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29篇 |
免费 | 224篇 |
国内免费 | 25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7篇 |
大气科学 | 180篇 |
地球物理 | 215篇 |
地质学 | 703篇 |
海洋学 | 83篇 |
天文学 | 8篇 |
综合类 | 108篇 |
自然地理 | 9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37篇 |
2022年 | 44篇 |
2021年 | 37篇 |
2020年 | 35篇 |
2019年 | 60篇 |
2018年 | 32篇 |
2017年 | 37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49篇 |
2014年 | 62篇 |
2013年 | 75篇 |
2012年 | 42篇 |
2011年 | 33篇 |
2010年 | 49篇 |
2009年 | 25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37篇 |
2006年 | 54篇 |
2005年 | 59篇 |
2004年 | 48篇 |
2003年 | 37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37篇 |
1999年 | 47篇 |
1998年 | 43篇 |
1997年 | 49篇 |
1996年 | 34篇 |
1995年 | 48篇 |
1994年 | 44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37篇 |
1990年 | 42篇 |
1989年 | 23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2篇 |
1964年 | 3篇 |
1962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4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青藏东北部若尔盖高原全新世泥炭沉积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用泥炭纹泥计年与14C测年相结合的新方法,首次在青藏高原东北部的若尔盖高原建立了系列完整、可信度佳和年尺度的高分辨率更新世末及全新世泥炭沉积年代谱,时间跨度为 13 6 5 5年至现在;阐明了若尔盖高原不同类型全新世泥炭沉积的时序和空间分异规律;从沉积学上证实了各期仙女木事件的存在和发生时间;划定全新世大暖期为距今 95 0 0~ 2 0 0 0年,是泥炭沉积高速期;计算了泥炭沉积率。上述结果对青藏高原也有一定代表意义. 相似文献
942.
943.
热带气旋灾害预报服务效益评估方法之一——对比分析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对比分析法对1969-1995年广东省热带气旋灾害预报服务效益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944.
运用巴拿赫压缩映像原理讨论了一类由微分方程描述的具有SUM逻辑的
基因调控网络平衡位置的存在唯一性,并结合基因调控网络的实际背景,分析
了基因调控网络平衡位置的Lyapunov稳
定性,获得若干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945.
青藏高原雪盖变化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藏高原雪盖是影响我国气候的一个重要因子,除了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之外,还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它通过改变高原的热力作用而影响东亚季风进程、大气环流以及我国的气温和降水.雪盖具有较为明显的持续性,且具有振幅变化大的特点,人们越来越重视雪盖的气候效应和作为季度预报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6.
该文提出了利用TOVS的MSU-1(微波辐射仪的第一通道、中心频率50.31 GHz)、HIRS/2-8(高分辨率红外辐射仪的第八通道、中心波长11.10 μm)、HIRS/2-19(中心波长3.70μm)及HIRS/2-20(中心波长0.70 μm)光谱特性的差异进行云的检测,以及在晴空条件下测雪的方法。该方法测出的1993年1月我国东部地区和1991年1月西藏高原东部地区降雪过程的积雪图,与实况相符。 相似文献
947.
研究安徽省最近几十年春季连阴雨变化规律及其与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的关系,对提高春季连阴雨认识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61—2018年安徽省77站逐日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EOF、合成等方法分析了安徽省春季连阴雨的变化特征,并探讨不同类型厄尔尼诺/拉尼娜衰减年对春季连阴雨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近58 a安徽春季连阴雨日数、频次和最长连阴雨过程天数均呈北少南多的分布特征,其中江南南部是大值中心。连阴雨日数具有明显的减少趋势,平均每10 a减少1.0 d。连阴雨日数变化主要为全省一致型和南北反向型。东部型厄尔尼诺(拉尼娜)衰减年对应安徽春季连阴雨日数偏多(少),中部型厄尔尼诺/拉尼娜衰减年均有利于连阴雨日数偏少。东部型厄尔尼诺(拉尼娜)衰减年对应春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明显偏强(弱)偏北(南),厄尔尼诺衰减年日本海高压偏强,欧亚中高纬500 hPa高度场为两脊一槽(一槽一脊)形势,乌拉尔山高压脊(低压槽)明显,贝加尔湖为宽广低槽(高压脊),槽底部(脊前)冷空气持续南下,与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气旋)西侧的西南暖... 相似文献
948.
949.
遥感影像分类专家系统是遥感分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然而,传统的统计模式识别法和人工神经网络分类法除了能完成具体的影像分类外,不能提供易于被人类理解的分类知识,文中介绍一种基于扩张矩阵的示例学习方法,并将其应用于遥感影像分类知识的自动获取。 相似文献
950.
研究秦淮河流域气象水文要素变化特征及径流变化归因对该流域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利用秦淮河流域气象水文观测数据和遥感资料,采用β-z-h三参数综合指示法、联合突变检测法等分析该流域气象水文序列时空变化趋势、变异点和变异度,采用弹性系数法定量评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秦淮河流域年平均气温和年径流深呈显著增加趋势,且未来仍将保持显著增长趋势;年降水量和参考作物蒸散量呈不显著增加趋势,且未来仍将维持微弱上升;年平均相对湿度呈显著减少趋势,且未来仍将维持显著减少。年降水量未发生变异,年平均相对湿度在2004年发生巨变异,年平均气温在1994年发生强变异,年参考作物蒸散量在2003年发生中变异,年径流深在2002年发生弱变异。(2)基准期(1981—2002年)和变化期(2003—2019年)秦淮河流域径流深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参考作物蒸散量、下垫面指数呈负相关;变化期较基准期参考作物蒸散量和下垫面指数弹性系数增大,而降水量弹性系数减小,下垫面指数的变化对径流增加贡献量较大(91.20%),表明人类活动引起的下垫面变化是径流增加的主要因素,起正贡献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