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8篇
  免费   335篇
  国内免费   379篇
测绘学   201篇
大气科学   240篇
地球物理   318篇
地质学   970篇
海洋学   128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37篇
自然地理   14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3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断裂和不整合面是油气流体运移的良好通道,但对其流体活动特征的差异研究却不甚深入。以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为例,主要从流体活动的矿物岩石学记录入手,对断裂和不整合面的流体活动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断裂带流体活动复杂,在活动期均是油气流体运移的良好通道,并呈现出“幕式”特征,流体来源以深源含油气流体与大气降水影响为主。相比而言,不整合面之上流体来源较为单一,主要是含油气流体,而不整合面之下与断裂带地区类似,受到深源含油气流体与大气降水的复合影响。总体而言,断裂带流体活动强度要比不整合面上下的储层更强,断裂与不整合面纵横交叉之处是油气流体活动的有利通道,距不整合面越远,其流体活动强度越弱。这些认识可为区域油气勘探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供国内外同类研究类比参考。   相似文献   
992.
应用2003年-2006年T213数值产品,通过动力统计释用(MOS),分季建立了山西省109站日极端气温预报模型;采用M-γ尺度气候模式,通过分季节、分天空状况模拟和检验,得到不同背景下乡镇与县站气温差额分布,依此,在较高质量的分县预报基础上,经过订正得到乡镇日极端气温的预报产品,取得较好的效果,弥补了目前乡镇自动站基础资料的不足,为乡镇精细化极端气温预报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技术。  相似文献   
993.
长白山-镜泊湖火山区地壳结构接收函数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71个远震的波形资料,用接收函数方法提取了布设在长白山—镜泊湖火山区的34个宽频带流动数字地震台站的接收函数,通过对接收函数反演,获得了台站下方的S波速度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沈阳—敦化一线莫霍面深度32~33km,向西地壳厚度加厚,到长春附近地壳厚度约为36km.在天池火山口莫霍面深度为达38km,而镜泊湖火山口森林的莫霍面深度约为39km.总体看研究区的地壳厚度是南浅北深.长白山天池火山口附近地下10km左右有一明显的低速层存在;镜泊湖火山口森林附近30km也可能有低速体存在;研究发现莫霍面上S波速度梯度在火山口附近和远离火山口有明显区别.在火山口附近其莫霍面的S波速度梯度比非火山口地区的S波速度梯度明显小,说明火山口下与一般的地壳莫霍面结构有差别.研究发现沈阳—敦化一线两侧的莫霍面深度有较大变化,其位置与地表的敦化—密山断裂基本一致,说明敦化—密山断裂是研究区的一条非常重要的地质构造带.  相似文献   
994.
尖晶石型CoAl2O4纳米粉体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铝酸钴(CoAl2O4)是目前世界上最耐候、耐光、耐热、耐化学品的尖晶石型钴蓝颜料,为了解决传统钴蓝制备方法存在的能耗高、产品粒径分布不均匀、易团聚等问题,尝试采用柠檬酸盐凝胶法合成了尖晶石型CoAl2O4纳米粉体,对样品进行了TG-DSC、XRD、SEM等分析,考察了前驱体凝胶的热分解过程,以及煅烧温度对CoAl204晶化程度和粒度的影响.确定了钴蓝最佳合成条件为:n(Co^2 )/n(Al^3 )=1:3,柠檬酸与金属离子摩尔比为1:1,pH值约为6.5,煅烧温度为800℃.结果表明,采用柠檬酸盐凝胶法成功合成了平均粒径为60nm,粒度分布均匀的尖晶石型CoAl2O4纳米粉体,该法具有合成成本低、制备工艺简单、易操作等优点.  相似文献   
995.
循环荷载下冻土变形特性研究现状及冻土开挖问题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讨论了循环荷载作用下冻土的变形特性,总结了前人对冻土变形特性的研究成果。重点阐述了影响冻土变形特性的主要因素,包括土质、含水量、含冰量、温度、围压、动应力振幅和频率对冻土变形特性的影响及其研究现状和主要结论。简要论述了冻土开挖方面的研究情况,并强调了冻土机械开挖方法的重要性。最后针对高效开挖冻土的实际需求,提出了进行冻土变形特性进一步研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96.
中国天山地区降水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天山地区的降水变化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利用中国天山地区40个气象站1951-2014年的月降水数据,运用线性倾向估计、相关分析等气候诊断方法,分析了该区域的降水变化,探讨了主要气候指数与降水同步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年降水呈现出"西多东少,北多南少,高山多外围少"的特征,年降水变化率为6.0 mm·(10a)-1。SASMI与年降水表现为显著正相关,PDO、PNA和AO与年降水表现为弱正相关,且有局限性。在枯水期,SASMI与天山北坡及部分中高山地带的降水表现为弱正相关,而在西天山南坡表现为弱负相关,ENSO与中、西天山南北坡的中低山带的降水变化相关性较高。在丰水期,SASMI与天山南坡和高山区降水变化相关性较高,PDO与中、西天山南北坡的低山带部分站点的降水变化相关性较高。  相似文献   
997.
小波分析在时域和频域具有很好的局部化特性,是分析和处理数字信号强有力的工具。文章将基于小波变换的模极大值去噪算法应用到地震信号的去噪研究中。首先依据相关理论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并对红山基准台的地震数据进行去噪分析处理。结果表明,去噪后的信号有效去除了大部分毛刺,去噪效果良好,噪声得到很好的抑制。为实现数据处理的界面化及易操作,在基于小波变换模极大值去噪算法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一个地震信号去噪系统分析界面,从而实现数据去噪的可视化应用。  相似文献   
998.
罗战友  杜时贵  黄曼 《岩土力学》2015,36(12):3381-3386
粗糙度系数是结构面抗剪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然而由于结构面表面形态的复杂性,粗糙度系数尺寸效应研究并未获得较大进展。总结了结构面粗糙度系数的3种获取手段:标准剖面对比法、理论公式法、试验反分析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3种方法在研究粗糙度系数尺寸效应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了研究结构面粗糙度系数与试样尺寸的相关度,对中砂、硅粉、水泥、非引气型萘系减水剂等原材料的配比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与天然钙质板岩物理力学特性相类似的岩石模型材料,然后采用研发的结构面制作模具及其制备工艺制作了8组共176对具有不同尺寸和表面起伏粗糙程度的结构面,并利用改进的高精度岩石结构面推拉仪对结构面粗糙度系数进行了推拉试验研究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结构面粗糙度系数的统计均值随试样尺寸的增加而降低,但特定结构面粗糙度系数的尺寸效应规律需要根据结构面的具体表面形貌进行测试;Barton理论公式计算的结构面粗糙度系数尺寸效应变化规律与推拉试验测试规律总体上一致,但试验值与理论值有差异,且结构面试样尺寸越小,二者的差异就越大;具有特定表面形貌的模型结构面粗糙度系数也有差异,工程大尺寸岩体结构面粗糙度系数需要根据表面形貌和分布特征进行综合判定。  相似文献   
999.
TDI CCD相机动态成像对几何质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影像模拟的方法分析动态积分成像对空间TDI CCD相机成像几何质量的影响。首先对卫星固有推扫速度、像移速度与电荷转移速度失配、卫星三轴姿态运动及偏流角误差等4种动态成像因素进行了介绍,建立了4种因素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空间TDI CCD相机成像模拟方法;最后提出统计单级静态影像和多级动态合成影像配准误差的分布特点评价与4种因素有关的内部几何质量,统计低阶多项式拟合的姿态曲线与实际姿态曲线条件下地面点像方误差的分布特点评价外部几何质量。  相似文献   
1000.
提出了一种基于增广参数Kalman滤波的多路径效应系统误差估计方法,将系统误差作为状态参数,并对其建立一阶AR模型,同时利用多路径重复性特性,更新多路径误差改正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固定多路径误差模型随着时间推移重复性减小而有效性降低的问题,并利用16d实测数据例证了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