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73篇
测绘学   94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72篇
地质学   174篇
海洋学   75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奥运气象资料管理系统中SCRUM方法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旭林  耿燕  刘强  窦以文 《气象科技》2009,37(3):380-382
引言 软件质量和生产率是软件工程的两个核心目标。敏捷软件开发方法(以下简称敏捷方法)统称轻载方法,以区别于传统的软件开发方法(又称重载方法)。目前常见的敏捷方法有Extreme Program—ming(简称XP)、SCRUM、Crystal、Adaptive Software Development(ASD),  相似文献   
372.
南京地区2013年12月重霾污染事件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13年12月在南京地区针对气溶胶化学成分及其前体物进行的一个月的强化观测资料,结果发现,期间观测到了两次严重的灰霾污染事件(事件1和事件2),其PM2.5的平均浓度分别达到267和150μg/m3。事件1过程中,气团主要起源于长三角及南京地区,天气系统稳定,混合层低矮,空气相对湿热,气溶胶多来自于前体物集聚后的二次转化;事件2过程中,来自华北地区的污染物长距离传输则有显著贡献。事件1中的化学转化机制较为复杂,白天的气相均相氧化以及夜间的非均相或液相转化均对硫酸盐和硝酸盐的二次形成有所贡献;而事件2中则主要为白天均相氧化机制,夜间的化学转化过程不明显。  相似文献   
373.
Ar同位素地质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主要讨论作者在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作者认为一定要重视岩石、矿物中36Ar对定年的影响,只有较好的解决K-Ar定年系统的初始比,才能较好的提高定年的准确性。油气田Ar同位素分馏及He、Ar在瓦斯突出的预报方面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374.
花岗岩构造与侵位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近年来对造山带花岗岩构造与侵位机制的研究表明,花岗岩不但可以侵位在区域伸展的构造背景,也可以侵位在区域挤压(缩短)的构造背景。花岗岩侵位受断裂的控制并不是像以前认为的那样明显,而是受多种侵位机制的共同作用,而构造样式和变形组构则是侵位机制研究的基础。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此外,对大别山中生代花岗岩构造、侵位机制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375.
古河道作为沉积物颗粒源汇之间的运移通道之一,其对沉积物通量的影响备受海洋沉积学关注。为了研究广东阳西沙扒海域埋藏古河道沉积特征,针对粤西近岸陆架古河道展开了研究,利用海上风电场浅地层剖面勘察资料和钻孔数据,根据声学脉冲特征识别出多条古河道,弥补了粤西沿岸浅水区古河道分布空白。结果显示:古河道呈近南北走向,以宽U型为主,河道宽度在768~2 743 m之间,下切深度最大为16.90 m,局部存在河道交汇现象;依据现代河流河型判别方法,古河道河型属于砾质分汊型,以推移质砂砾输运为主,年平均输送量为3.87×108 m3/a;古河道源自古漠阳江水系,形成于全新世早期至中期,上覆地层为全新世中期至今的浅海相沉积。  相似文献   
376.
基于FIA和光学原理的酶传感器检测海水甲基对硫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传感器与流动注射系统(flow injection analysis system,FIA)相结合,通过光学方法测定固定化酶受农药抑制后的残余活性,对海水中微量甲基对硫磷进行定量分析。该系统的适宜工作条件为:温度30℃;固定化酶的用量0.05 U;载液流速0.45 mL/min;进样时间20 min;底物(碘化硫代乙酰胆碱)溶液浓度0.100 mol/L,注射量100μL。在0.1~100μg/L之间,农药浓度的对数值与固定化酶活性的抑制率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5 3)。利用该系统检测含甲基对硫磷分别为0.8μg/L和5.0μg/L的模拟海水样品,获得了较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平均相对误差和变异系数均小于10%。  相似文献   
377.
<正>“中国史前考古学以及中国近代田野考古学的开始是同安特生(J.G.Andersson,1874-1960)的名字分不开的。可以说,正是安特生在中国北方的一系列考古活动,揭开了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序幕。”——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现任所长陈星灿在1991年发表的“安特生与中国史前考古学的早期研究——为纪念仰韶文化发现七十周年而作”一文中的一段话。1921年安特生主持的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并提出“仰韶文化”,被学术界公认为中国考古学发展的起点,  相似文献   
378.
大港南部滩海区构造与油气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港南部滩海区构造及油气分布特征的分析,认为断裂是控制大港南部滩海区油气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指出油气主要分布在各主要断层的转折和交汇处,这些断裂的主要活动期为沙河街和东营期,因此,南部的滩海区的油气主要分布在古近系,有利的勘探目标应是东一段、沙一段和沙二段层位。  相似文献   
379.
陆架环流作用下的北黄海中北部细颗粒物质输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海洋泥质沉积是流域、古气候及海平面变化信息的重要载体,对该粒级物质的系统研究,是获取环境信息的重要手段。为此,采集北黄海中北部表层沉积物80件,经室内筛分处理,并对细颗粒组分(<63 μm)进行了稀土元素(REE)测试。结果显示REE的含量及分布模式在长山列岛东西两侧差异显著:东侧物质明显富集REE,尤其轻稀土元素(LREE),Eu元素则明显缺失,指示了受鸭绿江的显著控制;长山列岛以西,REE除含量降低外,分布模式也变平缓。造影剂马根维显(Gd-DTPA)在磁共振成像(MRI)中的大量使用,可能是造成Gd明显富集的主要原因。此外,辽南沿岸物质的来源及分布与以往认识存在差异,以往认为辽南沿岸泥质沉积为鸭绿江为主的辽东半岛河流的远端泥沉积,而本文的研究发现:辽东半岛东侧长山列岛至大连湾外海域以黄河来源物质为主,鸭绿江物质对北黄海西部泥质区的贡献在西侧大于东侧,其中陆架环流对物质输运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80.
海洋微塑料污染现状及其对鱼类的生态毒理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洋微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鉴于微塑料特殊的理化性质,其对海洋生物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效应愈发受到关注。本文在综述海洋微塑料来源、类型和分布状况的基础上,探讨了鱼类摄入微塑料的途径及其生态毒理学效应。研究表明,全球近岸、大洋和极地海域均有微塑料分布,我国微塑料污染亦较为严重。微塑料会对包括鱼类在内的海洋生物生存造成威胁,其被鱼类摄入的主要途径是经口误食,微塑料进入鱼体后可在不同组织和器官中迁移,消化道是主要蓄积器官。微塑料对海洋鱼类的生态毒理效应主要包括:(1)影响生殖与精卵发生;(2)降低存活率;(3)影响生长发育;(4)扰乱行为;(5)导致组织病变与炎症反应;(6)导致代谢紊乱;(7)干扰神经系统;(8)导致氧化应激;(9)干扰内分泌等。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微塑料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迁移扩散过程、不同浓度和粒径微塑料对鱼类的生态毒理效应及致毒机制研究、微塑料和其他典型海洋污染物对鱼类的联合毒性效应,以及微塑料与海洋酸化、缺氧、升温等全球环境问题的叠加效应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