双齿围沙蚕的层面爬行迹,觅食迹和层内的垂直、Y形居住潜穴,少量日本大眼蟹的层面进食迹和层内U形、Y形、多分叉的居住潜穴,托氏昌螺的层面觅食迹,四角蛤的垂直潜穴,少量豆形拳蟹的层面爬行迹和层内Y形居住潜穴,泥螺的层面拖迹;砂坪中有竹蛏的垂直进食和居住潜穴,棒锥螺的觅食迹,以及秀丽织纹螺的觅食迹。2)对日本大眼蟹、双齿围沙蚕和四角蛤所造的层内潜穴,进行了三维重构,为精细研究这些潜穴的建构特征提供了图像基础。  相似文献   
138.
胡斌  张贵宾  贾正元  张刚  陈涛  张昌榕 《地球科学》2019,44(6):1797-1808
地壳结构是青藏高原深部地球物理探测的主要目标之一.研究了结合功率谱分析的二维经验模态分解(Bi-dimensional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BEMD)位场分离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冈底斯带重磁异常分离中.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分离叠加异常,并可获得场源平均深度的可靠估计值;实际资料处理表明研究区布格重力异常和化磁极异常均可分为由浅到深的3个等效层场源产生的异常组合.其中深部重、磁场以南北分区、东西分块为特征.证明了青藏高原是南北地体的拼接,并且在形成之后持续受到印度板块不均匀地向北推进,使喜马拉雅地体、冈底斯地体的深部物质属性在东西方向上以约88°E和93°~95°E为界存在显著的差异;推断青藏高原南部区域中下地壳的低密度体东西向是不连续的,且在研究区中、东部,南北向低密度体被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切开.   相似文献   
139.
第15届国际遗迹组构专题研讨会于2019年4月26日至5月9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顺利召开。从口头报告、展板、野外地质考察及专题讨论等方面可以得出遗迹学理论取得的新进展及其应用主要集中于4个方面: (1)遗迹组构内涵的外延和精细分析功能的完善,为沉积微环境分析、成因地层学解译和油气水储集层的精细表征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用的工作方法;(2)遗迹化石在古生态、古气候等研究中的应用已成为遗迹学的重要工作领域,旨在通过研究古生物丰富的行为学、埋藏学特征,解译(古)生物与沉积物的相互作用,揭示遗迹化石发育段的古生态与古气候特征,进而搭建古生物学、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之间的桥梁;(3)遗迹化石在重大地质事件研究方面具有重要应用,特别是为研究生物大灭绝后生态恢复期因没有矿化骨骼而无法保存为实体化石的生物提供了良好的信息载体,同时也为研究生物复苏期生态系统状况和大地构造-沉积环境条件提供了宝贵的线索;(4)新技术和新方法正在遗迹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必将推动遗迹学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生产应用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0.
为了改变传统人工管理堤防资料的落后状况,亟需进行计算机的自动化和可视化管理。本文介绍了某流域江河堤防数据管理系统的开发思路及设计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