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8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102篇
测绘学   88篇
大气科学   76篇
地球物理   113篇
地质学   362篇
海洋学   108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71篇
自然地理   9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5篇
  197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实时测量深部三维地应力场分布及扰动规律对工程岩体稳定性分析至关重要,但目前仍缺乏成熟的针对深部软弱围岩的地应力测试技术及配套仪器。首先详细介绍了深部软岩地应力测试方法流变应力恢复法的原理与技术,随后针对岩体压力传感器传感单元的方位合理布设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理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六向压力传感器上半球的3个传感面法向布设为两两相互垂直,则下半球的3个传感面法向不能布设为两两相互垂直;如果上半球的3个传感面法向布设为两两相互垂直,则下半球的3个传感面法向不能与上半球的3个传感面法向平行,且下半球的3个传感面中不能有两个法向同时垂直于上半球任一传感面法向,下半球3个传感面法向与x、y和z轴的方向余弦值最好相差不大,且不能接近于两两相互垂直;如果上半球的3个传感面法向不两两相互垂直,从设计角度考虑列举了一种情形:上半球的3个传感面法向布设为与水平面夹角为45°,下半球的3个传感面法向与水平面夹角30°,上下半球的传感面法向在Oxy水平面上投影的夹角为60°,计算结果显示,此种布置方式是其中一种科学合理的布置方式。  相似文献   
72.
童恒建  黄洪  左博新 《地球科学》2012,37(3):587-592
Google Map或其他遥感图像发布系统发布的遥感图像都是先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进行3波段彩色图像合成后, 然后建立金字塔和分块等处理, 放在服务器端.用户只能看到合成后的图像信息, 其他波段信息无法看到.提出的方法是将多波段遥感图像的每个波段分别处理后, 分别放在服务器端, 然后根据浏览器端用户的请求, 动态选择3个波段的图像数据传输到浏览器端, 在浏览器端应用最新的HTML5的功能动态地进行3个波段图像的合成.这样, 用户能看到不同波段组合合成后的图像信息.因此, 系统能提供给用户更丰富的遥感地物信息, 并且能极大地节省在服务器端的存贮空间.   相似文献   
73.
地面地震层析技术在金属矿勘查中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金属矿区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和复杂的地表条件,适合于探测层状介质的地震反射方法技术在金属矿勘查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为提高地震记录的横向分辨率,探测复杂的地质构造及隐伏岩体等,需研究相应的地震方法技术,地面地震层析技术在金属矿勘查中的试验研究就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开展的.本文就非线性地面地震层析技术的基本原理进行了阐述,并就该方法在金属矿勘查中的试验效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4.
利用ASTER影像对慕士塔格-公格尔山冰川解译与目录编制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以帕米尔东缘的慕士塔格公格尔山为试验区,利用2001年ASTER遥感数据,综合空间锐化增强处理、比值图像取阀值和目视判读等提取冰川边界;利用ASTER的同轨立体像对提取DEM,区分表碛覆盖的冰川范围;自动、半自动和人工量算冰川的有关参数,进行冰川解译和新的冰川目录编制.与中国冰川编目数据对比分析,1962/1966-2001年间研究区冰川面积退缩了67.89km2,占总面积的(6.2±1.0)%.结果表明,运用高分辨率的ASTER遥感资料可快速、直观地实现基于GIS的冰川编目,方便地观测冰川的动态变化,从而节约冰川编目和观测冰川变化的时间和经费,在实践上具有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75.
大冶湖水体污染与其环境背景遥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污染与环境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本研究是尝试利用遥感技术研究大冶湖的水体污染现状与环境背景,并分析两者的相关关系,时而提出了大冶湖水体污染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6.
新世纪首届国际矿物学大会拟于2002年在英国爱丁堡召开,会议执行主席IanParsons教授邀请各国矿物学界的同仁就所建议的会议论题提出意见和建议。现将IMA1999年7月初步拟定的论题公布如下,提请我国矿物学工作者予以关注。矿物物理和相平衡1-矿物的高压行为2-高压下的含水矿物3-矿物晶体化学———计算的和实验的工作4-相转变5-晶体结构和拓扑学6-晶体形态和晶体生长普通矿物学7-传统矿物学(Mineralheritage)矿物学和地球化学交叉领域(Themineralogy_geochemi…  相似文献   
77.
目前进行的地震危险性分析计算中, 潜在震源区范围和震级上限的确定过程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采用二级划分和三级划分潜在震源区的方法, 对潜在震源区范围不确定性进行了研究; 用震级上限的单边正态分布模型代替固定的震级上限模型, 分析了这种改进对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的影响及其工程意义。 结果表明, 用三级划分潜源的方法代替二级划分潜在震源方法可降低局部地区的地震危险性, 对于在潜在震源区附近选址和降低工程成本有重要意义。 震级上限的改进, 使得地震危险性降低, 这对百年使用年限的工程更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78.
下热尔断裂位于巴颜喀拉块体东北边界变形带即东昆仑断裂带东段与迭部-白龙江断裂2条剪切断裂之间挤压变形带内,在空间上属于“玛曲空段”范围.经野外考察及遥感资料验证,确定下热尔断裂走向为310°,长度约为20km,运动学特征表现为左旋走滑为主兼少量倾滑分量,沿断裂发育大量断错地貌,水平位移主要分布在3.5~5m,而未发现垂向断错地貌;垂直断裂走向开挖2处探槽,揭示断层切穿晚第四纪地层,被地表沼泽相泥炭层覆盖,结合相关地层年龄资料,初步得出平均水平滑动速率约为6.3mm/a.该断裂在几何学与运动学方面与东昆仑断裂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推测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属于东昆仑断裂带走滑断裂体系内的一条次级断裂或过渡性断裂.  相似文献   
79.
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生态系统状态的重要指标.本文比较了洋澜湖修复示范工程实施水域(修复区)和未实施水域(未修复区)水质和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群落差异,并对湖泊生态状态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治理后修复区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浓度显著低于未修复区,修复区透明度显著高于未修复区.共发现底栖动物30种,隶属于3门4纲12科,其中修复区29种,未修复区19种.修复区与未修复区软体动物的平均密度分别为369.3和34.7 ind./m2,平均生物量(湿重)分别为102.9和37.2 g/m2.耐污值指数和多度量指数评价结果显示,修复区生态系统状态优于未修复区.结果表明,结合透明度改善、鱼类控制与沉水植物重建等手段为主的湖泊修复能改善水质和生态状态.  相似文献   
80.
The East Kunlun fault zone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Bayan Har block. The study of earthquake rupture behavior in the fault zone is of importan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future seismic risk in northwest Sichuan. A number of geological field investigations, typical micro topography DGPS measurements and sample dating show that the earthquake activity of the East Kunlun fault zone extends to the north boundary of Zoige basin, a segment known as the Luocha segment of Tazang fault. In the satellite image, the segment is seen clearly as gray and yellow strips. The earthquake deformation zone mainly features fault scarp, valleys on the slope, offset gullies and terraces, linear distribution of plants, waterfall, fault spring, fault sag pond, and landslide, collapse and talus associated with surface rupturing. These phenomena are distributed intermittently along the re-existing fault and form a ~50km-long inverse L-shaped deformation zone. Fault activities caused left-lateral offset of gullies and terraces, with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concentrated at 5.5m~6m, 18m~23m, 68m~75m, and 200m~220m, respectively. The recent earthquake occurred between 340±30~500±30BP. The macro epicenter is located 5km~7km northwest of Benduo village, with magnitude of MW7.3~7.4, maximum coseismic displacement of 6m,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5.5m~6m and vertical displacement 0.2m~0.5m, being in a proportion of 5∶1~10∶1. These phenomena show that the Tazang fault is the causative fault of this earthquake. The fault is a Holocene active fault and was dominated recently by left-lateral movement with a small amount of thrust component under compressive shear stress. This characteristic is similar to the movement in other segments of the East Kunlun fault zone.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pport the "continental escape" mod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