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87篇 |
免费 | 287篇 |
国内免费 | 21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79篇 |
大气科学 | 142篇 |
地球物理 | 132篇 |
地质学 | 732篇 |
海洋学 | 102篇 |
天文学 | 22篇 |
综合类 | 79篇 |
自然地理 | 10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61篇 |
2022年 | 72篇 |
2021年 | 61篇 |
2020年 | 60篇 |
2019年 | 53篇 |
2018年 | 61篇 |
2017年 | 38篇 |
2016年 | 37篇 |
2015年 | 52篇 |
2014年 | 67篇 |
2013年 | 56篇 |
2012年 | 55篇 |
2011年 | 66篇 |
2010年 | 53篇 |
2009年 | 60篇 |
2008年 | 43篇 |
2007年 | 64篇 |
2006年 | 57篇 |
2005年 | 39篇 |
2004年 | 37篇 |
2003年 | 43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27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27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24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3篇 |
1960年 | 2篇 |
1958年 | 3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21.
洪涝灾害是当前世界的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做好防洪非工程措施是减少洪灾损失的重要手段。安徽省沿江地区经济发展受到洪涝灾害的严重威胁。介绍了以Visual Studio 2008和ArcGIS Engine 9.3为开发工具。利用加权综合评分法(WCA)和层次分析法(AHP),建立洪涝灾害风险指数模型。结合ArcGIS Engine组件开发技术,初步设计出洪涝灾害风险评价信息系统。该系统的最主要功能是对安徽省沿江地区进行洪涝灾害风险评价,最终为该区防洪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22.
提要:本文通过对黄河源区河流阶地的系统测量和研究,认为黄河源区黄河阶地主要由堆积阶地组成,少量侵蚀阶地,阶地拔河高度低,阶面比较开阔平坦。黄河自源头至入扎陵湖段仅发育一级河流阶地,从鄂陵湖出水口至黄河乡段发育两级河流阶地,从黄河乡以下至久治县东段发育三级河流阶地。结合ESR测年结果,黄河源区河流阶地形成的时间主要为中更新世晚期—全新世,T1河流阶地的形成时代约为1万年;T2河流阶地的形成时代为5.8~1.9万年;T3河流阶地的形成时代为16.1~2.5万年。河流阶地研究表明,黄河在源区形成较晚,可能为晚更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823.
用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方法,对中国近海14年多的测高海平面同化格网资料进行分析,给出了黄海、东海和南海各海平面变化主要主成分的空间变化和时间变化特征.用标准Morlet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各海区主成分时间变化序列的时频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各主成分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当地的海洋环流或洋流特征相对应.时频分析结果显示,中国近海海平面变化的显著周期主要为年周期信号.其次,黄海和东海还显示准2个月的非稳态信号,东海和南海具有较显著的半年周期信号,东海半年周期信号的能量不稳定.此外,在南海及台湾东部海域,首次发现存在较为显著的准540天周期信号,其动力学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坎门和西沙验潮站资料的时频特征分析也验证了该信号的存在.最后本文给出了中国近海海平面在1993~2007年间的平均上升速率和其区域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824.
对闽西南早侏罗世梨山组碎屑岩进行了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其目的是查明早侏罗世沉积物的组成及来源,揭示华南地区中生代盆地性质.梨山组上段样品(GMC12)和下段样品(GMC22)反映的主要年龄组成相似,均有一个约1 860 Ma的主峰和一个约230 Ma的次峰.但下段样品(GMC22)显示出较为简单的年龄分布,获得显著的年龄峰值为1 860 Ma和230 Ma;上部样品(GMC12)显示出多峰特征,除了主峰1 860 Ma外,还有约230 Ma、约280 Ma、约410 Ma、约490 Ma、约770 Ma和约2 540 Ma多个次峰值.由下段至上段,碎屑锆石年龄组成由简单变复杂.上段样品中较老的年龄组成比下段明显增加,而且年龄组成比下段复杂,表明物源可能发生变化.研究区早侏罗世主要物源为古元古代和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活动产物,通过与闽西南周围不同盆地晚古生代和早中生代沉积岩碎屑锆石年龄组成对比,闽西南早侏罗世物源主要来自研究区北部和东北部.由研究区到华南内陆/南部,盆地内沉积物年龄组成发生了由复杂且相对较老到简单且年轻的变化.印支期造山运动早期到晚期,华南地区岩浆活动发生了由南部沿海向华南内陆的迁移,而华南东部沿海、东北部和北部地区岩浆活动一直较活跃. 相似文献
825.
826.
笔者2000年6至9月间,在西藏申扎地区进行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时,在申扎县塔尔玛乡扎扛一带首次采得大量的笔石化石(图1)。产出于曾被归属前震旦系念青唐古拉群的一套轻变质的绿灰色千枚状粉细砂岩、褐黄色钙质粉砂岩中。化石保存较好,笔石枝多已不同程度地褐铁矿化。 本区的构造位置属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的中段。地理位置属冈底斯的北坡。区内地层研究工作开展较早,1957年王文彬等就曾对区内泥盆系作过报道,以后曾有多人对该区的古生代地层作过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是1978年西藏区域地质调查大队伦珠加错等人对该区古生代地层所… 相似文献
827.
在中国极地科学数据库系统项目建设过程中 ,通过对极地科学数据管理现状以及数据分布情况、数据类型等因素进行分析 ,提出数据资源的组织及其表达形式两个关键问题 ,并进行了研究与探讨。结果表明 ,用户对数据共享的持续需求、顺达的行政支持、明确易行的技术要求以及稳定的经费支持是解决数据资源组织问题的关键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涉及到数据资源组织问题的解决措施都是立足于对上述 4个方面的思考。针对数据的表达形式问题 ,在数据库系统设计中 ,数据的表达形式研究包括了用户需求分析、数据库结构设计等环节。将基础数据表示为数据集和数据说明 (元数据 ) ,后者通过标准化、格式化后作为元数据库与前者 (数据库 )关联。同时 ,将元数据库从纯粹的数据说明集合扩展成数据库的搜索引擎。在实际开发过程中 ,运用上述设计思路解决了极地科学数据种类多、零散、结构复杂的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828.
如何实现人口、城市规模和自然地理系统的协调及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化中人地关系面临的难题。以新疆91个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全域、六大地貌类型和七大水系分区3个空间维度,运用位序-规模法和人口Lorenz曲线法,对城市规模体系和人口分布格局量化分析,探究了新疆城市规模分布与地貌、水系空间分布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 地貌类型区系统规模分布相关系数为0.897,水系分区系统规模分布相关系数为0.951,表明城镇规模格局与水系地理因子关系更紧密。(2) 准噶尔盆地与天山北麓诸河区是2个突出的人口分布聚集单元,同时是地理类型高度叠加区,呈现出城市规模与自然地理结合的空间极化区。(3) 新疆各自然地理单元城市人口分布的异质性表现突出,地貌类型单元内人口集疏格局鲜明,水系分区单元内人口分布相对均衡,其中天山北麓诸河区人口集聚程度较高。总体来看,新疆城市人口规模区域差异特征显著,城市规模等级结构存在断层现象,城市体系发育不成熟,建议加强中等城市规模的发展,完善新疆全域的城市格局。 相似文献
829.
830.
在总结安第斯和冈底斯斑岩铜矿床地质矿物学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2个成矿带与斑岩铜矿床有关的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分析,探讨了2种构造环境下形成的斑岩铜矿床含矿斑岩与成矿过程的异同点。安第斯成矿带的斑岩铜矿床形成于洋壳俯冲陆缘弧环境,成矿时代主要集中在始新世晚期—渐新世(43~31Ma)和中新世中期—上新世(12~4Ma),金属组合包括Cu-Mo和Cu-Au,含矿斑岩的SiO_2含量变化范围较大,岩性从中性到酸性,以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为主,少部分具有典型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而大多数安第斯含矿斑岩具有正常岛弧系列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冈底斯成矿带斑岩铜矿床主要发育于陆-陆碰撞环境,成矿时代为中新世(20~12Ma),金属组合为Cu-Mo,缺乏Cu-Au组合,含矿斑岩岩性以酸性为主,且主要为高钾钙碱性-钾玄质系列岩浆岩,具有典型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安第斯成矿带含矿斑岩的形成很可能是板片释放流体交代楔形地幔,经部分熔融与MASH过程的产物,并不是直接源于洋壳的部分熔融;而冈底斯成矿带含矿斑岩成因可能是早期洋壳多次俯冲形成俯冲增生弧,之后在陆陆碰撞过程中经历缩短加厚,与深部构造动力学机制发生变化时的部分熔融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