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37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The observational results in Lin'an show the elevated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surface ozone and Nitric Oxides(NO_x)in the rural area in the eastern mid-latitudes of China.The mechanism of its variations was explained by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In the case of breeze,the photochemical reactions controlled by solar radiation is the determined factorsaffecting the variations of the surface O_3 and NO_x.A study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NO_x and SO_2 demonstrates thatthe biomass burning is an important local emission source of NO_x.  相似文献   
62.
硅酸盐风化与全球碳循 环研究回顾及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硅酸盐风化是大气CO2 的一个主要汇,直接影响到全球碳循环进而影响全球气候。自Walker 等(1981)进行的开创 工作以来,有关“硅酸盐风化- 碳循环- 气候变化”方面的研究大量涌现。从计算机模型到河流水化学研究,从流域面积 超过百万平方公里的大河到数十数百平方公里的单岩性小河流,取得了很多重要的进展。从全球尺度上看,硅酸盐风化每 年所消耗的大气CO2 量为0.138~0.169 Gt,相比现在大气碳库中碳的含量(约800 Gt),乍看似乎是微不足道的,然而硅酸盐 风化消耗CO2 并将其作为碳酸盐矿物埋藏在海洋,它的存留时间超过了百万年。因此,在地质时间尺度上,硅酸盐风化是 调节全球碳循环的一个重要机制。对小流域进行的研究发现,热带地区流经玄武岩/蛇绿岩的小流域有着最高的硅酸盐风化 和大气CO2 消耗速率,热带区域火山岩化学风化消耗的大气CO2 占全球硅酸盐风化所消耗量的10%,而流域面积不到1%。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减影CTA在颅内静脉窦病变的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8例颅内静脉窦病变患者,其中动静脉畸形9例,静脉畸形3例,颅内静脉窦血栓4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2例,肿瘤累及静脉窦10例;行CT平扫,增强及减影CTA,研究病变显示情况及诊断价值。结果:28例患者CTA静脉影像显示成功率为100%,可清楚显示病变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结论:减影CTA对颅内静脉窦病变具有无创,安全,快捷,准确性高等特点,可作为颅内静脉窦病变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4.
新疆罗布泊地区近3.2万年沉积物的气候环境记录*   总被引:21,自引:16,他引:5  
文章对新疆罗布泊地区罗北洼地CK-2钻孔自顶部到10.35m的岩芯,按5cm间隔取样,进行了磁化率、粒度、色度、碳酸盐、有机质含量和pH值的12项环境代用指标的测定,以及相关样品的质谱-铀系法定年,得出了近32000年以来在该地区经历的4个冷湿和暖干变化的气候-环境序列:阶段Ⅰ(31.98~19.26kaB.P.),处于晚韦克萨尔冰期的早期,经历了全球变化的未次盛冰期(23~19kaB.P.),12项环境指标的统计平均值为-0.8773,是本序列的最低值,对应为最强的冷湿期;阶段Ⅱ(19.26~13.53kaB.P.)为继后的间冰期,相应环境指标的统计平均值为+0.5233,环境转为暖干期;阶段Ⅲ(13.53~12.73kaB.P.)为晚韦克萨尔冰期的晚期和得里亚斯冰期,也是全球未次冰期的晚期,其环境指标统计平均值为-0.1075,环境转冷湿;阶段Ⅳ(12.73kaB.P.~近代)为全新世温暖期,其环境指标统计平均值为+1.275,是本序列的最高值,气候转为强暖干期。在阶段Ⅳ,12.08~11.80kaB.P.处出现了新仙女木(YD)的冷事件,10~9kaB.P.为全新世期内最早出现暖事件的时间。从冰期与间冰期的旋回分析,本区的气候-环境变化与全球同步,反映出受到全球变化的主旋律制约。从区域的特征分析,由于受到青藏高原的隆升、西风的加强,而西南和东亚季风的减弱,出现了冷/湿和暖/干的气候-环境变化的大格局,其不同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的冷/干、暖/湿变化的大趋势。从环境代用指标的统计值(从-0.8773到+1.275)表明,本地区的干旱化进程是自然变率的必然结果,到全新世温暖期间更为突出。而近数千年或近数十年的人类活动营力只起到了叠加或促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65.
针对当前CRTSⅢ型轨道板各类板检测方法没有统一检测方法性能评价技术标准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CRTSⅢ型轨道板自动化检测系统性能评价方法,主要包括系统检测效率和检测稳定性分析、平面翘曲检测精度分析、垂向和横向检测精度分析、环境温度变化对系统测量精度的影响分析等.工程实例数据表明,该方法可全方位、多角度地对CRTSⅢ型轨道板自动化检测系统进行性能评价,可靠性和实用性较强,对各类高铁轨道板检测方法的科学系统地性能评价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6.
针对现有辫状河储层构型单元定量表征方法关键参数获取困难且可靠性存疑的问题,以储层构型理论为指导,基于现代辫状河沉积、钻井岩心、录井和测井等资料,提出了基于单一辫状河道宽度的构型单元定量表征方法。首先,根据单井构型单元解释结果,确定同期辫状河道平面分布;其次,根据连井对比剖面,确定连井剖面内单一辫状河道间的界线位置;再次,根据现代辫状河单一辫状河道宽度与构型单元关系定量模型,限定辫状水道宽度、复合心滩长度及宽度等4级构型单元规模;最后,在单一辫状河道内确定4级构型单元平面分布,进而在密集井网区对复合心滩进行解剖,确定单个心滩位置和几何形态。采用该方法对苏××提高采收率试验区盒81-3单层辫状河致密砂岩气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单层砂岩气藏发育5条单一辫状河道,其宽度为1 050~1 890 m;辫状水道宽度为234~435 m;复合心滩长度和宽度分别为1 931~3 569 m、685~1 242 m;单个心滩长度和宽度分别为660~1 880 m、310~1 030 m。  相似文献   
67.
隔震结构系统参数的不确定性和地震的随机性可能会导致结构响应意想不到的偏移,导致大幅减少安全性评价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因此有必要探究隔震支座的不确定性因素对结构响应的影响。本文着重研究基础隔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不确定性因素,包括结构的不确定性和地震作用的不确定性。采用龙卷风图对结构不确定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并对比隔震与非隔震结构的参数敏感性;提出基于我国国情的双响应面法,利用响应面模型同时考察地震动和基础隔震结构的不确定性对地震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隔震技术可以减小结构不确定性的影响并且地震动的不确定性对结构的影响大大超过结构本身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68.
为厘清砂质辫状河同级别构型要素差异特征及成因,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石盒子组盒8下亚段砂质辫状河沉积为例,综合现代沉积、野外露头及岩心等资料,选取H8x2-2、H8x1-3和H8x1-1典型层段开展定量构型表征,重点辨析五级至三级同级别构型单元差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盒8下亚段不同单层内单一辫流带宽度为650.0~1 750.0 m,受物源条件和基准面旋回升降等沉积分异作用影响,单一辫流带(五级)呈孤立式、侧向拼接式和垂向叠加式3种不同构型差异分布样式。洪水、辫状河道冲刷以及冲沟破坏等因素作用,使得单砂体级次(四级)的构型差异最显著,而优势岩相组合概率高于80%的H8x2-2单层心滩规模较大,平均厚度为7.2 m,长和宽分别为1 402.0 m和809.0 m。各单层心滩内构型(三级)差异性较小,其中落淤层具有厚度薄(0.1~0.4 m)、倾角缓(1°~3°)、透镜状分布的相似特征,单一增生体宽度主要分布在36...  相似文献   
69.
针对RANSAC算法应用于空间直线数据处理时具有较强的稳健性,但需要已知内点阈值且计算模型未能充分应用观测数据等问题,基于RANSAC算法提出了空间直线的自适应阈值稳健拟合方法;结合空间直线拟合的PEIV模型,优化了自适应阈值稳健拟合方法。仿真和工程实例数据表明,自适应阈值稳健拟合方法及优化算法可自动获取内点阈值;获得的空间直线几何参数估计具有最优统计特性,抗差性好,可靠性和实用性较强;对其他空间几何形体的稳健拟合处理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0.
本研究以贵州西北部典型喀斯特地质高背景区土壤剖面为对象,探讨了土壤镉(Cd)含量与形态的纵向分布特征、Cd迁移转化过程及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下伏高Cd碳酸盐岩风化成土作用是剖面土壤Cd富集的重要原因,在土壤形成初期,土壤pH较高,地质源Cd淋失较少,土壤Cd含量高;随着土壤发育程度加深,地质源Cd逐渐淋失,Cd含量降低。此外,区域人为源输入可能影响表层土壤Cd的富集。土壤地质源Cd主要以残余态存在,其次为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可交换态的占比较低,Cd活性较低。剖面中下层(>60 cm)土壤Cd的赋存形态变化较小,剖面上层(<60 cm)土壤可交换态Cd的占比随土壤深度的降低而逐渐增大,地质源Cd被活化。本研究结果可为理解喀斯特地质高背景区土壤Cd的地球化学行为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