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多年来,长兴县一直在不断探索和推出矿产资源管理新举措,推动矿山管理科学化精准化。2020年以来,长兴县以矿政管理信息化总体思路为指导,以满足矿产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利用管理需求为目标,以现有自然资源网络环境为依托,开发建设“智慧矿山管理系统”目前已初步建成,该系统加强对开采现场和粉尘的在线监测和网络反馈,加快统计数据报送速度,保证数据的时效性,实现与矿政管理相关业务单系统的整合集成与应用,方便矿山企业使用和自我监督管理,推进矿山管理向物联网、数据化和信息化迈进。  相似文献   
43.
白土滩花岗质杂岩体主要由黑云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构成。通过锆石LA-ICP-MS U-Pb法测得黑云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的年龄分别为(291±2)Ma和(277±3)Ma。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与黑云二长花岗岩相比,花岗闪长岩中硅、碱较低,而铝较高;高∑REE和∑LREE,低铕负异常;富Cr,Zn,Sr,Zr,Ba和Hf,贫Rb,Ta和Th,Nb/Ta和Zr/Hf均升高,DI,Rb/Sr下降,从花岗闪长岩到黑云二长花岗岩表现出连续分异演化的趋势。结合区域地质特征认为,白土滩花岗质杂岩体为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其源区物质是含水的、碱性和高钾钙碱性的安山岩和玄武质安山岩,形成于南天山东段碰撞造山的碰撞-后碰撞阶段。  相似文献   
44.
新疆南天山北缘白土塘出露一部分蛇绿混杂岩,为了解其中超基性一基性岩的形成环境,笔者主要利用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对该区的9个样品进行了测试。通过地球化学研究分析,认为本区的蛇纹岩以低SiO2、TiO2、CaO、K2O、Na2O,高MgO、Al2O3为特征,富集相容元素Cr、Co、Ni,贫不相容元素,同时大离子亲石元素含量较低,整体特征类似于大洋二辉橄榄岩,具有地幔残留物的特征。对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以富TiO2、MgO,贫Al2O3、K2O,且Na2O〉K2O为特征;与MORB相比较,明显亏损Nb、Ta;与原始地幔相比较,具有类似于N-MORB的亏损地慢特征;主、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石应形成于类似洋中脊的构造环境,岩浆源于亏损地幔区。  相似文献   
45.
论文在系统地分析了海南岛文市、叉河、三亚地区的三处基性岩墙群的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岩墙群的来源和其反映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文市岩墙群形成于约101Ma,叉河和三亚岩墙群形成于约93Ma;主量元素化学特征显示它们属碱性系列,微量元素化学特征为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Sr、K、Rb、Ba、Th),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Sr-Nd同位素组分显示其源区具有EMⅡ特征。这两期岩墙群的存在,显示了海南岛地区在早白垩世晚期和晚白垩世早期存在两次构造伸展事件。海南岛90Ma左右的岩墙群与广东、福建同时代的岩墙群构成中国东南沿海90Ma广泛发育的、呈近北北东向展布的岩墙群带,它们具有相同成因机制,指示中国东南部在90Ma左右时经历了强烈区域性拉张作用;这些岩墙群虽来源于不同的地幔源区,但均与俯冲流体交代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6.
海南岛白垩纪古地磁结果及其构造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海南岛地区白垩系鹿母湾组和报万组碎屑岩219个独立定向岩芯样品(29个采点)的岩石磁学和古地磁学研究表明,白垩纪的碎屑岩以赤铁矿为主要载磁矿物。逐步热退磁分析表明,绝大多数样品可分离出特征剩磁分量。综合前人的结果,获早白垩世特征剩磁方向D=6.5°,I=42.7°,κ=73.4,α95=8.2°;晚白垩世特征剩磁方向D=6.7°,I=44.7°,κ=125.5,α95=5.4°。其早白垩世古纬度24.8°(+6.2°/-5.8°),晚白垩世古纬度26.3°(+4.6°/-4.0°);均位于现在地理位置以北约5°~6°。与华南板块东南缘白垩纪的古地磁数据对比表明,晚白垩世海南地块仍是华南板块的一部分。海南岛白沙断裂东西两侧早白垩世古地磁数据的差异,表明存在一个北东向的构造走滑带,白沙断裂可能是华南沿海北东向构造带的南延部分。海南岛白垩纪古地磁结果也表明,相对印支地块,海南岛在早白垩世时发生了25°左右局部顺时针旋转。推测此局部旋转很可能与晚侏罗世—晚白垩世早期,印度洋开始第一次海底扩张,印度板块向北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47.
从大尺度环流形势场、西风环流指数、阻塞高压、副热带高压和南亚高压等方面 ,对 2 0 0 1年汛期强降水多发时段的中期天气特征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①极涡由一个中心分裂为多个中心 ,北半球极涡呈偶极型或多极型 ,其中有一较强中心位于东半球偏于亚洲一侧 ;②亚欧中高纬环流形势为两脊一槽型 ,亚洲中部为一低压槽 ;③连续性强降水发生在西风环流指数由峰值向谷点过度的过程中 ;④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的建立是造成我省连续性强降水的关键 ;⑤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短时间内迅速西伸北跳 ,14 0°E副高脊线位置位于 30°N附近并稳定 ;⑥10 0hPa南亚高压脊线北跳至 33°N以北 ,且中心位置自西向东震荡并稳定于 90°E以东地区  相似文献   
48.
通过对2022年1—12月安塞国家气象观测站新旧站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降水量的月值、年值进行对比分析及评估,明确观测站变迁造成的观测数据的差异。结果表明:新站和旧站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平均相对湿度差异不显著;但平均风速差异显著,新站风速较旧站略偏大,年平均风速偏大02 m/s,1—12月月平均风速除7月和9月无偏差外,其余月份均偏大,差值范围在01~05 m/s之间,因此新站风速资料需要经过订正后才能续接合并使用。  相似文献   
49.
华北平原第四系下限的再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华北平原各省市第四系下限、内分层时限皆不相同,使相关研究缺乏统一的语言。依照《中国地层指南》的规定,据现有材料对华北平原第四系划分进行了再研究,明确河北平原原定早更新世固安组后于上新统,由于石油系统同样执行《中国地层指南》的原则,则固安组是明化镇组的同义名,应废弃。现有工作显示华北平原N/Q界线没有超过500m。  相似文献   
50.
本文介绍受高温后花岗岩和高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变化的试验研究情况。比较分析了不同温度作用后花岗岩和混凝土的应力一应变曲线、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和弹性模量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随受热温度的升高,花岗岩和高强混凝土的强度、弹性模量逐渐下降,峰值应变逐渐增大。高温后花岗岩具有明显不同于高强混凝土的特点,受热温度低于400℃,花岗岩的力学性质变化很小,而混凝土的力学性质迅速劣化。总体上温度对混凝土力学性质的影响比对花岗岩的影响要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