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0篇
  免费   335篇
  国内免费   379篇
测绘学   202篇
大气科学   240篇
地球物理   318篇
地质学   970篇
海洋学   129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37篇
自然地理   14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3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岳永红  胡再强 《地下水》2013,(6):156-158
针对山东某电厂灰坝加高工程,依据粉煤灰水力冲填筑坝的要求,通过室内冲填模拟试验,分别研究冲填厚度、不同振密方法对水力冲填粉煤灰密度、饱和度、渗透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得出:粉煤灰充填厚度对充填效果影响不大,而振动压密的方法对充填效果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952.
中大别腹地榴辉岩锆石U-Pb年龄及其类型归属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徐旭峰  石永红  林伟  冀文斌 《岩石学报》2013,29(5):1559-1572
根据对黄岗-牛凸岭地区榴辉岩样品JS249和JS250的岩相学研究表明,该地区榴辉岩具有明显的高压变质特征,石榴石中包含大量的早期矿物,成分环带显著,其峰期矿物组合主要为Grt+ Omp+ Phn+ Rt+ Qtz+ Ep+ Ky,角闪岩相退变矿物主要为Di+ Mg-Hbl+ Ab+ Prg+ Bt.对样品JS249和JS250温压条件进行计算,样品JS249为T=594±61℃,P=2.58±0.27GPa;样品JS250为T=616±56℃,P=2.14±0.14GPa.同时利用LA-ICPMS以及激光拉曼对这两个样品进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和锆石包裹体分析,结果显示样品JS249锆石包体主要为角闪石、长石等退变矿物,其加权平均年龄为217.3±3.5Ma,该组年龄代表了角闪岩相退变质年龄;样品JS250锆石包含了石榴石、金红石、绿辉石等峰期矿物包体,其加权平均年龄为235.2±4.2Ma,该年龄应为峰期变质年龄.综合榴辉岩的岩石学、热力学和年代学的研究表明,黄岗-牛凸岭地区应属于低温高压单元,与南大别变质块体类似.  相似文献   
953.
提要:本文介绍了采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和瞬变电磁测深(TEM)在河南省舞阳王楼、小韩村两个铁山式矿区进行深部铁矿探测试验研究与找矿预测。试验研究表明,CSAMT和TEM电磁方法寻找隐伏沉积变质型铁矿是可行的。在同等地质条件下,线源TEM的有效探测深度最大,CSAMT的有效探测深度居中,中心回线TEM较弱;TEM方法受地表低阻体干扰影响较CSAMT方法大,但垂向分辨率优于CSAMT方法。在干扰较强的铁矿区采用CSAMT预测,以经山寺、小韩村、冷岗一带为中心,可能存在深部隐伏铁矿体,为整装勘查下一步工作部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54.
提要: 通过对湘西南地区主动侵位的岛弧型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的锆石LA-ICP-MS与SHRIMP 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分别获得加权平均年龄为(835.6±6.7)Ma、(840±8)Ma,属新元古代。对岩体围岩钙质板岩夹灰岩建造的剖面研究和同位素年代学分析及区域对比,确认其属于新元古代“南华纪”板溪期沉积——高涧群,与下伏冷家溪群连续沉积,底界时限应大于835 Ma。指出高涧群及其相当层位分布区在沉积盆地演化过程中,可能没有经历由俯冲造山—伸展裂谷盆地的完整演化过程,盆地从板片俯冲形成岩浆弧的初期演化即已停止,形成所谓的残余盆地,并沿从江—溆浦—双峰—衡阳—萍乡一线形成陡坡边缘盆地古地理格架,与北西侧伸展形成的断阶式陆坡相接,接受来自北西侧的陆缘碎屑及其改造型重力流沉积,完成这一转换过程的时间点在830 Ma左右。  相似文献   
955.
四川盆地南部界市场—黄家场地区须家河组总体为一套三角洲→湖泊沉积,研究区内砂体十分发育,但砂体非均质性强、成因复杂.本文以3条野外剖面、12口钻井岩心观察、83张薄片鉴定以及扫描电镜和岩心物性等资料分析为基础,结合最新资料和认识,通过精细的沉积微相分析和储集砂体的剖面结构解剖,探讨川南须家河组储集矿体的成因及模式.砂体成因类型主要包括:单一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单一河口坝砂体、滨湖砂坝砂体、浅湖砂坝砂体、叠置型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叠置型河口坝砂体、河口坝与水下分流河道组合类型(包括“坝上河”和“河上坝”).系统研究了形成于不同的水动力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岩性结构特征的不同成因类型砂体的储集性能.基于以上研究认识,建立了研究区砂体进积式和砂体退积式2种砂体成因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须家河组最有利储层发育的位置为河道的中下部,河口坝砂体的中上部;最为有利的储集砂体为砂体进积式下形成的叠置型水下分流河道和“坝上河”,也是研究区今后主要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956.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分析,发现其直接研究成果较少,相应的理论构建较为薄弱,间接的相关研究成果较多,但大多来自其他学科。国内直接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务工地选择机制、务工距离分布规律、务工地城镇类型选择、务工地选择影响因素等领域。国外的间接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移民区位、移民空间结构等永久性迁移领域,而对非永久性迁移的研究较少。今后应加强对务工区位的研究,通过对不同区域典型案例的研究进行理论概括,在方法上应加强模型分析和量化分析,这需要有关部门加强对农民工的统计工作。  相似文献   
957.
本文根据灰色理论中的数列预测理论,针对建筑物的沉降,建立了灰色二阶预测模型GM(2,1),给出GM(2,1)模型精确求解方法,并以某建筑物沉降数据为例验证了该模型的精度比GM(1,1)模型精度高,且简单易行,因而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58.
为了获得形式多样的地形可视化效果,投影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通过对正投影、透视投影、渐进式投影和平斜投影等多种投影方式的原理与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了各种投影方式的适用性及其获得的地形可视化效果,为应用实践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59.
基于剖面的三维地质建模为巷道与地层交切建模的理论基础,提出一种巷道与地层交切建模方法。考虑到交切模型的复杂性,对交切模型进行剖分,依次构建出含巷道断面的地层剖面模型、巷道与地层剖面的交切模型及巷道与地层模型的交切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交切模型的方法是可行的,保证了地层与巷道模型的空间拓扑关系,为相关三维地质建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60.
设计了基于资源三号卫星融合影像修测1∶5万地形图的方案。根据方案首先对试验区资源三号卫星影像进行正射纠正、影像融合等影像处理,然后将软件Mapstore用于资源三号卫星融合影像进行地形图修测,经过遥感影像目视解译、人机交互操作、后期编辑等处理,完成了1∶5万矢量地形图修测。试验结果表明,修测设计方案合理,资源三号卫星融合影像修测地图精度能达到国家成图规范要求,可用于1∶5万地形图修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