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66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00篇
海洋学   3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中国病险水库数量庞大,目前国内正有计划分步开展水库除险加固工作,除险加固的理论方法研究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总结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研究分为理论分析方法和加固技术措施两方面,进而从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结构分析方法以及除险加固效果量化研究三方面阐述了当前研究进展与不足。同时指出,考虑中国病险坝特点和机理的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结构正反分析方法及除险加固效果的量化评价研究是未来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理论分析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82.
城市热岛效应作为城市范围的一种典型气候特征,在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了解城市热岛时空演变及形成原因对缓解城市热环境和提高人居舒适性有着重要意义。以北京市中心城区为例,首先,基于Landsat卫星2005、2010、2016年的热红外影像数据反演得到地表温度,采用均值标准差方法对地表温度进行划分得到多等级的热岛强度,分析城市热岛的空间格局和随时间的演变规律;其次,提取不透水层、植被、裸土和水体4种典型地物类型,统计不同年份下各热岛强度之间的转移信息并计算相关的热力景观格局指数;接着,依据离市中心的距离将中心城区分为30级缓冲区,统计分析每一级缓冲区内各地物类型的面积比例与热岛强度信息。最后,以各地物类型的统计数据,结合离市中心的距离,建立各影响因子与热岛强度之间的多元关系模型,综合分析地物类型和市中心的距离变化对城市热岛的影响。结果表明:北京中心城区整体热岛强度呈逐年增长的趋势,高等级热岛强度的热力斑块面积逐步扩张,热力景观类型的多样性随时间推移呈下降态势。不透水层对热岛强度的影响较大,具体表现为不透水层盖度越高,热岛强度越大;热岛强度随离市中心距离的增大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283.
针对天气实践的一些问题,本文改变了文献[1]的某些作法,分别就上、下行波的稳定性情况,切变邻近区域相路方程的类型条件作了较细致的讨论。结果表明:不稳定极易发生在背急流方向而立的左侧,并在不连续界面的两侧其稳定性是不同的,其相路方程也是有条件的——急流轴及其左侧邻近地区,一般满足椭圆型条件,而其右侧则有可能出现双曲型,从而揭示了扰动沿东西向传播时不稳定易于维持的原因,并与天气实践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